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葡萄白粉病

鎖定
葡萄白粉病是由葡萄鈎絲殼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葡萄上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及果實等幼嫩器官,老葉及着色果實較少受害。 [1] 
葡萄白粉病在中國各地都有發生,華北產區發病重。一般從6月中旬至9月中旬,只要氣候條件適宜,葡萄白粉病即可發生。氣温29-35℃時病害發展快,乾旱、雨後乾旱或乾濕交替,適合病害的流行種植過密,施氮肥過多,修剪、摘副梢不及時,枝梢徒長,果園鬱閉,通風透光不良,植株表皮脆弱,易發病。嫩梢、嫩葉、幼果較老熟組織感病。 [1-2] 
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育高抗品種,加強果園管理,以增強樹勢。發病初期,將病葉及時摘除清理,消滅侵染源。合理修剪,使樹體內通風透光。結合藥劑防治。白粉病發病初期,使用藥劑為20%粉鏽寧800-1000倍液噴霧。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可交替使用甲基託布津、複方多菌靈、退菌特、白粉淨等。 [3] 
中文名
葡萄白粉病
外文名
Grapevine powdery mildew
為害作物
葡萄
為害部位
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
病    原
葡萄鈎絲殼菌

葡萄白粉病病害特徵

病原為葡萄鈎絲殼菌(Uncinula necator (Schw.) Burr.),屬子囊菌亞門 [1]  [7] 

葡萄白粉病形態特徵

葡萄白粉病及其病菌
葡萄白粉病及其病菌(2張)
菌絲表生、半永久、有隔膜、透明,具有多裂片的附着胞,它突破短樁,突破角皮層和細胞壁後,在表皮細胞內形成球狀吸器。菌絲直徑4-5微米,形成多隔膜分生孢子梗(長10-400微米),菌絲是匐生長,而分生孢子梗與菌絲垂直,生長頗密分生孢子透明,圓筒形至卵形,單胞,內含顆粒(16.3-20.9)微米×30.3微米×34.9微米。孢子呈念珠狀串生,最老的孢子在串的頂端。在田間的孢子串很短,只有3-5個。閉囊殼呈球形,直徑80-105微米,在寄生所有發病部位的表面發生閉囊殼有長形、帶彈性和多隔膜附屬絲,成熟時頂端呈獨特的鈎形。閉囊殼色澤由白變黃,成熟時呈黑褐色,含有4-6個子囊。子囊卵圓形至近球形,無色,大小(50-60)微米×(25-35)微米,子囊含4-7個卵形至橢圓形透明子囊孢子,成熟時多為4個。子囊孢子無色,單胞,大小(20-25)微米×(10-12)微米。活的子囊孢子萌發時形成一條或多條短芽管,然後每個芽管迅速形成多裂片附着胞。 [1] 

葡萄白粉病生理特性

菌絲生長的温度範圍為5-40℃,最適温度為25-30℃;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適温度為28-30℃,在37-40℃的高温中菌絲和分生孢子都不能存活太久,然而卻能耐16.5℃的低温。分生孢子萌發的温度範圍為4-35℃,以25-28℃萌發率最高。該種病原可侵染葡萄科葡萄屬、爬山虎屬白粉藤屬蛇葡萄屬植物。 [1] 

葡萄白粉病為害症狀

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可以侵染葉片、果實、枝蔓等所有綠色部分;幼嫩組織比較容易受到侵染和為害,老葉也會受害。 [4] 
枝蔓新梢發病先出現星狀病斑,上有白粉;枝條木質化後出現褐色到黑色病斑。 [1] 
葉片:病芽發出的新梢生長緩慢,葉片捲縮。葉片上病斑與霜黴病症狀相似,但病斑更小,葉背面的葉脈變黑。葉片正面覆蓋白粉,嚴重時,白粉可佈滿葉片,葉片捲縮,枯萎而脱落。 [1]  幼葉受害後,葉片產生沒有明顯邊緣的“油性”病斑,迎着太陽光看病斑呈半透明,逐步發展後上面覆蓋有灰白色的粉狀物。 [4] 
花序:花序發病,花序梗受害部位顏色開始變黃,而後花序梗發脆,容易折斷。穗軸、果梗和枝條發病後先是白色粉末覆蓋,以後出現不規則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羽紋狀向外延伸,表面依然覆蓋白色粉狀物。受害後穗軸、果梗變脆,枝條不能老熟。 [4] 
果實:果實對白粉病敏感,糖分在8%之前的任何時期,都能感染白粉病;糖分超過8%,對白粉病就產生抗性,一般不會再被侵染,但是(糖分在8-15%)被感染的果實能產生分生孢子;果實的含糖量超過15%,果實不會被侵染,已經被侵染的果實也不會再產生分生孢子。果實發病時,表面產生灰白色粉狀黴層,用手擦去白色粉狀物,能看到在果實的皮層上有褐色或紫褐色的網狀花紋。小幼果受害後不易生長,果粒小,易枯萎脱落;大幼果得病後容易變硬、畸形,易縱向開裂;轉色期的果粒得病後糖分積累困難,味酸,容易開裂。 [4] 

葡萄白粉病侵染循環

葡萄白粉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被害組織內或芽鱗間越冬;被害組織上的閉囊殼也是病菌重要的越冬形態;在保護地或中國南方氣候温暖的地區,被害組織的上的菌絲和分生孢子也可以越冬,成為重要的病菌來源。借風雨傳播,落到寄主表面萌芽侵入。第二年春天芽開始萌動後,菌絲體就會產生分生孢子,閉囊殼就可以產生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藉助風或昆蟲傳播到剛發芽的幼嫩組織上。如果條件合適,分生孢子就可以萌發,侵入寄主使葡萄得病,出現第一批發病新梢(病葉、病枝條)。對於芽鱗間有菌絲體越冬的,芽開始活動或生長時,病菌也活動生長,發芽後即成為病芽、病梢,然後產生分生孢子再傳播為害。 [4]  [1]  [5] 

葡萄白粉病流行規律

一般從6月中旬至9月中旬,只要氣候條件適宜,葡萄白粉病即可發生。 [2] 

葡萄白粉病氣候因素

葡萄白粉病的生長和發育要求較高的温度,與大多數的真菌不同,葡萄白粉病菌是一種最能耐旱的真菌,雖然較高的相對濕度利於其分生孢子的萌發和菌絲生長,但在相對濕度低於8%的很乾燥條件下,其分生孢子也可以萌發;相反,多雨對白粉菌反而不利。生長季節乾旱的葡萄種植區,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對於雨水中等的葡萄種植區,遇到乾旱年份,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機會就大;生長季節雨水多的地區,白粉病不易發生和流行;所以設施栽培的葡萄(避雨栽培、温室和大棚葡萄)最有利於葡萄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 [2] 

葡萄白粉病栽培因素

凡栽培過密,施氮肥過多,修剪、摘副梢不及時,枝梢徒長,通風透光狀況不良的果園,植株表皮脆弱,易受白粉菌侵染,發病較重;嫩葉、幼果易感病,葉片老熟,果粒着色後,即很少發病。栽培條件對葡萄白粉病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應採取綜合性的病害防治措施。 [2] 

葡萄白粉病防治方法

葡萄白粉病農業預防

  1. 選用抗病品種:不同葡萄品種/株系對白粉病的抗性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對白粉病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有巨峯、夏黑、赤霞珠、早紫、鳳凰51號、摩爾多瓦等。 [6] 
  2. 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抗病性:多施有機肥、生物菌肥搭配化學肥料,補充微肥,以保證葡萄所需養分的充分供應,降低生理性缺素症的發生;根據葡萄不同生育期養分需求差異,科學復配氮磷鉀元素,如新梢生長期選用高氮配方以促新梢生長髮育,開花期選用高磷配方以促進花芽分化,硬核期選用高鉀配方以促進果實着色;根據當地土壤理化性質選擇適宜的肥料類型,實現施肥的適時、適肥、適量、適法。雨後及時排水防澇、乾旱及時灌水,保持院內適當乾濕度,避免旱澇交替頻繁,降低白粉病發病機率。 [6] 
  3. 整形修剪、合理負載,確保樹勢健壯:生長季科學整形修枝、及時綁蔓、疏副梢、摘心、疏葉、整果穗,控制留枝量,提高結果部位,調節枝蔓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白粉病病菌傳播機會。科學疏花疏果,調節負載量,留果量一般控制在1000-1500千克/畝為宜,儘量不要超過2000千克/畝,營養枝與結果枝比例控制在1:1或1:1.5,以生產高質量果品,保證樹勢健壯,連年豐產。 [6] 
  4. 保持果園清潔,降低菌源基數:葡萄生長期和秋冬修剪時,及時清除枯枝、落葉、落花、落果等,修剪病梢、病枝、病果,帶離果園集中深埋或焚燒,降低病原菌基數,降低侵染機會。 [6] 

葡萄白粉病化學防治

  • 防治的關鍵時期
  1. 絨球期:減少越冬病原菌的數量,是防治和控制白粉病為害的基礎。包括三方面的措施:一是病組織(枝條、葉、果穗、卷鬚)的清理;二是發芽前後的防治措施;三是結合田間操作去除病芽、病梢等。冬剪前全園噴施石硫合劑,產生白粉病情的果園,在促萌芽後20-25天絨球期進行全園噴施。 [4] 
  2. 開花前後:萌發後的展穗期、分穗期、開花前後25天內化防,開始10天化防1次,以後15天進行1次化防保護。結合其他病蟲害的防治使用藥劑,控制白粉病流行的病菌數量。開花前後是控制白粉病流行的關鍵時期,應使用藥劑控制白粉病病菌的數量。 [4] 
  3. 幼果期:治療與預防同時進行,果實生長的中後期,對田間白粉病的發生情況進行監測。當白粉病發生比較普遍,或可能對生產造成影響時,使用藥劑控制為害。 [4] 
  4. 果實採收後:採收後如果果園出現比較普遍的白粉病,要及時採取措施,這樣會非常有利於第二年的防治。 [4] 
  • 推行規範化防治
區域規劃,推行標準化生產,一、二次果生產區域設置推行統防統治。 [4] 
  1. 規範化防治:保健栽培,均衡肥水是前提;冬季徹底清園是基礎;合理密植及枝、葉、果的比例是核心;用藥的合理搭配是關鍵;良好的霧化與均勻到位的施藥是保證。 [4] 
  2. 改進施藥手段:調整機器霧化狀態,保證霧化要好,噴藥要均勻到位,不要隨意增加用藥量,注意濃度和劑型,確保防治效果好又不產生藥害。幼果期適當摘除穗位下的老葉,確保通風和噴藥到位。 [4] 
  3. 果面的保護:一是注意農藥劑型,一般選用水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不要用油乳劑與細度不好的懸浮劑、粉劑;二是注意使用濃度;三是注意混配品種;四是注意噴霧器的霧化狀態和葡萄與噴頭的距離;五是注意天氣。 [4] 
  4. 施藥技術要點。①適當加大用水量,發病治療後用水量不低於100千克;②調整噴霧器壓力在2.5千克左右;③正背面葉片要全面噴施均勻;④前後藥劑品種要交替使用。 [4] 
  • 藥劑選擇
  1. 清園藥劑:全程控制主要採用硫製劑,硫製劑對葡萄白粉病有優異的治療效果、沒有抗性且成本低。包括石硫合劑、硫磺粉劑、硫膠懸劑、硫水分散粒劑、多硫化鋇等,利用硫原子和硫原子氧化物殺菌。硫製劑沒有內吸性,是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基礎藥劑。硫製劑防治葡萄白粉病存在的問題是受温度限制,低於18℃無效,高於30℃易產生藥害;乾燥的條件藥效好、濕潤的條件藥效差,容易污染和灼傷幼果,所以幼果期無法使用。 [4] 
  2. 保護性殺菌劑:50%保倍福美雙WP、嘧菌酯多抗黴素、32.5%吡唑·嘧菌酯等在葡萄上,作為優秀保護劑可以用於花前、花後和關鍵時期,發揮其廣譜和持效長的優點,也可用於發病後與治療劑配合使用。其他藥劑:百菌清(紅提幼果期不能用)、農抗120、芽孢桿菌製劑等。 [4] 
  3. 內吸性殺菌劑:600-800倍液10%美銨水劑,對白粉病防治效果優異,對葡萄安全性好、對果面沒有污染、分解快,但持效期短,一般4天左右重複使用;2000倍液12.5%易蜜粉乳油;3000-5000倍液2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000-10000倍液80%戊唑醇;3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50%多菌靈600倍或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等藥劑效果對葡萄白粉病的治療都不錯。 [4] 
  • 救災治療
發病後立即用治療劑+保護劑+粘着劑進行全園噴霧;然後摘除發病器官,特別是果穗周圍的葉片和病穗;其次是在上次施藥後5天第2次用治療劑+保護劑(對發病率重區進行挑治)噴施;過5天再用治療劑+保護劑+粘着劑進行全園噴施。
  1. 田間發現葡萄白粉病:馬上全園施用1500倍液50%保倍福美雙+易蜜粉1500倍液防治;5天后用1500倍液20%戊菌唑+5000倍液40%苯醚甲環唑防治。再過5天后用3000倍液2.5%吡唑·嘧菌酯1500倍+40%腈菌唑。 [4] 
  2. 白粉病侵染果穗:用21500倍液5%嘧菌酯+1500倍液22%抑黴唑+3000倍液37%苯醚甲環唑浸果穗。5d後用1500倍液2.5%吡唑·嘧菌酯+3000倍液40%腈菌唑浸果穗。 [4]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96-97頁
  • 2.    孫之巍,黃文萍.葡萄白粉病的症狀與防治[J].現代園藝,2014,(第2期):60
  • 3.    農業知識編輯部.如何防治葡萄白粉病[J].農業知識,2015,(第26期):59
  • 4.    劉麗瑄.葡萄白粉病發生情況和防治技術[J].雲南農業,2019,(第11期):67-68
  • 5.    劉捍中.葡萄栽培技術 第2次修訂版[M].金盾出版社,2013.01,第159頁
  • 6.    車升國,徐偉,段冰冰,樊慶軍,焦鵬.魯西南黃泛區葡萄白粉病發生與防治措施[J].果農之友,2019,(第3期):39-40,51
  • 7.    賀普超. 葡萄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