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鎖定
蒂阿曼蒂那城,位於無人居住的荒涼岩石山脈之中,原為殖民地村莊。 [3] 
中文名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外文名
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Diamantina
所屬洲
南美洲
批准時間
1999年
所在國家
巴西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Diamantina)
入選時間:1999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
地理位置:S18 13 60 W43 36 00
遺產編號:890
遺產描述
巴西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巴西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蒂阿曼蒂那城建於1831年,屬於米納斯吉拉斯州,是巴西曆史上重要的中部城市,是十八世紀著名的黃金和鑽石採掘地。蒂阿曼蒂那城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現古城中保留了大量的葡萄牙殖民時代住宅、畫廊以及小店等,形成了具有鮮明殖民色彩的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細細觀察,小城的街道並不是直的,而成半弧形,據説這樣可以防禦強勁的海風襲擊。每座民居門的上部圓弧形的部份是隨時可以打開通風的窗子,而下半部分才是門。門上有設計精美的觀察孔,這一個個精心設計讓人體會到那時工匠們的智慧。
199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報告。
遴選依據標準(ii): 蒂阿曼蒂那城展示了巴西領土的探險家、鑽石勘探者和王室的代表如何在18世紀使歐洲模式適應美州的背景,從而創造了一種忠於其根源但又完全原創的文化。
遴選依據標準(iv):蒂阿曼蒂那的城市和建築羣體,完美地融入了一個野生景觀,是一個冒險精神與追求精緻的完美結合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蒂阿曼蒂那位於無人居住的荒涼岩石山脈之中,原為殖民地村莊。如果説綿綿山脈是條項鍊的話,蒂阿曼蒂那就是項鍊上的一顆寶石。這個小城展示給世人的是一幅18世紀採礦人挖掘鑽石的場景,同時也是人類文化和藝術戰勝環境的證明。 [2]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遺產簡介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歷史沿革

普里西的巫醫皮拉卡蘇點燃了被白人入侵者砍倒的神樹,與自己的民眾一同葬身烈焰,巨大的篝火旁倒卧着幾百具土著屍體。皮拉卡蘇帶着仇恨,向伊塔比拉山腳下第若卡河畔的新居民發出了詛咒。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這些新定居者在17到18世紀期間,為了第若卡村發現的黃金蜂擁而至,發現黃金的消息傳出不久,這裏就建成了第一條大街-布爾加勒豪大街。這些新的定居者遭到當地土著的敵視。1729年以前,淘金人只注意搜尋黃金。雖然發現了一些閃光的小石頭,也只用來裝飾和當作賭錢的籌碼。葡萄牙皇家發現這些“小玩意兒”竟然是貨真價實的鑽石後,第若卡進入了掠奪資源和榨取財富的時代。
地下挖寶輕而易舉,導致村裏的冒險活動越發野蠻。這裏不再有和平。哪怕最小的一點嫌疑,一個人都可能被流放或關進監獄,財產充公。家庭被驅逐出境。
皮拉卡蘇的詛咒似乎顯靈了1831年10月13日,第若卡成為一座小城,取名蒂阿曼蒂那。1836年3月設立行政市,該城的歷史如同地下挖出的寶藏一樣日益豐富多彩。
重要人物如:“從奴隸到女王”的奇卡·達·席爾瓦、率先起來反抗葡萄牙統治的羅裏姆神父、航空業之父桑托斯·迪蒙的父親亨裏克·迪蒙、里約熱內盧交響樂團創始人馬埃斯特羅·佛郎西斯科·努內斯,和巴西最偉大的總統朱塞裏諾·庫比契克(儒塞利諾·庫比契克)。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第若卡,土語意為泥巴。蒂阿曼蒂那屬於米納斯吉拉斯州,最早的黃金搜尋者把營地建在第若卡河與格蘭德河交匯處的沼澤地上。他們只是淘金,而葡萄牙王室堅持對採到的金子進行鑑定。許多人自稱最早發現鑽石,葡萄牙政府把這一榮譽給予了伯納德·達·豐塞卡·洛博。他在1729年把一些石頭帶給總督洛倫佐·德·阿爾梅達。消息將各地的人吸引至此。但葡萄牙當局1733年壟斷了鑽石開採權,劃定了蒂阿曼蒂那行政區,委派了鑽石軍需官用嚴厲法度進行管理。歷任官員均發現難以嚴格監督開採者和從開採中獲利,於是在1739年開始設立特許制度,以此控制黑市交易。這一限制愈來愈嚴。村落被封閉起來,人口遷出遷入受到嚴格控制,只有具備特殊技能者才可留下。沒有附加解釋,也不得有疑問,舉報主人不法之舉的奴隸可以得到三分之一的充公財產。淘金者象野獸般遭到追捕。嚴管的同時,城鎮發展起來。尤其到了第六次特批時,第若卡已經頗具規模。奇卡·達席爾瓦女王的慷慨情人,何塞·費爾南德斯·德·奧利韋拉接任大員之後,這一地區保持了某種程度的安定。和平局面只維持了很短時間。1772年政府廢除了特許制度,轉由皇家採礦公司自行開採鑽石。臭名昭著的“綠皮書”增添了更嚴厲的條文,連同先前的所有限制性法規一起逞威。軍需官對所有居民生殺予奪。但在革命者羅裏姆神父的家鄉,人們已經可以呼吸到自由的氣息了。1822年9月7日,在蒂阿曼蒂那出生的拜爾迪瓦神父影響下,堂·何塞決定讓巴西獨立。
1831年10月13日,第若卡正式成為城市,取名蒂阿曼蒂那,並於1838年3月6日列入全國城市名單。這塊土地不再單以鑽石出名了,它還因為反映了葡萄牙的殖民主義歷史而名聞天下,例如,麥哲倫海角和管理大半個巴西的巴西人埃庫拉諾·佩納議員,佩德羅四世設立的主教管區首任主教堂·何塞產生了重要影響並做了重要貢獻。蒂阿曼蒂那的大多數黑奴比整個殖民地的同胞更早獲得自由。主教的簽字成為巴西最早被接受,可以與正式貨幣相提並論的匯票。當葡萄牙的暴政開始衰落時,受壓迫的蒂阿曼蒂那人向外界發出了渴望自由的心聲,官方報紙上經常刊登當地作家的文章。歷史將巴西人帶入共和時代,其間,蒂阿曼蒂那又向國家輸送了一位當地人衷心熱愛的子弟,朱塞裏諾·庫比契克。淘金現在依然是醉心此道的蒂阿曼蒂那人的夢想。但當地人明白,最重要的財富不是鑽石,而是那些創造歷史、把英雄事蹟寫在大街小巷中,刻劃在人民心中的人。 [3]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建築風貌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4]
蒂阿曼蒂那城裏散佈着葡萄牙殖民時代色彩鮮豔的住宅、各式各樣的藝術畫廊、手工藝品小店。而且,這些古樸的民居被塗上了五顏六色的濃彩,那色彩搭配的是那樣協調美麗,放眼望去,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也許是這依山傍水,色彩豔麗的小城更能激發藝術家的靈感,蒂阿曼蒂那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水彩畫畫家。這裏有各種各樣的水彩畫學習班,街頭上也到處是揮舞畫筆的畫家們。
這座小城經過人們長期不懈的努力,基本上保留了一二百年前的建築風貌,留下了一個研究十八世紀葡萄牙殖民時代建築特色的窗口。細細觀察,小城的街道並不是直的,而成半弧形,據説這樣可以防禦強勁的海風襲擊。每座民居門的上部圓弧形的部份是隨時可以打開通風的窗子,而下半部分才是門。門上有設計精美的觀察孔,這一個個精心設計讓人體會到那時工匠們的智慧。
在城內有一條隱藏在鮮花中的小巷,名字叫火街。據説在蒂阿曼蒂那城的鼎盛時期,這條街上居住着很多美麗的煙花女子。美麗的街道,彷彿仍能看到在街上和各國水手,淘金者們打打鬧鬧的美豔女子,和那歌舞聲不絕,歡笑聲不斷的熱鬧場面。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自然氣候

蒂阿曼蒂那城位於南半球,其冬夏與北半球相反,每年12月底到3月底為夏季,6月底到9月底為冬季。巴西總體降雨豐富,且時常會有陣雨,但少有連綿雨季,對旅程影響不大。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
巴西中部是佔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的巴西高原,地勢平緩,海拔基本在1500米以下,最低處只有300米左右。高原基本為熱帶草原性氣候,全年氣候温和,冬季乾旱,而夏季則為雨季,降水較多。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位於高原中部,其冬季平均氣温為13℃左右,夏季平均氣温為29℃左右。
亞馬遜平原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羣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葱綠繁茂。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鬱閉叢林。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黃金之路

在巴拉奇有一條通往黃金寶石產地、全長1200公里、海撥落差1000米,由石頭鋪砌的“黃金之路”------CaminhodoOuro。這條“黃金之路”從南至北,穿越著名的黃金產地------黑金城,直抵寶石原產地米納斯州內地的蒂阿曼蒂那城(Diamantina)。這條開拓最早,被稱之為CaminhoVelho的“黃金之路”,以巴拉奇港為出口,在黃金時代,大約有600噸巴西黃金運抵到了葡萄牙。作為交換的是從葡萄牙運回來的幾塊象徵性的大理石和大量從非洲販來的黑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