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林園

(南京華林園)

鎖定
華林園是六朝京師建康南京)的皇家宮苑,始建於三國時期,南朝宋元嘉時擴建,築華光殿、景陽樓、竹林堂諸勝。其後齊梁諸帝,常宴集於此。華林園是南京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園林,也是江南地區歷經朝代最多、最為華麗的皇家園林。華林園是歷史上園林藝術的傑出代表,其中山石泉林與建築的搭配,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所追求的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 [3] 
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曾於此園設八關齋。永元元年(499年),敕請三十僧入華林園夏講,推舉成實論之碩學僧旻為法主。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年),僧旻再遊帝都,帝厚遇之,並與法寵、法雲等於華林園講論道義,因之僧旻道譽益隆。天監十四年(515年),武帝敕令安樂寺僧紹撰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四卷,未契帝意。天監十七年(518年)更詔請寶唱改訂僧紹之目錄,新編為經錄四卷,世稱“寶唱錄”,武帝大為嘉賞,敕掌華林園寶雲經藏。
中文名
華林園
地理位置
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腳下
始建始建
三國時期
擴建時間
南朝宋元嘉年間

華林園歷史沿革

三國時期,華林園始建。
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後,修葺華林園。東晉孝武帝時,疏浚水池,疊石堆土為山,極力創造“有若自然”、富於山情野趣的山林環境,並增修清暑殿、延賢堂、高飛甍,備極崇麗,華林園因此成為宴飲遊樂和居處朝見的場所 [3] 
南朝宋時期,開始在園內大規模擴建宮殿樓台,加上這裏青山碧水,風景秀麗,因而成為當時建康城十多處宮苑中最負盛名的一座花園。劉宋少帝時,“又開瀆聚土以象破崗瀆,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為歡樂。夕遊天淵池,即龍舟而寢”。及至宋文帝時,對華林園進行大規模增飾,命將作大匠張永規劃,於園中穿池鑿山,廣建殿堂樓宇。當時園內興建有蔬圃、景陽山、武壯山、花萼池,以及聽訟堂、光華殿、靈曜殿、鳳光殿、竹林堂、射堋、醴泉堂、一柱台、層城觀等建築。這些建築物,有的是處理政務之所,如聽訟堂(原名延賢堂),宋文帝、宋孝武帝等常在此召見大臣,處理政務;有的是講武騎射之所,如閲武堂,堂前建有射堋,專供皇帝騎射之用;有的是皇帝起居之所,如竹林堂、鳳光殿等,朱廢帝劉子業曾居住其間;有的則是皇帝拜佛之所,如靈曜殿,劉宋皇帝屢在其地求佛。在雞籠山的山頂上還築有日觀台(又名司天台),專供觀察天文和氣象 [3] 
南朝齊時期,又興建了一些景緻和建築,妙絕古今 [3] 
南朝梁武帝時期,又在園內增建了兩層的高閣。上層叫“重雲殿”,下層叫“興光殿”。殿前還有高樓二座,東面是“朝日樓”,西面是“夕月樓”。據説上樓的階道,要繞樓九轉才能登臨,建造得巧麗無比。時人裴子野讚美道:“正殿則光華宏敞,重台則景陽秀出。”武帝晚年,發生了侯景之亂,華林園首次遭到破壞。
南朝陳時期,華林園的構造達到最完美的境界,居室部分莊重華麗,雕飾精微;園林部分清新自然,活潑多變,山石、池水、花木與建築相互襯托,相映成趣。陳後主即位後,大興土木,重建華林園。他在園中建造高達幾十丈的“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內門窗欄檻,均用沉檀香木作成,被人認為近古所未有。外施珠簾,內設寶帳,陳設十分瑰麗。又在三閣之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葯,用來點綴環境。陳後主住在臨春閣,他最寵愛的張貴妃住結綺閣,另外龔、孔二貴嬪住在望仙閣,三閣之間用廊道相通。後主經常在湖中與羣臣飲酒賦詩作樂,曾創作了一些諸如“臨春樂”和“玉樹後庭花”之類詞曲。後隋文帝派兵渡江滅陳,華林園再度被毀。 [1] 
南宋時期,尚有殘存遺蹟。
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把華林園定為國立高等學府——國子監,並進行徹底改建。
清朝時期,將國子監改為江寧府學,華林園是江寧府學的所在地。嘉慶和咸豐年間,華林園又先後遭到破壞。同治年間,江寧府學移往朝天宮武廟被移來華林園。今南京市府大院內武廟殿仍存完好,院後坡還有武廟閘一座,與玄武湖溝通。
民國期間,華林園為國民政府考試院舊址,解放初期,是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駐地,現為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駐地。其園林佈置,均為解放後人民政府所整修,吸取古代藝術精華,增以時代精神風貌,既古樸典雅,又美麗大方。

華林園地理位置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華林園就是東吳、東晉和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御花園,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故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古台城內,當時的範圍,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腳下,包括今南京市府大院和雞籠山的大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