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葷腥

鎖定
葷腥
讀音:hūn(最早念xūn) xīng
解釋:①雞鴨魚肉及氣味濃烈的菜蔬之類的食物。
②語言中指利益、好處等。
中文名
葷腥
拼    音
hūn xīng
出    處
齋戒
釋    義
今專指肉食

葷腥基本信息

出處:白居易《齋戒》詩:“每因齋戒斷葷腥,漸覺塵勞染愛輕。”
其實,最早的葷不是指肉,可以從字上看出來。葷腥應該分開看。
腥:指肉類。包括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遊的以及各種幼仔及禽卵。腥味,傷生害命,損慈悲心
葷腥整體看也是利益、好處的代名詞。

葷腥歷史淵源

早在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傳法的時候,因為當地這些地有很多沙,又有很多水,草和菜都不會生的。並且當時出家人託缽,為了給施捨食物的眾生行方便(給什麼吃什麼,不挑剔),沒有規定不準吃肉,只是規定不準喝酒和吃葱、蒜之類。但是佛在《首楞嚴經》上説得很明白,當時出家人所吃的肉,不是真肉,是佛力變現的肉,而所變的肉,也是五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我殺,或它自己死的,或鳥殘(即鳥吃剩下的,好像鷹抓起小雞吃,吃不了,剩下的你看到你可以撿來吃,這叫鳥殘),並且明確説,佛涅槃後,出家人不可以食肉,不僅不能食肉,還不能起傷害眾生的念頭。對於淨素來説,蛋、奶、蜂蜜、絲綢、皮草等最好都不要食用。 [1]  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464—549)曾大加提倡食素,推動了中國出家人吃素風氣的形成。當然,這也是因為中國出家人逐漸不再託缽乞食,而是自己耕種,機緣成熟可以吃淨素。藏地因為地理原因,以及南傳佛教依然託缽的原因,世界上有許多地區出家人依然食用三淨肉,這是因為條件所限,實際上這些地區的高僧還是提倡淨素的。
另外,酒戒在當今,也包括煙、毒品等一切令人昏醉、放逸的東西。

葷腥例句

他那個人特勢利眼不説,事情有點兒葷腥(事情有點好處),馬上就去追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