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利普·法拉迪約

鎖定
菲利普·法拉迪約(Philippe Falardeau),1968年2月1日出生於加拿大,加拿大導演、編劇。
199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Pâté chinois》。2000年,擔任劇情電影《La moitié gauche du frigo》的導演,該片提名第2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處女作獎。2006年,執導喜劇電影《剛果風情畫 [2]  。2008年,由其執導的家庭喜劇電影《不是我,我發誓!》上映 [3]  ,該片獲得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片兒童電影水晶熊獎。2011年,執導喜劇電影《拉扎老師 [4]  ,該片提名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9]  ,獲得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觀眾獎、第3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長片獎 [10]  。2016年,執導劇情電影《流血的拳擊手 [7]  。2020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職場心計文學夢》上映 [1]  。2022年,執導愛情劇《覆盆子時節》 [8] 
中文名
菲利普·法拉迪約
外文名
Philippe Falardeau
別    名
菲利普·法拉多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地
加拿大
出生日期
1968年2月1日
職    業
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
剛果風情畫
代表作品
不是我,我發誓!
拉扎老師
流血的拳擊手
職場心計文學夢
主要成就
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片兒童電影水晶熊獎
第3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長片獎
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觀眾獎

菲利普·法拉迪約演藝經歷

菲利普·法拉迪約
菲利普·法拉迪約(6張)
199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Pâté chinois》。
2000年,擔任劇情電影《La moitié gauche du frigo》的導演,該片提名第2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處女作獎。
2006年,執導由奧利維埃·古爾梅讓-皮埃爾·卡塞爾共同主演的喜劇電影《剛果風情畫 [2] 
2008年,由其執導的家庭喜劇電影《不是我,我發誓!》上映 [3]  ,該片獲得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片兒童電影水晶熊獎。
2011年,執導由穆罕默德·費拉格索菲·內利瑟合作主演的喜劇電影《拉扎老師 [4]  ,該片提名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9]  ,獲得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觀眾獎、第3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長片獎 [10] 
2014年,執導由瑞茜·威瑟斯彭阿諾德·奧康、格·達尼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美麗謊言 [5] 
2015年,執導由帕特里克·華德蘇珊娜·克萊蒙合作主演的喜劇電影《跟着吉博德議員實習 [6] 
2016年,執導由列維·施瑞博爾娜奧米·沃茨朗·普爾曼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流血的拳擊手 [7] 
2020年,執導由瑪格麗特·庫裏西格妮·韋弗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職場心計文學夢》,該片改編自喬安娜·拉科夫的回憶錄,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作家塞林格的代理人的助手喬安娜,在模仿塞林格與書迷的溝通的過程中,人生逐漸發生改變的故事 [1] 
2022年,執導由安東尼·萊姆克艾倫·大衞合作主演的愛情劇《覆盆子時節》 [8] 

菲利普·法拉迪約主要作品

菲利普·法拉迪約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22年
《覆盆子時節》
電視劇
2020年
《職場心計文學夢》
電影
2016年
《流血的拳擊手》
電影
2015年
《跟着吉博德議員實習》
電影
2014年
《美麗謊言》
電影
2011年
《拉扎老師》
電影
2008年
《不是我,我發誓!》
電影
2006年
《剛果風情畫》
電影
2000年
《La moitié gauche du frigo》
電影
1997年
《Pâté chinois》
電影

菲利普·法拉迪約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22年
《覆盆子時節》
電視劇
2020年
《職場心計文學夢》
電影
2016年
《流血的拳擊手》
電影
2015年
《跟着吉博德議員實習》
電影
2014年
《美麗謊言》
電影
2012年
《以子之名》
電影
2011年
《拉扎老師》
電影
2008年
《不是我,我發誓!》
電影
2006年
《剛果風情畫》
電影
2000年
《La moitié gauche du frigo》
電影
1997年
《Pâté chinois》
電影
1996年
《Le sort de l'Amérique》
電影

菲利普·法拉迪約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菲利普·法拉迪約人物評價

在電影《職場心計文學夢》中,導演菲利普·法拉迪約試圖在電影中呈現一場有關藝術和商業的辯論,還探討了人們的私人生活與職業生活、懷舊與現代之間的問題,但過於龐大的野心和廣泛的討論話題,反而使得影片的主題雜亂不清。而電影的細節使年齡太小的觀眾喪失興趣,書籍對他們而言與其説是愛好,不如説是文物。每逢矛盾與高潮,影片就試圖把焦點轉向隱蔽在後方的塞林格,這導致影片缺乏對人物的深度刻畫,只是蜻蜓點水,匆匆略過,人們既沒有記住喬安娜,也沒有記住塞林格 [11]  (澎湃新聞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