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葵丘會盟台

(鄄城葵丘會盟台)

鎖定
葵堌堆遺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葵堌堆村北,是一處典型的堌堆型古聚落遺址。
中文名
葵丘會盟台
地理位置
鄄城縣舊城鎮葵堌堆村北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佔地面積
6000 m²

葵丘會盟台發現過程

葵丘莊園 葵丘莊園
1980年8月,菏澤地區文物普查對發現並調查了葵堌堆古遺址 [1]  ,經鏟探調查發現遺址文化層位於地下3米以下,厚度不詳。遺址南北長120米,東西寬50米,面積6000平方米,平面呈橢圓形。其上現為塔院寺建築物,門樓東側有石柱礎一尊。鏟探得到夾砂素面紅陶片、泥質方格紋、粗繩紋灰陶、細繩紋灰陶、素面灰陶等標本88件,綜合分析出土陶片以灰陶居多,紅陶次之,泥質陶多於夾砂陶,紋飾以素面為主,繩紋次之,少量的方格紋和絃紋。從出土陶片分析,該遺址包含有龍山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漢文化時期的遺存。葵丘堌堆春秋時期多次作為諸侯會盟之所,該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代長,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葵丘會盟台地理環境

葵堌堆村
葵堌堆村(3張)
該遺址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鄄城縣城北部,該處屬黃河沖積平原,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氣候宜人。該處地屬中朝陸台山東台背斜的西南邊沿凹陷帶,處於“魯西斷塊”華北新斷塊區(一級)魯西隆起(二級)地區。遺址西靠黃河大堤,南臨村東西大街。

葵丘會盟台歷史背景

葵丘堌堆塔院寺 葵丘堌堆塔院寺
葵堌堆遺址位於鄄城縣舊城鎮轄區內。
鄄城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集居於此。史載“堯葬谷林”,“舜耕歷山”。
春秋時期為衞國鄄邑。西漢置鄄城縣,三國時曾為鄄城王國。
隋代於鄄城置濮州。五代十國以後,鄄城一直為濮州屬地。
鄄城明初隸東昌府濮州鄄城縣,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鄄城縣,直屬濮州。
清代雍元年正八年屬直隸布政司,十三年屬山東布政司曹州府濮州。
中華民國改屬曹濮道,中華民國二十年復建鄄城縣,1936年並於濮縣,隸屬聊城專署。
抗日戰爭時期屬鄄城縣適北口區,解放戰爭時期屬巨菏縣二區。
1940年3月至1956年,舊城一直為鄄城縣六區,1957年改為舊城鄉,1958年成立舊城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名舊城鎮至2020年。
葵堌堆遺址古稱葵丘,亦稱會台。《濮州志·古蹟考》載:會台在州東南二十五里。”春秋魯莊公十四年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衞侯、鄭伯於鄄”,春秋魯莊公十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鄭伯會於鄄”,魯僖公九年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公、陳侯、宋子、衞侯、鄭伯、徐男、曹伯於葵丘。”以上三次大規模的會盟活動都在此舉行,會台之名由此而來。因黃河河患淤積,葵堌堆遺址湮滅於地下。
1980年8月30日,菏澤市文物普查隊經鏟探調查發現該遺址。
2014年6月,鄄城縣人民政府公佈葵堌堆遺址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成立了保護組織,劃定了保護範圍。
2014年12月,葵堌堆古遺址被菏澤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桓公亭 桓公亭
2015年6月,葵堌堆古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葵丘會盟台價值評估

葵丘堌堆塔院寺古遺址 葵丘堌堆塔院寺古遺址
葵堌堆遺址是鄄城縣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是上古時期文明的見證。該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代長,雖然深埋於地下,但其文化層得到保護。對地處沿黃特厚淤積帶的鄄城來説,此處龍山文化至漢代的古文化遺址十分具有價值。葵丘堌堆春秋時期多次作為諸侯會盟之所,對魯西南堌堆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