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豐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華豐鎮)

鎖定
華豐鎮位於寧陽縣境東部。北與岱嶽區隔柴汶河相望,南與南接曲阜市、泗水縣為鄰,東連東莊鎮,西接磁窯鎮。總面積119平方公里。鎮機關駐新街村,距縣城35公里。蒙館公路、磁萊鐵路橫貫全境。
中文名
華豐
外文名
huafeng
位    於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
總面積
119平方公里
郵    編
271400
區    號
0538

華豐地理位置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2001年2月,靈山鄉被撤銷併入華豐鎮。位於縣境東部,北隔柴汶河、大汶河與岱嶽區相望,南接曲阜市、泗水縣,東鄰東莊鄉,西連磁窯鎮。於石門寺國家森林公園一山之陰;西界為京滬鐵路.
華豐鎮是寧陽縣經濟重鎮,素有“經商黃金寶地”之稱。
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轄62個行政村,9.26萬人。煤炭儲量豐富,盛產河沙、石材。2002年,該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4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882萬元。農作物總產量141097噸。該鎮私營企業86户,從業人員2880人,註冊資金31194萬元。該鎮共有各類學校19所,在校生8369人,專任教師570人。

華豐基本情況

華豐鎮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南北20公里,東西最大8.5公里。南部有磚三條東西向山脈,河流柴汶河,故城河。其他河流為季節河。全鎮轄62個行政村,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總人口9.26萬,鎮駐地7.9平方公里,人口5萬人。2006年全鎮實現企業總產值16億元,農業總產值3.5億元,財政收入2551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606元。有漢、回、水、布依、朝鮮、蒙古、苗、滿、傣、佤等民族。磁萊鐵路、蒙館公路、朝柴公路橫貫東西,駐地有華豐火車站和汽車站,西距京滬鐵路2公里,距104國道4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由煤炭、鐵礦、礦泉水、鋁釩、優質石材、河砂等資源。境內有年產原煤百萬噸的大型國有煤礦——新汶礦業集團華豐煤礦,礦內有發電量37000KW矸石熱電廠。華豐鎮自古是兵家要塞、必爭之地。

華豐區劃沿革

華豐鎮歷史悠久,古代屬魯國,為春秋時期孟氏成黽。《春秋》“載:襄公十六年秋,齊侯代北圍攻城。《左轉》雲:“師圍城,成人代齊師,欽馬於淄者”淄水出泰山梁父縣西,北入汶,淄水即境內故城河。《讀史方輿紀要》亦云:“成,魯地,應在寧陽東北90裏”據此成城故址在華豐鎮西故城、北故城、東莊鄉南故城三村之間,西臨故城河。古磁窯址上有西磁窯、田家院、東磁窯等村落。磁窯火車站即因古磁窯命名,址內瓷片俯拾即是。曾出土的窯具有體,有燒窯、墊板,墊餅、點支三角古墊等。
產土具有摸具、研磨器、碾石等。生活用具以碗為主,其次是罐盆等,還有各種採由平分人物像佛像和虎、馬狗、豬龜、蛙等動物玩具各種資器造型生動,工藝精湛。現成城東北角尚存,最高處高出地面為12米,東北各殘長約100米,西南角僅存在轉彎輪廓。西北部被河沖毀。今田家院(為墓地)一帶中故城址西南部。為中心建築區,暴露磚瓦碎片,發現很多眼陶圈水井,本集到花紋鋪地磚還有三紋圓瓦當“長樂馬央”圓瓦當樹木雙獸紋半瓦當等戰國、漢代遺物。
之後,歷經滄桑。至清代,南半部原寧陽縣故城社;西半部,屬泰安縣崔村地方,梁父地方。
華豐鎮煤藏豐富據傳説,春秋戰國時期,(公無前)720至公元前201年寧陽華豐一帶發生現有煤、並被開採使用。
清宣統元年(1909年)濟寧商人在華豐開辦煤窯,取名“華豐煤礦分司”,1931年改組為“華豐合記煤礦分司”,1938年日本佔領礦區,以“華豐煤礦”為名。“華豐”由此名,沿用至今。
1938年,華豐鎮南半部屬寧陽縣九區。北半部屬泰寧縣改名為組陽縣來屬未變。1957年8月為新泰縣。1959年12月華豐人民公社由新泰縣復歸寧陽縣。1985年12月華豐區分為華豐鎮,靈山鄉。2001年3月華豐鎮、靈山鄉合併為華豐鎮。

華豐行政區劃

華豐鎮 轄62個行政村:東磁東村、東磁西村、新街、白土廠、井泉莊、田家院、西磁窯、歇息鋪、南高村、北高村、西高村、泊家莊、國家莊、張家寨、任家街、北馬家寨(北馬家寨、西北莊)、永安寨、東北莊(東北莊、侯家寨)、石家門(石家門、於家莊)、南梁父、小河西、喬家莊、勝天莊、東爵山、西爵山、紅旗、馬梁(馬家莊、梁家莊)、塘坊、成功莊、張家村、梅家莊、湖村、高莊、永義莊、西故城、北故城、進糧莊、滿家村、東營、西營、順義莊、梧桐峪(梧桐峪、孫家峪、李家峪)、孔家莊、胡家莊、潘家莊、鳳山峪、翟家莊(翟家莊、新莊)、朱家窪、埠南、前呂觀、後呂觀、沈家莊(沈家莊、大石橋)、大王家莊、韓家嶺、南馬家寨、楊家莊(楊家莊、王家莊)、上陡溝、下陡溝、東范家莊、西范家莊、南王家莊、門家莊。

華豐文物古蹟

靈山寺建於金代素有“鐵索靈山寺”之稱,風景秀麗,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磁窯址,位於原靈山鄉機關駐地湖村。該磁窯建於隋盛於唐宋。宋代成為陶瓷手工業生產的基地。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户單位古成城遺址,建於春秋時期是魯國孟氏成邑。至於聖姑堂,貞孝牌坊,各類廟宇,枚不勝舉。更不用説古今結合的石門寺國家森林公園,鳳山峪風景區。都慢商賈雲集,文化底藴深厚的見證。千百年來,儒家思想的文化歷史積演,一方水土的滋育,相沿成勻,造就了華豐民風淳樸,人民勤勞智慧,助人守信。
這裏也曾留下偉人的足跡。1959年4月5日毛澤東主席在上海召開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之後,曾在華豐温步鄉間大路,笑容滿面,高興地望着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山野。駐留18小時之久。讓人永經緬懷。

華豐自然景觀

華豐鎮鏡內丘陵山頭有26個,分兩大系列,南部錯山鏡,葫蘆崖山,老虎窩山等山頭相連,靠北為靈山簸箕山,老富山、爵山、魯姑山等一列,均為東西走向,磁萊鐵路以南。形成華豐鎮南部兩道天然屏障。

華豐鳳仙山

寧陽,泗水界山,主峯海拔608米。為寧陽縣境內最高點,花崗片麻岩山體。山勢綿延數十里,松柏葱鬱、榆槐滿山,果樹飄香,景點眾多,主要有穆寨頂、跑馬嶺、朝陽洞、掛山崛。清代學者孔尚任曾在此隱居寫作《桃花扇》。據明朝天啓丙寅年《重修鳳仙山玉皇殿前石崖碑記》雲:“不知鳳仙山何以得名,或者山形似鳳,或者仙姑在此修煉……”。傳説穆桂英手下大將黃鳳仙曾在此戰鬥過,故山被叫做風仙山。清代因四方民眾上山進香供奉神仙,曾改名奉仙山。穆寨頂位於鳳仙山正中,頂部有兵寨遺址,尚存旗杆窩,傳説穆桂英曾在此安營紮寨。穆寨頂西面緊連跑馬嶺,遠望山嶺平坦,據説是穆桂英騎馬射箭的訓練場。朝陽洞在主峯南面的半山腰,洞口僅能容一人鑽進,深不見底。鳳仙山東部俗稱葛山腳(因生產葛草,伸向東北而得名),峯頂殘存有軍閥混戰時期的幾段殘牆。其北峯,突兀陡峭,被稱作“刮山崛”,又叫“刮天橛”,意思是快颳着天了。

華豐靈山

靈山位於梅村以北,湖村以南,東西長500米南北寬500米,面積0.25平方公里,海拔172米,該山是華豐境內中部山列的東頭。
該山在縣東北90裏,是附近有名的風景區,樹木葱鬱,四時交翠,上有秦峯寺,本唐時女少峯寺、有上元元年古塔、山麓裏許有井。舊時山僧放濯以鐵索設機吸水而上,故又曰,鐵索靈山。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省有古碑刻古建築,山南而建有四段登頂石階,坡度不大,不亞於泰山南天門下的十八盤
解放後,解放軍陸續在此建軍庫,連同靈山東西的兩座山頭挖洞作庫房,並有鐵路直達該山。該山為華豐境內的存有古蹟的唯一山峯。植被茂盛,以柏為主,環境幽雅秀麗。

華豐錯山鏡

位於翟家莊、鳳山峪南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面積為3平方公里,主峯海拔562米,位於華豐鎮東南角,是華豐境內最高點。因山崖上有一片石英石,遠看如一面鏡子,反射陽光而得名,錯山鏡。該山峯為沙石山,植補疏稀無水。

華豐葫蘆崖山

位於胡家莊經東,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1750米,面積為2.63平方公里,主峯海拔498.9米。據説,在明朝末年(1613年左右)人們剛搬入此地居住時,發現此山崖形狀似葫蘆,因取名葫蘆崖。

華豐老虎窩山

位於東范家莊南面,東西長3000米,南北寬600米麪積1.8平方公里,主峯海拔406.2米。位於華豐鎮與曲阜市交界處,是華豐鎮南部邊界的一個山頭。據説,人們剛入此地居住時發現山上有虎,並有一之同,因此取名“老虎窩山”。

華豐簸箕山

簸箕山位於高莊東南,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1000米麪積為1平方公里,海拔251米,靈山西面,故鄉宣山以東,因該山形狀象人們使用的簸箕,而得名簸箕山,該山為青石山(石灰岩),植被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