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

鎖定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以温州中醫藥歷史發展為主線,以百年老字號“葉同仁”始創、重生、發展歷程為主要脈絡,以傳續中華老字號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涵, 以點帶面詮釋甌越大地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是温州中藥文化為主的歷史進程的真實見證。
響應温州市委、市府“六城聯創” 的號召,助力温州創建“歷史文化名城”, 由“葉同仁”擔綱籌建的温州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於2012年5月19日落成開館 [1] 
中文名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
類    別
中醫藥博物館
地    點
温州市
竣工時間
2012年5月19日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發展歷史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始創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
“葉同仁”創始人葉心培,系寧波慈溪鳴鶴場人,於清康熙九年,抵温結識了温州西廓外中藥鋪的老闆王某,以二千貫銅錢頂受該藥鋪,易名為東甌葉同仁國藥號。葉心培以此起家售藥兼醫,生意日上,積蓄漸多。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温州最大藥店

葉心培在温娶信河街蕭氏為妾,生子名錫鳳。後企業規模漸大,葉旋以年老返籍,在原籍慈溪病逝,遺“葉同仁”給蕭氏母子經營。蕭氏亡故後,葉錫鳳不善經管,藥鋪漸見衰落,曾一度將藥鋪出頂後經異母姐反對又贖回, 重歸葉所有後,葉錫鳳接受教訓,整頓店務,遂贏鄰里交譽,店聲大振,不幾年企業面貌大變,到雍正二年(1724年)成為當時温州規模最大的一家藥店。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店鋪情景

當時的葉同仁國藥號,五開間的水磨磚牆門面、青石台門;店堂門楣上懸着一塊“真不二價”的斗大金字橫額,兩邊懸掛黑底金字的對聯:“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紫檀色藥櫃和百格藥鬥兩邊掛“道地藥材 童叟無欺”金底黑字匾。店鋪後廳懸掛“同天德生壽、仁義源流長”楹聯,店堂裏店員忙碌着抓藥、劃價;清脆的算盤聲、杵藥聲,混雜着寧波鄉音的説話聲。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黃金時期

“葉同仁”子孫代代相傳,從葉錫鳳到其曾孫葉青雲一百多年時間內(1701—1839),是葉同仁堂業務空前發展,資金積累最快、最多的黃金時期。在當時閉關自守、經濟比較穩定的封建社會,給葉同仁堂帶來了上升發展的時機。“葉同仁”以歷史悠久、藥材地道、貨真價實、誠信待客、利用資金雄厚的優勢,低成本在冬季購足全年藥材的銷售量,深購遠銷併兼營批發,在同業中壟斷,獲取高額的利潤。並以絕對優勢壓倒同業,幾至獨佔了温州國藥業的市場。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躍居首位

到葉青玉手裏,資金積累更多,業務不斷擴大,自制丸散膏丹、藥酒、茶曲、諸膠兼營藥材批發運銷,在西廓外月湖頭設“藥棧”,兼寓滬甬閩等地來往客商,從事坐莊漁利。此時,葉同仁已躍居温州國藥業的首位。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財才齊聚

葉錫鳳在原籍慈溪娶一妻二妾,共生六子,後裔枝蔓繁衍。在嘉慶十四年間建葉氏祠堂“崇敬堂”,著有《崇敬堂記》。到葉青玉時已購置祭田三千餘畝,並大興土木,建造了當地著名的廿四間走馬樓豪宅,大門兩側為“可耕可讀.樂山樂水”,橫額為“上大夫門第”。 葉氏家族諸多後裔在江浙廣開藥肆,且許多子孫擅長詩賦文化,葉氏財才齊聚,遂成寧波名門望族。
“崇敬堂”簡稱“公堂”,推族長主持,族長是慈溪葉氏宗裔房族和温州“葉同仁 ”的最高統治者。初期“公堂”設有“堂規”,後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房族和企業管理制度,“堂規”中鼓勵子孫讀書發跡,希望躋身於官僚行列,千秋萬代,福澤綿長。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擊敗勁敵

葉青玉掌櫃時, 西廓店棧均毀於太平軍與清軍兵火。戰後,“公堂”派葉心培的玄孫葉薔渠來温重頓旗鼓,在原址重建店棧房屋,並設總棧於城內大新街(今公安路)的曾家祠堂內。未幾,又金錢軍起義與清軍在温州對壘,西廓店棧又罹兵火,損失慘重,地處月湖頭的貨棧已無力恢復,僅修復西門大街店鋪,將批發業務移並大新街總棧經營。
1865年葉青玉病逝,店務由葉薔渠獨任其艱。薔渠幹練有為,雖兩經兵火,企業損失大,但由於他積極經營,業務又大見起色。此時,異地在温經營藥棧的人漸多,逐漸形成以成昌藥棧為首的“蘭溪幫”,同以“葉同仁 ”為首的“寧波幫”在營業上競爭對壘的局面。“蘭溪幫”用放價購銷的手段,向温、台、處各縣及閩北福鼎、霞浦等地同“寧波幫”爭奪銷貨陣地;而“葉同仁 ” 以其雄厚資金以長期賒銷為餌,且存底足、選貨精,終於擊敗經濟較脆弱的“蘭溪幫”, “葉同仁 ”得以獨佔國藥市場。幾年後,業務大振,獲利頗巨,又重新翻造西廓店房,擴充大新街總棧,面積由新街口到小洲橋,另購置大南門外土地堂巷、西廓外大橋頭等處房屋一百餘間。並將“公堂”訂立的管理制度等行施於企業人事、財務、經營。其要點如下 :
1.企業重要人員的調動由“公堂”決定,“坐行”(如派駐上海元昌參號、寧波宣成藥材行辦貨人員)由“公堂”選派;
2.規定“三年結賬,逐年分紅”,由“公堂”規定企業每年純利任務數;
3.企業買賣田地房產由“公堂”決定,錢由企業支付,田租、房租歸“公堂”收取,企業自用的店屋須付租金;
4.企業長期存貨十五萬元,現款六萬銀元。現款指定存入寧波的錢莊,便於“公堂”就近控制,如辦貨動用大筆現金,或支付較大數目的費用,均須事先經“公堂”同意許可;
5.丸藥膏丹的細貨配料其品種,規格,由“公堂”硬性規定,企業必須嚴格遵守,不得輕易更動。
6.十條店規
一.外聘經理必須人品誠實,無煙(指鴉片)酒嗜好;
二.經理只能僱用一般普通職工,“五公座”重要職務由“公堂”決議直接派用,特別是會計須有信譽可靠的保家;
三.股東不得任店職或兼職;
四.股東及家屬如有私事來温,店內只留一宿三餐,不準長時間住在店裏;
五.嚴禁股東勾通經理、會計私借店款;
六.店棧每日早晨六時開門,晚上十時打烊落鎖,鎖匙交給經理保管,任何人不得夜半開門;
七.客籍職工除規定假期外,晚上不得在外過夜,如違,一次警告,兩次開除出店;
八.店內任何人任何時候不準聚賭;
九.本地職工每月給假期五天,夜裏回家過宿要扣半天工資;
十.職工如有衣服等物帶家,必須在門口自行檢查。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創業秘訣

葉同仁以小藥鋪起家,產銷批零經營, 延續十個朝代近三百年,到一九五一年社會主義改造前,經温州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審定,生財資產達六.九億元之巨(舊幣)。 探究“葉同仁 ”三百年創業發展之秘訣:
(一)“公堂”是企業最高領導機構,事權集中,駕馭族內七十八個股東和“葉同仁 ”店、棧經營,措施貫徹有力。
(二)有較完整的規章制度(如店規十條、三年結賬、逐年分紅等),給資方代理人以一定權限,只能照章辦事,不得違越。
(三)禁止股東在店兼職,可以免除遇事掣肘與爭權奪利等不利於企業的事情發生。
(四)資金雄厚,批零兼營。在經營上採取先進後銷,始終保持庫存儲足,批發深購遠銷,壓倒同業。在門市部分,備貨足,選藥精,售價高(高貴藥品的銷售主要對象是官僚、殷商、大户),利潤大。在原籍擁有肥田三千畝為後盾,緩急相濟,經濟基礎穩固。
(五)“貨真價實”的金字招牌。選貨認真,配方用“另色”,便於病家鑑別,門售真不二價,為同業所不能企及。名牌藥中如葉同仁“神曲”,行銷台州處州十縣;“同仁膠”“景臣全鹿丸”馳名閩滬蘇甬甌等地,精製的“塞空青”、“八寶”等眼藥,“大八寶”藥散久負盛名。
(六)管理制度嚴密。職工勞動強度大、工資低、職工大都來自原籍股東的親鄰戚友,與葉同仁之間一般存在着人身依附關係,長期效力為葉同仁贏得鉅額利潤。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公私合營

1956年,温州市區國藥業實行公私合營,乾寧齋、三餘堂、葉三寶等國藥號製劑部分併入大新街的葉同仁藥棧,組建為温州國藥聯合制藥廠(1965年改稱為温州中藥製藥廠、今温州海鶴藥業有限公司前身)。陳亦疇任第一任廠長,“葉同仁”最後一任經理孫祥瑞任私方副廠長。又工商分設,位於西廓的葉同仁門市部改名為同仁中藥店,隸屬温州市醫藥公司(温州醫藥商業集團前身),而後因折遷輾轉遷址。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繼往開來

1995年, 温州中藥廠改設為海鶴集團。1999年,海鶴集團董事長謝遠典提出恢復“葉同仁”百年老字號,集團總經理辦公室主任、中藥師麻民權以《繼往開來創新業、葉同仁創業大綱》方案獲董事會同意,在温州中藥廠第二門市部(藥店)證照基礎上,攜胡建春、徐麗華籌建葉同仁大藥房。三人艱辛倍嘗,終在2000年初在人民西路西湖錦園復創開出全市第一家繼承葉同仁經營精髓,具中醫藥文化特色、名老中醫坐堂的國藥老字號,著《葉同仁發跡史》的原“葉同仁”批帳先生楊明潛親書“温州葉同仁大藥房”,並被聘為高級顧問。繼又在西城路山姆士超市內開出“葉同仁”山姆士店, 尤以葉同仁特色涼茶賣買相當紅火。
2002年東信集團主動入股50%與“葉同仁”攜手合作,在人民東路原鯉魚門大酒店原址上,開出全省最大的葉同仁藥城(近2000平方米),以藥文化走廊、企業歷史文化展示、中醫藥書店、名醫健康講座等全國鮮有的中醫藥文化特色;以經營規模宏大、藥品齊全、高檔蔘茸專賣、名老中醫坐診(全市藥店第一個設中醫門診部)及藥膳、食療、茶飲、足療、推拿等以藥促醫、以醫帶藥的多元化經營特色;以真品、真價、真情和便民、利民、親民的親情服務特色;以全國名老中醫處方展、葉同仁中醫藥文化節、蔘茸節、藥業老職工書畫節等文化營銷、健康營銷模式,引起業界震撼;全國同行競先前來考察和模仿,引發了藥品零售界的變革。繼而全市率先通過《藥品質量經營規範》(gsp)認證,組建葉同仁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成為温州第一品牌藥店,被《中國醫藥經濟報》《中國藥店》等公認為國藥業守“舊”創新的成功典範。
2003年,北京同仁堂莫名其妙地以温州“葉同仁”與其有商號同名之嫌,以所謂侵犯其商標權為由,要葉同仁賠償5000萬元訴之浙江省高級法院,經庭外調解,“葉同仁”去“堂”字結案,境內外新聞媒體報道多達7000篇(次),官司雖“敗”猶贏。 後北京同仁堂又與“葉同仁”再度經營合作,更加提升了“葉同仁”的品牌知名度
2005年,東信集團以600萬元全資收購“葉同仁”,遷址總部和配送中心於楊府山塗田工業區,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發展壯大

“葉同仁”歷經十個朝代、342年的歷史中曾經45年沉寂。2001年復創發展十年來,尤其在王祟煥董事長、黃如萍總裁掌門後,十分注重企業自身的品牌文化建設,又歷經各任總經理和全體員工拼博努力, 竭力在全市拓展新門店併成為温州第一批醫保藥店、增設中醫坐堂診所;銷售上升至上億元,成為温州很有品牌影響力、上規模的藥店連鎖企業。2011年以來,以名老中醫為特色的原花柳塘社區衞生服務站(又名葉同仁門診部)改設為葉同仁綜合門診部有限公司; 王祟煥董事長、黃如萍總裁在經營好醫藥主業的同時, 走“大健康”之路,發展與醫藥相關的養生食品產業、保健康復產業和中醫藥文化產業。引進名醫名師每年舉辦養生膏方節、推出葉氏世傳的雪梨膏;挖掘“葉同仁”傳統產品生產工藝、欲恢復製作“同仁膠”; 設立養生食品公司, 建成上規模的多功能養生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推出近200種有機食品上市;研發成功具温州歷史傳統特色的藥食同源的兒童保健名品“八仙糕”(粉) 投放市場。打造以“葉同仁”貼牌和監製生產的温州名藥“左金丸”和“板籃根顆粒”上市並籌建藥品拓展公司;打造自主品牌的蔘茸和中藥飲片的專營公司;持續性開展公益性名醫大講壇、保健養生論壇和慈善關愛社會弱勢羣體等活動。努力傳續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在澤雅風景區建造藥文化康復養生休閒園、在“温州外灘”甌江路建成公益性的中醫藥博物館;在一萬多平方米的新總部特設名醫診療工作室和體驗藥膳食療的美食堂及展示温州中醫藥歷史和葉同仁歷史典故與企業發展的特色文化牆。
2012年以來,為傳承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內涵,將“葉同仁”的潛在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向健康產業發展,成立了葉同仁控股有限公司(下屬七大子公司),形成集藥、醫、養生保健、健康食品、中醫藥文化產業鏈為一體的研發、投資、管理、服務、多元化經營、集約化管理、集團化運作的總部控股大型企業。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品牌榮譽

自2007年以來, 【葉同仁中藥文化】列入《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葉同仁”商標和品牌榮獲“温州市知名商標”、“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老字號”、“中華老字號”、“ 中國馳名商標”及企業榮獲“浙江商貿百強企業”等諸多榮譽稱號; 屢次參展全國中老字號博覽會並代表温州老字號赴日本、法國、台灣等參展交流。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館藏文物

本館室內的主要展示,以温州中藥歷史演變過程、國藥業古舊物品、歷史性的中藥業概貌、名老藥店、人物傳記、中醫藥古籍、浙南特產中藥材、中醫藥保健知識電子觸屏功能查詢、介紹本土中醫藥發展的書籍、等介紹為主要內容; 室外以温州地產特色中草藥種植、藥界名人雕塑、名企碑文、歷史典故浮雕等展示;養生休閒區附設健康講座及名老中醫診療,供奉藥膳、食療、花茶、茗茶類的健康養生休閒服務。

葉同仁中醫藥博物館主要特色

本博物館以文化性、專業性、科普性、觀賞性、趣味性為五大特徵,是集甌越中醫藥文化歷史收藏展示、中醫藥知識普及、怡意生活休閒養生於一體的袖珍型專業博物館,是温州本土特色中藥文化展示窗口,是健康養生科普知識的傳播平台,將打造成為一箇中醫藥界的活動基地、醫藥院校學生的實習培訓基地、旅遊定點參觀基地、本市“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點。成為“温州外灘”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