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著

(明朝解元)

鎖定
葉著,廣東潮州府程鄉縣(今梅州市梅縣區)人。明朝崇禎九年(1636)丙子科廣東鄉試第一名(解元)。 [2] 
全    名
葉著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廣東潮州府程鄉縣
主要成就
廣東鄉試第一名(解元)

葉著人物生平

葉著(葉先誠),字炯中(一作絅中),出生於廣東程鄉縣(今梅縣)雁洋虎形村的一户殷實人家,葉著是葉奇益長子,從小就聰明好學,史書上説他“生而穎異,沉潛好學”。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節衣縮食,把葉著送到陰那山下的祖殿學習。祖殿在葉俊華公協助改建後改名聖壽寺。
在私塾裏,葉著努力學習四書五經,老師們經常看他“手不釋卷”,寫的文章“為文醇朗,如春雲獲月,聳人心目”。這個小學童在私塾經常與其他小學童爭強,而且特別好勝,“試輒冠軍”。老師很喜歡這個既努力學習,又成績突出的小學童,認為葉著是可以造就的人才。
於是,13歲那年,私塾老師帶葉著這位童生到縣城參加生員考試,考中秀才,取得鄉試資格。老師向葉著父親提出送葉著參加省城的鄉試,如果鄉試中式,就叫中舉,成為舉人。中了舉人就意味着有了做官的資格,成為“公務員”。
到省城參加考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省城離雁洋這個小村有幾百公里的山路。要去省城參加科舉考試,路途遙遠。當時他父親身患哮喘病,作為孝子的他,每天“躬侍湯藥”,放不下父親,不願意離開父親出遠門。
和天下的父親一樣,葉著父親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想到自己的兒子考中秀才,距離舉人只差一步之遙,葉著父親多麼想讓兒子到省城參加鄉試,考一個舉人回來,光宗耀祖。因此,他在病中一再堅持要兒子到省城參加鄉試,讓他不用考慮自己和家裏的困難。
明末崇禎九年(1636),父親要求葉著到省城參加丙子秋闈鄉試,但葉著還是以堅持留家照顧父親為由不參加鄉試。最後在他父親的苦苦哀求下,於明崇禎九年(1636)參加了秋闈鄉試。考完試,他在省城一刻也不停留,就趕着回家,家裏的患哮喘病的父親正等着他“躬侍湯藥”呢。
屋漏更遭連夜雨。回到老家,母親竟先父親而亡。當時,葉著撫着棺材昏了過去,許久才醒了過來。他站在母親的棺木前大聲哭道:“何故為浮名至此?”
這次丙子科鄉試,葉著中舉,而且在考中的舉人中排名第一,稱為解元,也就是明末崇禎九年(1636)丙子秋闈解元。拿到高中丙子秋闈解元的通知後,葉著想到自己雖然中舉,但從此再也見不到母親了,這時的他更加悲傷。過了一個多月,父親又接着離世。
葉著經過家庭悲慘遭遇重重的打擊,終於病倒。葉著“哀切病作,屢輟計偕”,失去了多次進京參加會試的機會。
葉著從出生之日起,就處於朝代鼎革時代。他目睹了明末清初的多災多難的社會狀況。當時剛好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明末,農民起義不斷,外部滿清政權的入侵使得明朝統治更加岌岌可危。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崇禎十七年(1644),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農民起義軍攻入京城後。朱由檢(崇禎)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自縊身亡。葉著目睹國破家亡的現實,徹底摒棄了科考考場,決心遠離官場的紛擾。
自從離開了科舉考場,遠離了官場的束縛,葉著在家鄉“生平謹慎,不矜賢知,而嚴正氣節,不為威武所屈”,他“為藏山林。雖薄田畝,茅屋幾椽,處之宴如也”,過起了陶淵明式的田園隱居生活。
在隱居山林生活過程中,他仍然沉浸於中華民族的文化之中,用自己的筆謳歌田園生活,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當時的程鄉縣令陳燕翼非常欣賞他的著作,把他的著作“序其稿行世”,既幫其稿刊行於世,又親自幫他作序,序中還讚揚他的文章“文犀健筆,白鳳雕章”。
葉著摘取明末崇禎九年(1636)省城廣州鄉試(丙子秋闈)解元桂冠;李二何摘取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在省城廣州鄉試(己酉年秋闈)解元桂冠,時間相隔27年。
明末清初,一個因家庭變故、憂國憂民遁入山林,過着遁居生活;一個在1645年因反清復明無望遂遁入陰那山中潛心著述。其間,兩位解元在陰那山下因憂國憂民、知趣愛好相同,交往密切。他們成為莫逆之交。
在陰那山下,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國破家亡的傷心事,一起交流讀四書五經的經驗,吟詩作對。其時,李二何對葉著的文章詩詞佳作給予很高的評價。他把葉著的詩詞刊載於其所寫的志書之中,稱葉著的詩句“煙霞笑傲豈成僻,魚鳥流連幾度回”為絕妙好辭。
因避亂,葉著晚年隱居梅縣三角地大壢村莆心,並卒於莆心,年六十五。李太史士淳諡之曰 “潛介”。 [1] 

葉著個人作品

葉著生平著述頗豐,有著作傳世,《程鄉縣誌》裏也有葉著的生平記載。作為身處明末清初的解元公,他的詩看似平淡無奇地寫實,但卻裝滿了自己對明皇朝的思戀與自豪,骨子裏藏着對明末統治者的無能的痛心。國破家散,黍離之悲,相思之苦,一齊湧上心頭。詩歌的風格比較濃郁,感情真摯。現列舉其中的三首詩作。 [1] 
一、都門懷古
歷歷黃圖繞帝畿,
幽燕從古奠丕基。
遼金事去千年久,
剩有斜陽是舊時。
二、武昌懷古
中原盜賊正如麻,
誰陷名藩是可嗟。
憑弔興亡無限思,
扁舟江上日初斜。
三、銅雀台
帳中歌吹惜紅妝,
話到西陵欲斷腸。
莫到芬香情胰焌,
銅台片瓦亦鴛鴦。 [1] 

葉著親屬成員

葉著先祖為葉氏雁洋兄弟開基祖葉俊賢、葉俊華之一的葉俊華。葉著父親葉奇益,考取了秀才(也稱庠生),教書為生,家庭比較殷實,死後葬於梅城三角地。葉著生三子,長子喬生,次子伏生,三子嶙生。三子皆有長進。 [1] 

葉著人物評價

在雁洋也是後人新續編寫的《雁洋葉氏宗譜》中,刊載了一篇李二何寫給葉著的《祭南陽葉炯中(諱先誠、著)公文》的祭文。在祭文中,李二何對葉著給予極高的評價:唯我炯中公,毓秀程江,稽德名門;萃地之靈,昂然不羣;發憤下帷,屢試冠軍;首登賢韋,百粵推尊;名噪詞壇,卓越羣倫;淡泊明志,筲然衡門;卑以自牧,味若飲醇。孝友居家,族黨鹹睦;取餘不苟,塵氛弗逐;士林奉為規模,鄉邦仰為芳躅。公車念載,學不至谷;百丈之原,千墩之竹;宅不盈畝,門僅容谷;人也不堪其尤,公也油然自足;人方共期以公輔之器,而公已膺上帝之召,賦白玉之樓,翻然辭塵寰,以登九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