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古細犬

鎖定
蒙古細犬又稱契丹獵犬, [3]  頭略窄,嘴長;腔高,腿長而細,身腰長,腹腔寬大;腰部並不纖細,腹部皮膚鬆弛;背微弓,身體結構非常適合高速奔跑;有垂耳、折耳兩種,以垂耳為佳;眼暗褐色,略小;鼻黑色和紅色,皮厚毛厚,即使夏季腹部肉皮不會外漏可見,硬而厚密;白、草黃兩種顏色最為常見,黑、青灰或虎皮為稀有毛色,帶有片花或黑嘴巴為非純種純;四肢健壯、高大,脛骨上肌肉飽滿,立柱結實,前腿直,後腿帶有一定彎度;蹄瓣緊密不鋪散,小而結實;尾細長而下垂略彎曲,過後腿膝關節。 [4] 
蒙古細犬主要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內蒙古東部等地區,其體型大,奔跑速度快,耐力好,嗅覺靈敏,耐粗飼,對主人忠誠,有較強的領地意識,有強烈的搜尋和追蹤捕獵慾望。 [3] 
以前東北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但隨着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和山林被開發和耕種。野生動物資源日漸減少,蒙古細犬的數量也在下降,特別近年來一種外國的優秀跑犬靈緹傳到中國以後,蒙古細犬的生存狀態更是令人擔憂,許多優秀的獵犬成了肉犬,另外一部分大多也被當作守護犬和牧羊犬來使用。 [4] 
中文名
蒙古細犬
別    名
契丹獵犬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犬科
犬屬
灰狼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目
裂腳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犬亞科
亞    種
家犬
起源時間
遼代

蒙古細犬外形特徵

身體結構:頭略窄,嘴長,腮皮過大為非純種,脊背過寬或雙條肌肉為不合格犬非純種,腔高,腿長而細,身腰長,腹腔寬大,腰部十分流暢但並不十分纖細,腹部皮膚鬆弛,背微弓,身體結構非常適合高速奔跑,外觀給人以強壯流暢的運動感。
耳:垂耳、折耳兩種,以垂耳為佳。
眼:暗褐色,略小。有一種天生的威懾力。
鼻:黑色和紅色。
毛質:皮厚毛厚,即使夏季腹部肉皮不會外漏可見,硬而厚密,冬季針毛下面遍佈厚實的絨毛,皮膚粗糙而結實,抗寒抗撕咬能力強,區別與滑條犬皮薄毛少。
毛色:白、草黃兩種顏色最為常見,黑、青灰或虎皮為稀有毛色,帶有片花或黑嘴巴為非純種。
腿:四肢健壯、高大,脛骨上肌肉飽滿,立柱結實,前腿直,後腿帶有一定彎度為上等,更適合奔跑。
蹄:蹄瓣緊密不鋪散,小而結實,分為兔蹄、貓蹄兩種。兔蹄:中間兩腳趾略長;貓蹄:腳趾骨節整體成橢圓形,大肉蹄子為不合格犬,非純種。 [1] 
尾:細長而下垂略彎曲,過後腿膝關節;興奮時可舉尾過背,但絕不捲曲成圈。
高:公犬70-80釐米,母犬65-75釐米。
體重:公犬35-50公斤,母犬30-40公斤。

蒙古細犬種羣現狀

以前東北是遊獵部落的天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隨着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和山林被開發和耕種。野生動物資源日漸減少,以狩獵為生存手段的各族人民紛紛改行,蒙古細犬的地位一落千丈,特別近年來一種外國的優秀跑犬靈緹傳到中國以後,蒙古細犬的生存狀態更是令人擔憂,許多優秀的獵犬成了肉犬,有幸存活下來的一般大多也被當作守護犬和牧羊犬來使用。 [2] 
但蒙古細犬因其出色的狩獵性能,快速奔跑能力和耐粗飼等特性優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了蒙古細犬的珍貴之處,獵人和愛好者紛紛開始在民間和傳統老獵人那裏尋找優秀的狗種來飼養和培育。

蒙古細犬發展歷史

蒙古細犬
蒙古細犬(10張)
蒙古細犬在遼代就已經存在並受到了契丹王室的垂愛。遼代契丹人很重視對獵犬的選擇,哲里木盟庫倫旗六號遼墓壁畫《出行圖》中繪有一隻灰犬,該犬長喙、長腿、細身,給人以機警迅猛之感,頸部繫着黃色脖套,身向墓室,長尾捲起,作回首張望狀。據邵清隆先生研究認為,該犬是契丹獵犬——細犬。《契丹國志》載:契丹“取細犬於萌骨子(即蒙古)之疆”。可知細犬是契丹貴族從當時居於額爾古納河流域蒙古人那裏索取來的良種犬加以培育的。另據邵國田先生《敖漢旗喇嘛溝遼墓壁畫》一文介紹:該墓東壁畫一幅《出行圖》其上畫有一隻白色奔犬,細腰,腿高且粗壯屬獵犬之類。此犬與庫倫六號遼墓壁畫中所繪灰犬相似,應同屬“細犬”。
據《元都丞志》及有關史料記載,當年成吉思汗遠征歐洲時,曾帶着許多蒙古細犬作為警戒與狩獵之用。這些英勇機敏的細狗在戰爭累建奇勳。後蒙滅亡後,此犬便散落於民間,自然繁衍。但到了二十一世紀,己成了稀少的品種。僅在中國內蒙東部,東北有少數的留存。

蒙古細犬考古發現

2003年10—11月份,文物工作者在遼祖陵清理半埋在地下的石翁仲時,在翁仲西側地下1.2米處發現一件石雕卧犬。該石犬隆頭豎眼,長嘴尖耳,前腿併攏前伸,頭部依伏於雙腿間。左後腿往下,右後腿在上,後身就勢側卧於石座之上。石犬頸胸部粗壯,腰部細而堅挺,脊背至臀部線條柔韌而有力,腿長爪利,長尾依後腿而下垂,尾尖捲曲,首尾如果舒展開來長約1.7米。通過那強勁的身軀和長嘴利爪等特徵,透出蒙古細犬機警威猛的本質,而那捲曲伏卧的形象,又顯得十分温順媚人。這是遼代藝術家的寫實之作,當為契丹優質獵犬的標準形象,其原型或許是耶律阿保機生前的愛犬,它常年隨太祖奔波於四時捺缽之間,為了確保主人的安全,時刻不離鞍前馬後;圍獵時,不管遇有猛虎或是惡熊,它狂吠緊追,爪牙並用與獵物拼搏,多建頭功。天顯元年(926)遼太祖駕崩,它不得不離開那險象環生的獵場,轉而成為一名衞士,不分晝夜守衞在主人的陵前。這件創作於千年前的石雕卧犬,以其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再現了以耶律阿保機為代表的契丹人與細犬難以割捨的情結。契丹人對獵犬懷有深厚的感情,把它們視為自己忠誠的夥伴。
蒙古細犬分佈 蒙古細犬分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