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鎖定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創刊於1984年,是由江西省教育廳主管,華東交通大學主辦的“大交通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1-2] 
據2021年12月《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委會擁有編委99人、責任編輯5人。 [3] 
據2018年6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4378篇、總被下載671363次、總被引22728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5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96。 [4]  據2018年6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載文量為3505篇、被引量為16864次、下載量為96437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75。 [1] 
中文名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外文名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綜合科技B類綜合
主管單位
江西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
華東交通大學
編輯單位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84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36-1035/U
國際刊號
1005-0523
屬    性
交通類研究性期刊
現任主編
趙龍志
編輯部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港東大街808號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辦刊歷史

1984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創刊。
1986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由年刊更改為半年刊。
1992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更改為季刊。
2003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更改為雙月刊。 [2]  [4]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辦刊條件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以“工程技術綜合為基礎,以軌道交通為主線”的辦刊定位。為“大交通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是鐵路運輸領域T2級高質量期刊,設立四個欄目如下:
1)“交通基礎設施”,主要刊登:交通設施設計與建設、交通技術交通創新、交通環境與安全等方面的論文。
2)“交通控制管理”,主要刊登:交通系統工程、交通信息管理與控制、智能交通、交通規劃與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的論文。
3)“載運裝備運維”,主要刊登:交通工具設計、載運裝備製造、載運工具材料、智能製造等方面的論文。
4)“學科交叉前沿”,主要刊登:基礎研究、新興交叉學科前沿熱點研究、綜合性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論文。 [2] 
報道內容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主要刊載數理化、土木建築工程、機電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信息工程、經濟學、管理學、文史哲、法學、外國語言文學、體育學、藝術學、藝術設計等自然科學類和社會科學類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綜合性學術評論。 [1] 
讀者對象
該刊讀者對象為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及高等學校師生。 [2]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人員編制

據2021年12月《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委會擁有編委99人、責任編輯5人。 [3]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委會成員
編委
陳華鵬(華東交通大學)
陳世明(華東交通大學)
董華軍(大連交通大學)
馮青松(華東交通大學)
高國強(西南交通大學)
國巍(中南大學)
胡劍(華東交通大學)
胡國良(華東交通大學)
江明(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
雷曉燕(華東交通大學)
李晨(華東交通大學)
李順成(中鐵電氣化(武漢)設計研究院)
劉成清(西南交通大學)
劉永強(石家莊鐵道大學)
馬昌喜(蘭州交通大學)
歐陽志剛(華東交通大學)
秦進(中南大學)
任亮(華東交通大學)
沈明學(華東交通大學)
湯兆平(華東交通大學)
童立紅(華東交通大學)
王平(西南交通大學)
夏景輝(中鐵電氣化局集團)
徐保根(華東交通大學)
徐玉萍(華東交通大學)
許開成(華東交通大學)
楊廣慶(石家莊鐵道大學)
袁義生(華東交通大學)
張祿(中鐵十四局集團)
趙軍輝(華東交通大學)
鄭剛(天津大學)
周勁松(同濟大學)
朱碧堂(華東交通大學)
陳劍雲(華東交通大學)
陳水生(華東交通大學)
董紹江(重慶交通大學)
馮玉林(華東交通大學)
郭軍華(華東交通大學)
韓士專(華東交通大學)
胡勇(華東交通大學)
黃成榮(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姜楠(華東交通大學)
雷祖祥(華東交通大學)
李翠然(蘭州交通大學)
梁慶國(蘭州交通大學)
劉林芽(華東交通大學)
劉志敏(華東交通大學)
孟學雷(蘭州交通大學)
彭春華(華東交通大學)
屈志堅(華東交通大學)
任青陽(重慶交通大學)
瀋水龍(上海交通大學)
陶丹(北京交通大學)
萬怡灶(華東交通大學)
王文健(西南交通大學)
肖乾(華東交通大學)
徐國際(西南交通大學)
徐趙東(東南大學)
楊輝(華東交通大學)
於小四(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
張誠(華東交通大學)
張迎賓(西南交通大學)
趙龍志(華東交通大學)
鄭明新(華東交通大學)
周旺保(中南大學)
祝振敏(華東交通大學)
陳仁祥(重慶交通大學)
崔鳳釗(中車青島四方所公司)
範自柱(華東交通大學)
甘衞華(華東交通大學)
郭增偉(重慶交通大學)
何忠義(華東交通大學)
胡鋒平(華東交通大學)
黃志超(華東交通大學)
姜悦禮(中車大連電牽公司)
李波(蘭州交通大學)
李錦華(華東交通大學)
劉嶺(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
劉燕德(華東交通大學)
路永婕(石家莊鐵道大學)
聶飛平(西北工業大學)
彭永紅(英國桑德蘭大學)
曲思源(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
單豐武(江鈴集團新能源)
孫屹博(大連交通大學)
田 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萬珍平(華南理工大學)
韋凱(西南交通大學)
肖美華(華東交通大學)
徐向陽(重慶交通大學)
許建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
楊軍(蘭州交通大學)
袁小芳(湖南大學)
張龍(華東交通大學)
章家立(華東交通大學)
趙志宏(石家莊鐵道大學)
周建民(華東交通大學)
朱路(華東交通大學)
ELISEEV Sergei Viktorovich
(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交通大學)
責任編輯
劉棉玲、姜紅貴、李根、熊玲玲、吳海燕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辦刊成果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收錄情況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被波蘭《哥白尼索引》(I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中國知網、維普科技、萬方數據等國際國內重要數據庫全文收錄。 [2]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研究發表

據2018年6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4378篇。 [4] 
據2018年6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載文量為3505篇。 [1] 
據2021年12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4798篇。 [4] 
據2021年12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載文量為3805篇。 [1]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影響因子

2018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進入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期刊影響力指數一區(Q1),為江西省高校學報中唯一一家進入該類期刊一區(Q1)的學報。這是《年報》首次對中國科技期刊按影響力指數進行分區排名。統計在內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期刊包含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等共計423種期刊,《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在該類期刊中影響力指數(CI)為221.527,排名87名;影響因子為0.855,排名46名。 [6] 
據2018年6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總被下載671363次、總被引22728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55、(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96。 [4] 
據2018年6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被引量為16864次、下載量為96437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影響因子為0.7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730名,大學學報(工業技術)(209種)中排第25名。 [1] 
據2021年12月23日中國知網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總被下載894838次、總被引30394次;(2021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034、(2021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93。 [4] 
據2021年12月2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被引量為26394次、下載量為169527次。 [1]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榮譽表彰

2012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榮獲教育部頒發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同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榮獲江西省優秀期刊二等獎。
2016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榮獲“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 [6]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榮獲Caj-cd規範獲獎期刊。 [4] 
2021年,《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入選《鐵路運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目錄》T2級別期刊。 [7]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文化傳統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辦刊宗旨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堅持立足學校,面向社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旨在促進科學技術發展,促進學術交流,為學校教學、科研及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社會發展服務。 [1]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形象標識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形象標識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形象標識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現任領導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委會領導
名譽主任:柳和生(華東交通大學)、徐長節(華東交通大學)
主任:陳夢成(華東交通大學)
副主任 :高亮(北京交通大學)、蔣麗忠(中南大學)、宋立軍(湖南大學)、伊廷華(大連理工大學)、韓慶華(天津大學)、劉漢龍(重慶大學)、喬俊飛(北京工業大學)、章秀銀(華南理工大學)、何正友(西南交通大學)、羅文俊(華東交通大學)、王立平(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KARGAPOLTSEV Sergei Konstantinovich(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交通大學)。
編輯部主任(兼主編):趙龍志
英文審校:陸秀英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