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志華

(中國鹽業協會理事長)

鎖定
董志華,現任中國鹽業協會理事長、中國地方病協會副會長。2001年聯合國微營養行動組織授予董志華“卓越成就獎“。2000年10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中鹽總公司的“全球兒童事業貢獻獎”。本文通過對其教育經歷已經社會工作經歷全面的讓大家瞭解其本人。
中文名
董志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吉林
出生日期
1942年8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歷
本科

董志華現任職務

現任中國鹽業協會理事長、中國地方病協會副會長。

董志華榮譽成就

2001年聯合國微營養行動組織授予董志華“卓越成就獎“。2000年10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中鹽總公司的“全球兒童事業貢獻獎”。

董志華人物履歷

1960年考入了吉林化工學院
1964年參加工作,進入錦西化工廠,任技術員;
1972年起,歷任燕山石化總公司前進化工廠車間副主任,副總工程師,供銷部主任,化工一 廠副廠長,廠長;
1991年6月起,任中國鹽業總公司任總經理、黨委書記;(正廳級
2003年 8月 9日,出任中鹽集團董事長;
2004年1月,國資委、國資委黨委決定免去董志華總經理、黨委書記職務;
2004年1月起,出任中國鹽業協會理事長。
2008年9月,任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聘期二年(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
擔任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等社會兼職。

董志華從業經歷

自強不息 志在一流
1991年6月董志華從燕山石化化工一廠調到中國鹽業總公司任總經理。來到“中”字頭的國企當老總,無疑是“升級”了,可兩者間物質條件的反差,卻使初到中鹽的董志華大吃了一驚。一個是年利税幾億元的現代化企業曾榮獲全國企業最高獎“金馬獎”、全國質量管理獎的國家一級企業;那裏工作環境優越,各種生活設施配套、齊全。一個是曾在自己心目中形象高大的”中”字頭國企,可是由於歷史的原因,行政色彩濃厚,總公司資產僅4000多萬元,6個直屬企業加在一起總資產還不足2.9億元,除了僅有的兩層辦公樓外,既無職工食堂,更無其他配套設施。
一天,原單位石化一廠的領導到中鹽來看望董志華,看到這裏的辦公條件後,對董志華説:“董廠長,到一個新單位不容易,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你儘管説。”董志華感激地説:“你們的心意我領了,請放心,一年後,我們會改變現狀的。”物質條件的落差,不僅沒有使董志華打退堂鼓,反而促使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儘快改變現狀。”問他何來如此信心,董志華坦言:“是經歷讓我在關鍵時刻總是充滿自信。”
中國鹽業協會理事長董志華
中國鹽業協會理事長董志華(22張)
生在東北農村,在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下長大的董志華,憑着自己的勤奮 ,1960年考入了吉林化工學院。1964年,大學畢業的董志華被分配到錦西化工廠,從技術員一步一個腳印地一干就是8年。1972年,他調人燕山石化後,不論是當車間主任還是石化一廠的廠長,董志華面對的都是新組建的部門與單位,但他總是一頭紮下去,帶領着職工把新車間、新工廠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頻頻受到嘉獎。在石化一廠,他領着大夥兒創下“三年三大獎”的佳績就是有力的印證。
“自強不息,志在一流”是董志華在燕山石化一廠時提出的口號。來到中鹽以後他一方面與黨委班子成員分析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另一方面着手於樹立職工創一流企業的信心。為了讓中鹽的員工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流”的水準,他帶領着全體員工,參觀了在自己帶領下一手幹起來的石化一廠,讓他們親眼目睹到了國家一級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科技水準和精神風貌。他還組織員工到北戴河度假,去防化學院打靶,請戰友歌舞團作專場演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出了總公司上下從未有過的工作熱情。
“當領導的就是要和羣眾成為一家人,要在關心中給子,在給子中要求,在要求中提高。只有精神、物質相結合,才會有最佳的效果。”董志華憑藉這一理念,從容地把握着中鹽的全局。
在全體職工大會上,董志華提出了“以抓思想、抓作風、抓組織紀律為突破口推動各項工作”為指導思想的內部建設”十條要求”,要求全體職工樹立和發揚“團結、務實、開拓、貢獻”的精神,爭先創憂,志在一流。
董志華認為,要創一流,首先要從“小處着手,高標準,嚴要求”。更新辦公設備,對會議室作適當裝修,並且要求擺放有序,整潔乾淨,實行衞生責任制,職工上班着裝必須整潔、端莊、行為舉止禮貌、大方也被列入了崗位職責的考核中。諸如此類揚正氣、樹新風、獎罰分明的規章制度一項項被完善了起來。從那時起在中鹽不論大會、小會,再也聽不見BP機、手機聲,紀律嚴明開始成為中鹽人的一種習慣。同時,在職工中還形成了“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的責任意識,原有的機關作風一步步地向企業管理機制轉變。“公司事事處處都應該做行業的表率,體現出鹽業的實幹精神。公司搞好了,對國家、公司職工都有利。”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説服、啓發,一項項具體的要求,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制度,使“創一流企業、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理念在中鹽紮下了根。
多年來,為了確保政令暢通,作為總公司總經理的董志華始終把與各省、區、市級鹽業公司和生產企業建立良性的溝通渠道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他認為,要把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發展鹽業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全國各級鹽業公司的工作至關重要。因此,除了平時在工作上積極指導、協調外,董志華還特別注重把工作中的從嚴要求和與他們之間的情感溝通很好地結合起來,把“一流服務”意識滲透到每一個細微的關懷中。一方面,他要求各級鹽業領導幹部要以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落實國家食鹽專營的政策、法規,確保合格碘鹽供應,促進鹽業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全國各級鹽務局、鹽業公司、生產企業的領導來京必定車接車送,熱情接待;就是各地鹽業系統來京讀書的孩子也能得到中鹽總公司的備加關照。有一件事至今被傳為佳話,那是 1998年,總公司得知各地鹽業系統的十幾個孩子,考上了北京的幾所大學,就派人把他們——接到公司,盛情招待了他們,還帶他們參觀了中央電視塔,發給每人一份學習用具作為紀念,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當天晚上,這些學生的父母就紛紛打來電話,感激地説:“真沒想到孩子上學也得到了總公司領導這樣的關心,今後總公司有什麼要求,我們都會在所不辭全力以赴。”
03年非典期間,全國先後出現了兩次大規模的食鹽搶購風波,面對20多個省、區、市的市場出現突發事件,中鹽總公司一方面迅速聯絡全國各地,把掌握到的最新動態彙報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一方面下發《緊急通知》,24小時堅守崗位,加強對全國食鹽的統一組織和調運。各地鹽業公司、生產企業接到指令後,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組織下,立即與當地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了搶購風波,均未發生市場供應的斷檔脱銷,維護了社會穩定,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褒獎。中國鹽業這支擁有40萬人的隊伍,其“政令暢通,特別能戰鬥”的品質,由此全方位地展現了出來,為人民的健康構築起了一條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食鹽專營”責任重於秦山
1994年2月 20日,國務院決定對食鹽實行專營;1996年 5月 27日,國務院又頒佈了《食鹽專營辦法》,對食鹽產銷實行國家指令性計劃管理,對食鹽價格實行政府定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只有兩種商品實行專營:一種是煙草,另一種就是食鹽。
對於“食鹽專營”,行外人往往只看到其壟斷性特徵的一面,對其重要作用和意義瞭解得並不多,至幹對董志華和鹽業人為“食鹽專營”所付出的真誠和心血更是知之甚少。
“食鹽專營”與中國可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順利實現息息相關。碘缺乏病俗稱“大脖子”、地方克汀病。據醫學考證”缺碘”最大惡果是影響胎兒發育,導致兒童智力和體格發育障礙,造成碘缺乏地區人口智能損害,其危害性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1990年3月,聯合國召開了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發表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提出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當時有一百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在宣言上籤了字,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也在宣言上簽字,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在2000 年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
中國的碘缺乏病病區人口占世界病區人口近一半,能否解決中國的碘缺乏病問題,直接影響到全球目標的實現。因此,中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特別重視。1992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衞生組織與中國政府又簽署了控制碘缺乏病方案的框架文件。同時,這一問題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93年,國務院專門成立了以國務委員彭佩雲為名譽組長,國務院副秘書長徐志堅、衞生部部長陳敏章為組長的消除碘缺乏病協調領導小組,17名成員分別 由財政部、國家計委、中國殘聯、輕工總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董志華為成員之一。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的大潮席捲了中國大地,各行各業向市場開放已成為一種大趨勢。長期實行國家計劃管理的中國鹽業是否放開市場的問題,也被不少人提了出來。有的認為:糧食都放開經營了,鹽有什麼了不起的,也應該放開。有的認為:食鹽能否放開,可以試一試嘛。面對質疑,剛到中鹽一年多的董志華想:食鹽作為特殊的商品,是關係到全中國人民健康的大事,歷來為政府專營。能否放開,應該讓事實説話。
從此,董志華便開始積極部署鹽行業各相關部門進行認真、細緻而全面的調查研究,很快從全國各地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董志華的一大疊相冊中,至今還收藏着當時調研時拍攝到的照片,那些因缺碘而造成殘疾的各種病態,令人慘不忍睹,觸目驚心。另外,還有一種現狀不容忽視,即在中國,佔鹽產量65%以上的海鹽,由幹受氣候條件的制約,豐歉幅度大,若沒有合理的生產佈局和庫存,就無法保證市場常年均衡供應。加上中國廣大的老、少、邊、窮地區因生活水平低,運輸條件差也無法保證合格碘鹽的供應。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除非全國每個人都能自覺食用碘鹽,同時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能自覺生產和經銷合格碘鹽,食鹽放開市場,才有安全保障。但是,目前中國人普遍的認識程度顯然還無法達到這一水準。所以,一旦放開市場,將是非常危險的,人民健康將受到嚴重威脅。
在透徹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現狀後,中鹽領導班子一致認為,要在10年內使中國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只限於國家的一般性管理,對碘鹽產、銷管理的力度尚顯不足,必須實行食鹽專營或專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碘鹽在全國範圍內的供應。為此,在第三次國務院消除碘缺乏病領導小組會議上,董志華代表鹽行業詳細彙報了中國鹽業管理和經濟運行的現狀,介紹了國外鹽業的管理情況,明確提出,為了保證食鹽加碘可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順利實現,對食鹽應該實行專賣或專營。與會領導、成員們就食鹽專營、食鹽加碘、普及碘鹽等問題舉行了專題研究,肯定了食鹽專營的重要意義。最後,以會議紀要的形式,提出食鹽應該實行專營。1994年 2月,國務院食鹽專營政策正式出台。
從此,“如何落實食鹽專營”就成了董志華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號召鹽行業各級幹部、職工都要以“黨心、愛心、誠心”來落實食鹽專營,反覆強調:“食鹽加碘是黨對人民羣眾的關懷,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食鹽專營政策,要靠我們鹽業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去落實和實現,通過我們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到於家萬户。”他們以總公司為龍頭,與各級鹽業公司、生產企業形成互動網絡,在全國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碘鹽經銷網絡;他們積極配合工商、公安、技監部門,與私鹽販子作鬥爭,每年查處涉鹽違法案件10多萬起,有力地打擊了私鹽沖銷等犯罪行為;他們還將競爭機制引進到食鹽專營中,即中鹽總公司組織各省鹽業公司與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直接面對面,進行雙向選擇,提出食鹽產銷計劃,然後由中鹽總公司彙總上報,待國務院主管部門下達指令性計劃後,統一組織實施。這樣既明確了市場責任,又保證了碘鹽質量,使市場秩序井然有序,安全順暢,有力地保證了國務院提倡的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的現代流通方式的施行,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此外國家還投放9.8億元,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加碘鹽項目工程的建設,確保了全國800萬噸以上合格碘鹽的生產能力,充分滿足了全國廣大地區的碘鹽供應。
據衞生部 1995、1997、1999、2002年組織的四次全國性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已從1995年的20.4%下降到了2002年的5.8%,基本實現了中國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由此,中國食鹽專營普及供應所取得的成績也被國際組織稱作是“世界的典範”、“里程碑性的成就”。
珍惜崗位 珍視友情
“快樂是什麼?貪婪不是快樂,索取不會快樂,榮華富貴不一定快樂,心存可望不可即的奢望更不會快樂。快樂是知足,快樂是嚮往,快樂是超越,快樂是奉獻與付出。”這是董志華愛讀的一首題為《讓我們擁有快樂》詩作中的詩句,它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董志華對人生意義的理解。
小時候,董志華家境貧寒,是父母的辛勞和執著才讓他一直享有讀書的機會。上大學後又是靠着獎學金的扶持才完成了學業。後來,走上了領導崗位的董志華常説:“我是農民的兒子。沒有黨的培養,組織的信任,羣眾的擁護,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因此,面對職位,他想到的只是怎樣不辜負組織的信任,怎樣帶領大家把事業幹好。他一再告誡下屬,要團結友愛,把權力看作是一份“責任”,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才能對得起組織,對得起自己。
要領導好一個大企業。班子的團結至關重要,董志華深諳此理。所以,他總是極力營造一種“同事+朋友”的工作境界。“會下開誠佈公,真誠溝通;會上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是中鹽領導班子決策大事的主導方式,黨的走羣眾路線和民中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在中鹽得到了極大的發揚。”沒有爾虞我詐,只有尊重、理解和支持”是中鹽領導班子為自己樹立的“人際品牌”。“我們班子成員間,不僅工作上相互溝通、尊重和支持而且家庭成員間也都是朋友。”董志華為自己的工作環境感到由衷的欣慰。“珍惜崗位,珍視友情”是董志華追求的快樂之源。
團結的領導班子像一面旗幟,引領出了一個充滿活力、熱情、奮進的中鹽團隊。從1995年開始,中鹽總公司連續8年被評為首都和中央國家機關“雙文明單位標兵”。多年來,在董志華的指揮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舉辦了各式各樣既有意義,又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青春獻鹽業”演講比賽,鹽業之春新年聯歡會,“學雷鋒、樹新風”文明用語活動,“抗洪救災”、“希望工程”捐贈活動……今年8月8日,為了慶祝全國鹽業會議召開和中鹽集團的成立。他們還特別請中央民族歌舞團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會議代表和中鹽總公司的職工、家屬們作了專場演出。晚會上,董志華與歌唱家的一曲對唱《為了誰》,轟動了全場。
“泥巴裹滿褲腿、淚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從小就愛唱、會唱的董志華,在這特殊的晚會上,選擇這樣一首深情的歌,他的寓意讓在座的鹽業人心領神會。歷經9年的食鹽專營,為了全國人民的健康,為了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吃到合格碘鹽,不論在祖國多麼偏遠的山村、海島都留下了鹽業人的足跡,他們以艱辛和愛心把黨的關懷送到了千家萬户,在黨和廣大人民之間架起了又一座連心橋。董志華的歌聲不僅唱出了一份真的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出了對“食鹽專營,利國利民”的由衷頌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