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鎖定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東臨國會大廈,西昨波多馬克河,由新舊兩棟建築構成,號稱擁有美國最大規模的藏品。它由熱心藝術的收藏家安德魯·美儂提案建成。館內設備周全,長期陳列歐美國家的藝術傑作,並經常舉辦各種臨時性的展覽會、藝術講座、音樂會和學術研究報告會。在匹茲堡還設有修復製作室和獨立研究機構。
中文名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類    別
藝術型
地    點
於國會大廈附近
竣工時間
1978
館藏精品
拉斐爾、提香、EL.格列柯、J.A.D.安格爾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簡介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位於國會大廈附近。籌建於1937年,當時,A.W.梅隆捐贈大量世界名畫和雕塑給國家,並且出資興建館舍,制訂建館計劃。所以也有人習慣地稱之為梅隆畫廊。另外還收到多人的捐獻,使該館藏品初具規模。1941年正式接納觀眾,被命名為國立美術館。1968年進行擴建,1978年竣工,是現代建築代表作。該館設有陳列室,還設有資料、圖書的收集機構和美術教育機構。館內設備周全,長期陳列歐美國家的藝術傑作,並經常舉辦各種臨時性的展覽會、藝術講座、音樂會和學術研究報告會。在匹茲堡還設有修復製作室和獨立研究機構。該館收藏的精品中有L.達·芬奇、拉斐爾、提香、EL.格列柯、J.A.D.安格爾、P.畢加索等人的作品。現館藏作品近10萬件。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發展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發展歷史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東臨國會大廈,西昨波多馬克河,由新舊兩棟建築構成,號稱擁有美國最大規模的藏品。它由熱心藝術的收藏家安德魯·美儂提案建成。1937 年美儂去世時,他的收藏已有三百餘件,雕刻二十四件,全部捐贈給國家。1941年,美術館的主要建築物由美儂基金出資建成。羅斯福總統接受了美儂的捐贈,以國立美術館之名開幕。之後,現代美術展示場的新館於1967年增建完成。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隸屬於美國政府學術研究機構史密生協會,由史密生協會的幹事、美國國務卿、財政部部長、最高法院院長以及五位民間理事共同管理經營。
華盛頓美術館的藏品從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印象派巴黎派到現代美術,幾乎包羅了各時期的精華作品,其展示方式為依各時期的年代順序陳列。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發展建設

隨着國立美術館中藏品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學術研究的需要,該館於1968年在原館址的東側進行了擴建。擴建的東館包括陳列館和學術研究中心兩個部分,所在位置是國家廣場上的最後一塊空地,雖然地位很重要,但是由於地塊的形狀被放射狀的賓夕法尼亞大道切割為不等邊的斜梯形,加上被第四街分隔的新館與老館的連接;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展覽功能的需求等等,給設計者出了一系列難題。東館的設計師是著名的華裔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他巧妙地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大的等腰三角形做陳列館;小的直角三角形作研究中心。
東館的主入口設在等腰三角形的底邊,朝向老館,兩相呼應,研究中心的小門則設在兩個三角形之間,整座建築的構思都是由三角形變化而來。由大理石構成的建築立面造型簡潔厚重,外觀堅實鋭利,大門左側矗立着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巨大的抽象雕塑。步入展館,你會發現內部空間高大寬敞,通透明亮,一掃傳統美術館建築內部那種陰沉壓抑之感。在高大的大廳中央懸掛着現代雕塑家考爾德專門為東館創作的可活動抽象雕塑,牆上則是由大畫家米羅設計的巨型現代壁毯。東館與老館內部由長長的地下通道相連接,利用通道空間還設置了美術館的售品部、餐廳以及地下演講廳。在地面廣場上凸起的一組不規則三角形玻璃塔又是地下通道大廳頂部的採光天窗,這種用現代材料構成的空間形式是貝聿銘建築設計的風格特徵之一,樂於接受新事物的美國人對此並不以為奇。然而當貝聿銘後來將類似的玻璃金字塔結構搬到盧浮宮改建工程中去時卻在法蘭西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1978年,國立美術館東館落成開幕(老館則成為西館),卡特總統親自為其剪綵並稱贊這座建築是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2003年,美國建築師協會宣佈貝聿銘設計的東館獲得“AIA25年建築獎”,這是一個專門用來表彰經歷了25年到35年時間考驗的優秀建築設計的重要獎項。國立美術館東館已經成為20世紀下半葉現代建築的標誌性經典作品。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特色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人文特色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因擁有大量文藝復興以來的大師作品而躋身於世界一流美術館之列,然而它的創立卻是始於一個美國人個人的理想。1937年,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和駐英國大使的安德列·W·梅隆將他的私人藝術收藏悉數捐給國家並出資建造美術館,在這些收藏中包括許多優秀的繪畫和雕塑作品。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後來正式代表美國人民接受了梅隆的捐贈和在1941年落成的美術館,此舉引起了連鎖響應,許多收藏家和私人機構紛紛將自己的藏品捐獻出來,使得館藏迅速增加。儘管與其它歷史悠久的大博物館相比,華盛頓國立美術館歷史短暫,藏品數量也難和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等相匹敵,但由於在質量上比起其他歐美博物館來毫不遜色,又因為周邊有眾多的自然、藝術和歷史博物館羣相輝映,環境優美,因此成為訪客必到之處。統計表明其觀眾的年度訪問量已超過620多萬人次,位列華盛頓20個最受歡迎的遊覽景點第四,遠在白宮和其它著名景點之上。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建築特色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中心的國立美術館主體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風格莊重大方,與華盛頓的城市環境很是協調。美術館背靠賓夕法尼亞大道,面對開闊的國家廣場大草坪,是離國會山最近的重要建築,由賓夕法尼亞大道信步向西不遠的幾個街區外便是白宮。50年代杜魯門當總統時有在早餐前參觀美術館的嗜好,因此國立美術館常常在清晨單獨向他一個人開放,他總要巡賞一番後才匆匆去白宮從事公務。不過杜魯門的欣賞趣味和他的政治立場相仿,偏於保守,故而特別鍾情於倫勃朗荷爾拜因等歐洲古典大師的繪畫,對現代藝術卻不屑一顧。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中收藏的精品中還有凡·愛克、達·芬奇﹑拉斐爾﹑提香和格列柯等諸多大畫家的作品。上世紀70年代,由該館繪畫部主任庫克博士撰寫的一本介紹館藏大師繪畫作品技法的書曾在國內印行過,名為《西方名畫家繪畫技法》,儘管今天看來那本薄薄的譯本顯得十分粗糙,圖版是黑白的不説,而且還模糊不清,但其中介紹的作品卻給當時剛剛接觸西方油畫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藏品收藏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這是喬爾喬內最成功的油畫作品,最後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維納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沒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徵:在自然風景前入睡的維納斯,軀體優美而温柔,形體勻稱地舒展,起伏有致,與大自然互為呼應。這種藝術處理不是為了給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為了表現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體和純潔心靈之間的美的統一。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美的創造,是符合文藝復興時期理想“美”的典範的。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對外交流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作為美國的國家美術館,代表美國藝術的美國繪畫自然是收藏的重點。美國繪畫雖然有印地安文化影響,但主流還是源自殖民時期的歐洲傳統。歷史上美國繪畫的第一個高峯是在南北戰爭以後,一些赴歐洲學習回國的畫家以及後來堅持本土化的畫家如霍默伊肯斯等成為美國畫派的傑出代表,而留在歐洲的惠斯勒、卡薩特和薩金特等人也為美國取得了很大聲譽。當然美國繪畫真正對世界藝術產生影響則是其現代藝術,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批歐洲的藝術家跑到美國發展,美國藝術界很快接納並融合了各種流派的現代藝術。
20世紀下半葉,抽象表現主義照相寫實主義波普藝術和裝置藝術等形形色色流派的崛起使美國迅速成為世界現代藝術的中心。在國立美術館中,除了陳列版畫、素描和攝影等紙本作品和各種臨時展覽外,以美國為主的現代繪畫和雕塑作品極為豐富,杜尚、德庫寧、霍夫曼勞申伯格奧基芙等現代大師的代表作品一應俱全,是一部活的美國視覺藝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