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馬遜平原

鎖定
亞馬遜平原(Amazon Plain)也稱亞馬遜河盆地或亞馬遜河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所流經的整個區域。
中文名
亞馬遜河平原
外文名
Amazon Plain

亞馬遜平原簡介

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巴西高原圭亞那高原之間,西抵安第斯山麓,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4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該國領土1/3)。平原西寬東窄,地勢低平坦蕩。最寬處1280公里,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馬瑙斯附近只有海拔44米,東部更低,逐漸接近海平面。平原是在南美洲陸台亞馬孫拗陷基礎上,經第四紀上升、成陸後,由亞馬孫河干流、支流沖積而成。平原降水多,原因是受東北信風東南信風影響。 [1] 
亞馬遜河盆地 地理位置展示 亞馬遜河盆地 地理位置展示
地處赤道附近,終年高温多雨,熱帶雨林廣袤(3萬多平方公里)、發育典型,亞馬遜河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藴藏着世界五分之一的森林資源。植物茂盛,種類繁多,特有種佔1/3。喬木桃金娘科芸香科楝科樟科棕櫚科夾竹桃科等樹種佔優勢。盛產紅木烏木、綠木、巴西果、三葉膠、乳木、象牙椰子等多種經濟林木,富藏石油、錫等礦產資源。平原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大部分地區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亞馬遜河”或“亞馬孫”都譯自“Amazon”。
大中小學與地理相關的教科書中,都統一譯為“亞馬遜河”。因此,在學術上一般也譯為“亞馬遜河”。實際上,從發音角度考慮,“亞馬孫”也更為接近。
“亞馬遜河”這個譯法也多見於港澳台出版物上。在一些非學術的旅遊雜誌上,也常可以見到“亞馬遜河”的譯法。因此,口語中多受此影響,混稱為“亞馬遜河”。為了便於大眾理解,很多非學術性的電視節目也常譯為“亞馬遜河”,例如電影《衝出亞馬遜河》。

亞馬遜平原人類居所

亞馬孫州(Amazonia)人口並不密集。亞馬孫河河畔有幾個城市,並有一些散落的居地在內陸,但大多數人都居住於城市。部分森林被砍伐作為農地及大牧場,並有一些居住者種植橡膠巴西慄

亞馬遜平原動物與植物

亞馬孫州的動物及植物物種仍未被全部發現,原因是大部分地區依然未有人踏足。河裏的物種數目亦無人知道。

亞馬遜平原亞馬遜河平原乾旱

亞馬遜河平原乾旱 亞馬遜河平原乾旱
亞馬遜河平原遭遇60年來最嚴重旱災,食水和藥物開始送到該區的城鎮。當局擴大實施緊急狀態範圍到更為下游的地區。
在旱災的災區,無數的湖泊與河流變成了連綿的沙礫與乾土。大船已經擱淺,在猛烈的陽光下,死魚處處。在運輸和糧食都完全依靠河流的居民,現在只能等政府把物資空運到來。
官方首要是運送食水,試圖阻止腹瀉及其他疾病爆發。亞馬遜河州政府現在把緊急狀態擴大到該州全部61個自治區,因為乾旱的情況進一步影響到較為下游的城鎮。
與此同時,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指出,他們相信亞馬遜河平原乾旱是由於砍伐樹木温室效應所造成,砍伐和焚燒樹木使整個亞馬遜河地區的氣温升高,妨礙了雲的形成。有關論點得到很多權威科學家認同。不過,政府的氣象預測員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把近日的風災歸咎於大西洋不正常的高温,認為這是自然的循環。也有些科學家持其他觀點,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改變了天氣的模式。

亞馬遜平原亞馬孫雨林

南美洲亞馬孫雨林(60%面積位於巴西)位於亞馬孫盆地,是全球最大的雨林,有7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80萬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內。它從安第斯山脈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茂密的熱帶森林,這裏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法複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但在過去30年,巴西政府將亞馬孫州轉為工廠區,及資助道路興建計劃、住屋及工業發展。
亞馬孫平原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19世紀末,根據一位英國自然學者的統計,共有14712種動物,其中8000多種尚未為人所知,現在已知的動物和鳥類超出了10萬種,還有至少27種甲蟲。可能另外還有幾百萬種正等待着人們去發現。
亞馬孫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這裏已有幾個世紀。但大約500年前歐洲人來到這裏後,許多土著人便淪為奴隸、死於疾病或被迫放棄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這裏的雨林現正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因為人們為了開闢土地來種莊稼,或飼養牲畜來供應美國的肉類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對它濫伐濫砍!
亞馬孫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人們從16世紀起開始開發森林。1970年,巴西總統為了解決東北部的貧困問題,又做出了一個最可悲的決策:開發亞馬孫地區。這一決策使該地區每年約有8萬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1969至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孫地區的森林被毀掉了11萬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
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着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着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惡化。因為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減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亞馬孫雨林對於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
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樹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氾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亞馬孫熱帶雨林由此被譽為“地球之肺”,如果亞馬孫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
熱帶雨林又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把水分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吸收和滯留大量的降水。亞馬遜河熱帶雨林貯蓄的淡水佔地表淡水總量的23%。森林的過度砍伐會使土壤侵蝕、土質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東北部的一些地區就因為毀掉了大片的森林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在秘魯,由於森林木斷遭到破壞,1925至1980年間就爆發了4300次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數達4.6萬人。目前,每年仍有0.3萬平方公里土地的20釐米厚的表土被衝入大海。
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
除此之外,森林還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約1000萬個物種中,有200-400萬種都生存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萬個昆蟲種類,亞馬孫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達1200多種,地球上動植物的1/5都生長在這裏。然而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那裏每天都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有人預測,隨着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將有50-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亞馬遜平原環境危機

亞馬遜河平原亞馬遜河平原遭遇60年來最嚴重旱災,食水和藥物開始送到該區的城鎮。當局擴大實施緊急狀態範圍到更為下游的地區。與此同時,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指出,他們相信亞馬遜河平原乾旱是由於對砍伐樹木與温室效應所造成,有關的論點得到一些權威科學家認同。不過,政府研究人員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把乾旱歸咎於大西洋不正常的高温。
在旱災的災區,無數的湖泊與河流變成了連綿的沙礫與乾土。大船已經擱淺,在猛烈的陽光下,死魚處處。在運輸和糧食都完全依靠河流的居民,現在只能等政府把物資空運到來。
官方首要是運送食水,試圖阻止腹瀉及其他疾病爆發。亞馬遜河州政府現在把緊急狀態擴大到該州全部61個自治區,因為乾旱的情況進一步影響到較為下游的城鎮。與此同時,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引述科學家説,相信亞馬遜河平原變得乾旱是由於砍伐樹木與温室效應所造成。綠色和平説,砍伐和焚燒樹木使整個亞馬遜河地區的氣温升高,妨礙了雲的形成。
政府的氣象預測員卻指大西洋不尋常的高温也需要對近日的風災負責,他們認為這是自然的循環;但有些科學家卻持不同的觀點,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改變了天氣的模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