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萌坑村

鎖定
萌坑村是歙縣南鄉霞坑鎮洪琴村的一個自然小村,村中只有百餘户人家。 [1] 
2016年住建部部門公佈黃山市歙縣霞坑鎮萌坑村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2]  2018年5月,萌坑村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 [3] 
中文名
萌坑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霞坑鎮
地理位置
安徽省 黃山市 歙縣
電話區號
0559
郵政編碼
245212
人口數量
百餘户
車牌代碼
皖J
行政代碼
341021109205

萌坑村村莊簡介

萌坑村是黃山市歙縣霞坑鎮洪琴村的一個自然小村,只有百餘户人家。
萌坑的美幾乎無所不在,八卦型的村莊,清一色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民居,尤其是無處不在的徽州牆頭壁畫像漂亮的徽州村姑,自然呈現,大方得體,簡約而不簡單,帶給人樸實無華而又嫵媚自然的美感。
其實,無論是過去的徽州人還是現在的黃山人對徽州牆頭壁畫並不陌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建的徽州民居中,壁畫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房屋雕飾形式,也是一個人家的“臉面”。這些以花鳥蟲魚、山水風光、典故人物為體裁的畫作為徽州民居增光添彩。 [1] 

萌坑村歷史文化

徽州的“牆頭上的藝術”
萌坑村90%以上為解放前後建的房屋
除了年代百年以上的壁畫出現掉色、褪色或隱色外,萌坑村大部分壁畫都還熠熠生輝。村民凌壽祿和凌平安家,《教五子》和《西廂記》等故事折射出歷史的厚重。記者注意到,萌坑的牆頭壁畫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一是明清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主要題材,在裝飾牆體的同時起到“正教化,助天倫”的作用;二是解放前後,其中以新中國成就為多;三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將之前帶有儒學內容的畫面用石灰漿刷掉,畫上新的內容;四是近幾年新增的,以山水或喜慶為題材,是徽州牆頭壁畫最興盛的時期。 [1] 
牆頭壁畫面臨斷層
徽州牆頭壁畫多以一個牆面上多幅壁畫為一體,以工筆帶寫意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牆為目的。
今年59歲的凌子琦是萌坑村尚能從事壁畫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匠師之一,村裏有幾幢房子的畫作都出自凌子琦之手。當記者採訪凌子琦時,他謙虛地一再表示,自己對於壁畫尚屬業餘,父親才是真正的高手,“我們家是書香世家,爺爺那一代就字好、畫好,父親手藝更高,現在萌坑村保留的20餘幅畫都出自父親之手。”説起凌子琦的父親,村裏許多人也會直豎大拇指。
今年66歲的凌齊歲也是村裏公認的畫師之一。17歲就跟昌溪師傅學徒的他,20歲開始獨立從事牆頭壁畫創作,前後收過8個徒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隊男勞力每天做10個工分時,他的工分收益就已是社員的3倍。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着徽州民居不斷採用鋼筋水泥,徽州牆頭壁畫也漸漸萎縮。凌子琦説,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他們的手藝漸漸就沒用了,村裏和他一樣從事牆頭壁畫的師傅也不多,徽州牆頭壁畫面臨着技藝斷層的局面。 [1] 
徽州文化記憶
喚起凌子琦對傳統工藝熱情的人是他們村裏的後生,市馬頭牆書畫院院長、省美協會員吳葉生。
吳葉生是萌坑人,對家鄉文化尤其是牆頭壁畫有很深的情懷。從小就對牆頭壁畫着迷的他雖然從事醫療管理工作,卻從2000年開始以本村的徽州壁畫為基礎,投入巨大精力和財力,深入徽州鄉村研究探索徽州牆頭壁畫,並著有《徽州牆頭壁畫》專著。2010年,吳葉生以“回家”為主題,將整理好的120幅馬頭牆畫集中在萌坑展出,引來了眾多文化界名人的讚賞。從此,萌坑的牆頭壁畫逐漸被外人熟知。
吳葉生對記者説,徽州牆頭壁畫是他的啓蒙老師,把他引向了畫裏世界,他今天的成就都源於家鄉這片肥沃的土壤。由於徽州牆頭壁畫是室外藝術,歷經幾百年的風吹雨打,民居上的畫作已經風化,有的剝蝕脱落,需要儘快保護。他不想看到徽州牆頭壁畫消失,覺得有責任對現存的牆頭壁畫進行搶救、修復和保護。
在吳葉生的熱情“營銷”下,近三年來,市內朱格亮、陳長輝、呂健君、項成4位畫家相繼來到萌坑,和吳葉生組成了一支搶救和恢復萌坑牆頭壁畫的志願者隊伍,不定期到萌坑修復古畫,創作新畫。到目前為止已有幾十幅明清時期的壁畫被恢復,還新近創作了60餘幅牆頭壁畫,使萌坑的牆頭壁畫煥發出新的活力。 [1] 
徽州民居上的“珍珠”
據專家介紹,徽州牆頭壁畫和新安理學新安畫派、新安建築、新安教育、新安醫學等徽州文化藝術一脈相承。作為徽州建築藝術和新安畫派的分支,牆頭壁畫雖屬民間工藝,卻富含極高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價值。
吳葉生説:“古代徽州的大户人家大多會用精妙絕倫的磚雕、石雕和木雕來製作門樓、窗檐、房檐和祠堂等,但對於普通人家而言,則多采用牆頭壁畫。這種略為簡單的房屋雕飾雖樸素卻很美,成為徽州鄉村文化藝術的瑰寶。”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現存的牆頭壁畫約在2500幅左右,集藝術性、思想性、故事性、歷史性於一體,散落在徽州大地。
據瞭解,在我市不難發現牆頭壁畫,但隨着近現代新的建築理念、建築風格、建築材料逐漸被吸收接納,一直在石灰牆平面上創作的徽州牆頭壁畫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載體,那些製作牆頭壁畫的藝人也在歲月中漸漸沉默。 [1] 
永不謝幕的鄉村畫展
萌坑作為古徽州保存最多、最完整的牆頭壁畫“博物館”,成了不謝幕的鄉村畫展。而要把這種藝術和文化進行很好的傳承,未來還有許多事要做,恐怕不只是幾個畫家的志願服務那麼簡單,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站在徽州文化保護的高度,認真審視、長遠規劃並付諸實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