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

鎖定
1941年12月4日凌晨,日軍趁雪夜偷襲山西鄉寧縣華靈廟,當時駐守此處的只有國軍(閻錫山部)60名士兵,雖然國軍第19軍37師3團3營8連指導員立即帶着80多人前來支援,但依舊敵眾我寡。黎明前,眼看日軍將勝,軍人們決定殊死一搏。其中24人,每人腰纏10顆手榴彈,自願組成“活炸彈隊”,在連長彭永祥的帶領下衝入日軍。這些人體炸彈導致日軍傷亡近400人,扭轉了戰鬥局面。
中文名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
地    點
山西鄉寧縣華靈廟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抗日英烈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1940) 國民革命軍陸軍暫編第37師3團8連; [1] 
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24日公佈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華靈廟二十四勇士是其中之一。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戰鬥經過

鄉寧在抗戰時期是山西西南區的行政中心,也是第二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1941年12月4日凌晨,日本北支派遣部隊鈴木大隊長指揮300多敵軍,趁鵝毛大雪夜襲華林廟,駐守華林廟的國民革命軍第13軍37師3團3營8連的140餘名戰士奮勇抗敵。敵人炮火猛烈,儘管敵人在我雷區遭受200多顆地雷的攻擊,仍依靠人數上的優勢對駐守戰士猛撲狠打。隨着天色漸亮,駐軍漸漸失去夜色保護,雪大路滑阻擋了增援部隊到來,就在失去陣地、斷失糧道的危險關頭,國民革命軍彭永祥連長帶領23名隊員,分成三組,每人身纏10顆手榴彈,拉線連在一起製成活炸彈。此時敵人再次結集四、五百人,在敵人逼近之際,我軍一槍未響,直到敵人進入手榴彈的可及範圍,數百顆手榴彈在敵羣眾炸裂之後,24名“活炸彈”戰士,蜂擁而上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在彭連長一聲“活炸彈拉火”,一連串的爆炸聲映紅了華靈廟的山山嶺嶺,也讓上百名日軍血肉橫飛。駐守的其他戰士在趕來援兵的幫助下,敵人以400人的傷亡代價結束了這次偷襲,此後再不敢上華林廟。這一壯舉,可以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蹟相媲美。為了表彰他們的英雄壯舉,當時國民黨中央在全軍發出了嘉獎令。戰爭發生後的第二年,國民黨山西省政府在孝義縣成立了山西省省立華靈中學。此後,文藝劇團專門譜寫了戲曲《彭永祥死守華靈廟》、大合唱《華靈廟歌》,在軍民中廣為傳唱。
24壯士獻身後,父老鄉親主動獻出24口棺材,掩埋了國民革命軍壯士們的英骨。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為紀念英靈,把華林廟更名為華靈廟,1945年又親自撰寫碑文豎起“華靈廟二十四壯士殉國紀念碑 ”
華靈廟之戰是國民革命軍晉綏軍抗戰史上以少勝多戰績卓著的一役。弘揚民族氣節的《華靈廟之歌》在1942年至46年間,唱響晉省,傳遍全國。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紀念碑文

自敵兵啓釁盧溝橋六載,於今可謂無日無地不戰。其間,壁壘相當,衝鋒陷陣,互為勝負者無論矣!或眾寡懸殊,猝不及防,為敵所乘,同歸澌滅者亦往往有焉。若明知勢力不敵,寧俱死以自靖,不反顧以幸生,蓋以華靈廟一役為最烈。雲:
華靈廟為我運糧要道,我第十九軍暫三十七師第三團第三連一部固守該地。先是本軍六月初,新麥既登,敵有搶糧計劃,知我必出擊,乃大集其兵,封鎖我西山麓各要隘。八日敵軍大舉進犯。我第三連堅守應戰,損失其重,乃復增援二百名抵新窯洞,期在必得。時已黃昏,我第八連彭連長永祥,率部駐華靈廟以北十二里之店兒上陣地,察知此情,以為在第三連堅守精疲力竭之時,驟增強敵,恐華靈廟一失,糧道即斷,影響軍食至重。遂決定乘敵人準備進攻之際,施以奇襲。特集合該連活炸彈三十人,語曰:活炸彈是壯士行為,軍人是以不惜犧牲,達成功為目的,今若待命令而行,華靈廟則危矣!吾輩活炸彈應本以一換十之犧牲,決心將敵摧毀,以緩華靈廟之危急。則敵雖再事增援,我軍亦可以從容佈置矣!議遂決,時夜將半,乃一面施報營長,一面各挾多數炸彈,分路前進。不幸一股為敵發覺,有排長一員,戰士六人身負重傷,不能前進,所餘二十四人均奮勇沖人敵陣,與上敵膠着一處,彭連長高呼活炸彈拉火,於是轟然齊發,與敵俱盡,嗚呼壯矣!夫疆場之上,進口口間運用戰術,減少我之損害,增大敵人損害為常軌,犧牲少數人爭取戰局之好轉為應變,抱奮勇攻,取一地或堅守一地為特殊,凡此皆猛將勇士之所為。至若壯士則本成仁之素志,抱去不復返之決心,湯火可蹈,白刀可履,不惜捐自身之血肉,達殲敵之目的,以博國家民族某一事之勝利與成功使敵堅兵利器,胥失功能,戰略戰術,均歸無用,此則超軼尋常戰鬥範圍以外,如彭連長永祥等二十四壯士之所為者,求之五千年曆史中,實不多覯也。二十四人謂誰?即連長彭永祥、排長郭文光、李樹屏、士兵牛苗榮、王福祀、杜錫山、邵君山、李發成、趙卯娃、胡孝成、梁德昌、張鑑、陳元海、康三保、李貴生、吳慶周、周家寬、徐順德、葛志義、王振全、景新吉、羅華周、周秀恆、張三娃是也。事聞中央既從優撫卹,並準人祀原籍與殉難地忠烈祀其事蹟,交政治部表揚。而當地士民,僉請於其成仁之所,立石紀念,以昭來茲。華靈廟原名華林廟,此役後易今名,謂為我中華之所寄存,錫山總領諸軍,既痛喪袍澤,又復欣我民族精神之偉大。爰為辭曰:
國於天地,必有興立。義烈忠貞,鬼神感泣。蠢茲倭虜,侵及晉疆。兇焰汗漫,口我元良。死生之大,自古皆有。赫赫諸君,斯謂不朽。河水洋洋,岩石峨峨。水竭石爛,精靈無磨。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閆閻錫山撰並書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勇士名錄

彭連長永祥,郭排長文光、李排長樹屏,中士牛苗榮、葛志義、王振全、景新吉,下士陳元海、李貴生、吳慶周,上等兵王福祀、杜錫山、邵君山、周家寬、羅華周,一等兵李發成、張鑑、康三保、張三娃,二等兵胡孝成、徐順德、周秀恆,傳達兵趙卯娃、梁德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