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澤

(教育家、法蘭西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首任校長)

鎖定
董澤(1888年—1972年),字雨蒼,雲南省雲龍縣寶豐鎮人,白族,教育家,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 
董澤於1907年入讀雲南省昆明貢院甲種農業學校;1908年考取留學日本公費生,入讀於東京同文書院;1911年返回中國國,加入辛亥革命運動,參與進攻南京總督府之役,返回雲南後,任雲南軍都督府秘書;1912年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及教育;1915年返回雲南參加護國運動,任護國軍都督府秘書、駐香港聯絡總辦;1917年赴美國繼續完成學業;1920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項碩士學位,後返回中國;1922年7月任東陸大學籌備處處長;1922年12月—1930年任東陸大學校長;1923年任雲南省教育司長、交通司長;1925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933年—1945年任雲南省政府顧問 [1]  ;1972年因冠心病逝世,享年84歲。 [12] 
中文名
董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白族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25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籍    貫
雲南省雲龍縣寶豐鎮

董澤人物生平

1888年,董澤出生。
1907年,入讀於雲南省昆明貢院甲種農業學校。
1908年,考取留學日本公費生,入讀於東京同文書院。
1911年,返回中國國,加入辛亥革命運動,參與進攻南京總督府之役;返回雲南後,任雲南軍都督府秘書。
1912年,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及教育。
1915年,返回雲南參加護國運動,任護國軍都督府秘書、駐香港聯絡總辦。
1917年,赴美國繼續完成學業。
1920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項碩士學位,後返回中國。
1922年7月,任東陸大學籌備處處長。
1922年12月—1930年,任東陸大學(現雲南大學)校長。
1923年,任雲南省教育司長、交通司長。
1925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933年—1945年,任雲南省政府顧問。 [1] 
1972年,因冠心病逝世,享年84歲。 [12] 

董澤主要成就

董澤人才培養

  • 院校建設
1920年,董澤向唐繼堯建議雲南單獨創辦大學,唐繼堯委託董澤與王九齡共同籌建。1922年12月8日,雲南省公署正式批准成立東陸大學。 [1] 
董澤另在雙塔寺側創辦了雲南第一所美術學校,分設繪畫、音樂兩科,繪畫又分國畫、西畫,音樂則分民樂、西樂。課程設置含彩墨、山水、花鳥、油畫、水彩、雕塑、提琴、鋼琴、吉他、胡琴、簫笛等內容。 [1] 
1949年,董澤在家鄉雲龍縣創辦了一所私立中等農業專科學校,培養農技人才。 [1] 
  • 師資建設
董澤主持東陸大學工作期間,遠赴南洋各地,聘請中國國內外知名學者。董澤認為:“要辦好大學,物色師資,是第一要務”。董澤從歐洲、美國、日本歸國的學者中選拔“學力優良,經驗宏富”學者到校執教。在他的努力下,50餘位學者入校任教,其中留洋歸國學者有20餘位。在外語教學上,董澤先後聘請了多位海內外學者入校任教。 [5] 
  • 校務建設
董澤主持東陸大學八年,承先古文明,鑑歐美科技進步、學術民主,在開發雲南省產業,儲才和中等學校畢業生之晉讀深造諸方面均作出貢獻。他雖身兼東陸大學校長,教育司長、交通司長、財政司長暨富滇新銀行總辦(行長)等五職,仍然事必躬親;一切校務、計劃、悉由董澤主承,如籌措經費、建蓋校舍、招收學生、分班教授、學術研討,乃至增辦附屬中學等。 [1] 
  • 學系建設
董澤重視外語教學,在1925年頒佈的《(私立)東陸大學本科暫行章程》中,規定將學科專業劃分為文、工兩科,文科又分為六系:國學系、英文系、法文系、政治系、教育系,以及經濟系。 [5] 
  • 學制改革
東陸大學建校初期,社會重男輕女之封建餘痼尚存。董澤呈文唐繼堯建議“男女兼收以宏造就”。但建議卻遭省務會議否決。董澤曾表示:“在我個人之主張,則必達到男女平等之教育目的,故無論如何,吾必為諸君努力奮鬥。”董澤言出行隨,奔走不懈,最終促成了男女同校。 [1] 
  • 學術研究
對於學術研究,在董澤領導下,東陸大學創辦了校一級刊物《改造》旬刊,《東陸校刊》;學術著作則有《滇繹》《東陸詩選》《卧雪詩話》等;重印了《經傳釋詞》《古書疑義舉例》等;學生習作《讀老子》《讀莊子》《讀淮南子》等也多印成冊。 [1] 
  • 教育舉措
董澤任雲南省教育司長之初,雲南教育落後保守,他從最基層之中、小學教育的普及和師資素質整頓入手,遴選教育界品學兼優者為督導視學員,分區視考各地中、小學,並認真書面報核,不稱職的校長立予撤換;同時力促增設小學,邊遠各縣非漢族學童一體收讀,不得歧視;地方官員熱心教育者給予嘉獎,並以重視教育作為政績考核之內容;更增設美術、農業及會計等學校和設置繪畫、音樂、書法、體操諸課程,德智體並重。 [1] 
  • 治學理念
董澤治學提倡學思合一、因材施教,知行合一。 [1] 

董澤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25年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 

董澤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28年9月
東陸大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 [3] 
-
國家財政貿易委員會駐雲南辦主任 [1] 
-
-
雲南省文教委員會委員 [1]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 [1] 
-
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1] 

董澤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董澤年幼喪父,由母親段靈芝撫養成人。董澤從小就能體會母親的不易,經常幫忙做些背柴挑水、洗衣掃地等家務。鄉親們都誇讚董澤能幹懂事,將來必成大器。 [11] 
  • 婚姻家庭
董澤的妻子是唐繼堯三妹唐蕙 [4]  ,兩人育有6個子女 [11]  ;董澤的長子是工藝美術師董坤維 [4]  ,董澤的幼子董坤拂1964年畢業於昆明醫學院,曾任雲南省急診學會副主任委員、主任醫師。 [6] 

董澤人物評價

“董澤才華橫溢,懂天文、識地理,諳農藝且治教有方。時人鹹加推崇,許之為‘辛綴精耘,運籌自如,宏圖施展,高標挺拔’;董澤不僅是卓越的教育家,其對金融、農業、交通及建築工藝也有深厚造詣;董澤乃一代菁華、為國家之繁榮興盛而畢生奉獻,鞠躬盡瘁。”(雲南大學校史網評) [1] 
“董澤是雲南省教育、交通事業的先驅,為雲南省教育、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遊局評) [2] 
“董澤是當之無愧的近代雲南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雲南大學委員會評) [7] 

董澤人物紀念

  • 道路命名
雨蒼路,是雲南大學呈貢校區最長的路之一。它由雨蒼西路、雨蒼北路組成,幾乎貫穿了整個雲南大學。 “雨蒼路”,是以雲南大學首任校長董澤的字命名的,以志紀念。 [8] 
  • 紀念故居
董澤故居是董澤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是雲龍縣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白族民居院落,是典型的“四滴水”結構。故居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總建築順深20米,進深65米,已有100多年曆史。“董澤故居”是研究雲南教育歷史、研究白族建築藝術、研究白族科學進步等方面的活教材。 [9]  [12] 
  • 豎立雕像
雲南大學百家大道與雲大會堂、文典廣場遙相對望,道路兩旁佇立着董澤、熊慶來李廣田袁嘉穀劉文典方國瑜等先賢的雕塑。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