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振中

鎖定
華振中(1892~1979)字強素。始興人。廣東黃埔陸軍小學第八期、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及南京陸軍大學將官班第六期畢業。1920年起任廣東邊防軍排長,粵軍第一師上尉參謀、連長,粵軍第一軍講武堂教官。1922年起任粵軍第二軍第六旅少校營長、上校團長,第三軍第九旅少將旅長,第二軍參謀長。1928年任第十一軍軍官教導隊主任。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六十一師參謀長,第七旅旅長。1933年任福建政府參軍處參軍兼民團總指揮。1936年2月授陸軍少將,任第一六〇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1938年1月授陸軍中將。1939年任潮汕警備司令,第十二集團獨立第九旅中將旅長。1943年任第十二集團軍中將參謀長。1944年任第九戰區司令部參謀長兼幹訓團教育長。1946年2月任廣州行營中將副參謀長。1948年1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49年移居香港,後遷居馬來亞,任華僑公會主席,1979年病逝。 [1] 
中文名
華振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出生地
廣東省始興縣隘子鎮井下村圍墩裏
軍    銜
中將
政    黨
中國國民黨

華振中人物生平

華振中早年生活

1892年,華振中出生於始興縣隘子鎮井下村圍墩頭。 [2] 
1912年,華振中考入廣東陸軍小學校第五期。廣東陸軍小學校畢業後,1914年他又相繼進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
1916年畢業後進入保定軍校設立的“入伍生隊”,之後分配到北京、保定一帶的北洋部隊入伍,專重軍事訓練。半年期滿,經過保定軍校嚴格的體驗和考核。1917年初華振中以合格者的身份正式升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深造。
1927年,華振中得到朋友的幫助來到了日本,準備進入日本陸軍大學深造。華振中來日本學習軍事的初衷是想用日本的戰略戰術去打擊日本帝國主義,可是時期不湊巧,未能如願。他只好在另一所大學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了幾個月的政治學,秋天因母親去世便回到了中國。

華振中投身軍旅

1920年起,華振中任廣東邊防軍排長,粵軍第1師上尉參謀、連長,粵軍第1軍講武堂教官。
1922年起,任粵軍第2軍第6旅少校營長、上校團長,第3軍第9旅少將旅長,第2軍參謀長。民國16年,東渡日本留學。
1923年,任第11軍軍官教導隊主任。
1930年,任第19路軍61師參謀長、第7旅旅長。 [3] 

華振中參加抗戰

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時任十九路軍總部高級參謀的華振中,被任命為義勇軍總指揮 [4]  ,負責軍事訓練和分配義勇軍的各項工作。之後華振中任十九路軍六十一師第七旅旅長,職責是鎮守上海閘北。 [2]  他和戰士們一道頑強抵抗,浴血奮戰兩天兩夜,打退了日軍數次的進攻,保住了閘北這一陣地。華振中還機靈地指揮第七旅,和友軍默契配合,連續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取得了閘北街巷戰、吳淞保衞戰、寶山阻擊戰的勝利。
淞滬抗戰形勢大好,但蔣介石卻與日本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十九路軍被調防到福建。十九路軍軍長蔣光鼐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推行全民皆兵政策,設立民團總部,分設各行政地區民團指揮部,1933年,華振中被調任福建政府參軍處參軍兼民團指揮。
1933年11月,李濟深被推薦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主席,舉起了反蔣大旗。蔣介石派中央軍鎮壓,十九路軍內部開始四分五裂,十九路軍番號被取消。華振中只好進入陳濟棠軍中,在燕塘軍校做教官。
1936年2月,華振中被授於陸軍少將 [3]  。同年7月,陳濟棠下野,燕塘軍校被南京政府接收,恰逢西南執行部撤消,軍隊改編,華振中編入第六十六軍,任一六0師參謀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華振中兼任第六十六軍參謀長。同年9月,華振中開赴東北戰場,參加對日作戰。 [3] 
1938年1月華振中被授於陸軍中將,同年2月調任一六0師任師長,他率領全師官兵在南潯線(南昌至九江一線)的東姑嶺、西姑嶺等地,多次打敗日軍。隨後華振中在江西的金輪峯、萬家嶺戰役中,更是打出了粵軍的威風,擊斃日軍一0六師團參謀長成富成一大佐,取得了輝煌的抗戰戰績,令日軍“支那派遣軍”各部印象深刻。
1939年廣州淪陷後,一六〇師調回廣東,華振中任潮汕警備司令、第12集團軍獨立第9旅中將旅長。 [5]  旅部秘書徐光兆(又名徐旅人)是進步人士,旅部的政工隊一部分從一六〇師中的學生隨軍服務團轉來,其中有中共地下黨員胡湯(又名莫光甫)和張村(又名白璋川),兩人先後任獨九旅政工隊隊長。華振中為抗擊日軍,保衞潮汕,對潮汕青年抗敵同志會予以大力支持。在潮汕滄陷前夕,他招收“青抗會”會員及其他進步青年,成立戰時工作隊(簡稱戰工隊),由徐光兆任其中一箇中隊的中隊長。並經過談判,把汕頭青年抗日遊擊隊(隊長羅林)改編為獨九旅遊擊隊(後改為獨九旅搜索大隊第一中隊),發給部分槍支、彈藥和供給糧館,使地方武裝在抗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1939年6月27日潮城滄陷。7月15日華振中即組織大反攻。他以獨九旅六二五團三營為主力,二營作後備隊,一營打城東筆架山,六二七團二營打城北竹竿山。這場戰鬥打了3天3夜,雖然由於敵強我弱,加上協同作戰的其他部隊配合不好,反攻未能獲得成功,卻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翌年1月,獨九旅六二七團二營(營長陳武奎)在楓溪西塘的戰鬥中,一連3天,打死打傷日軍四五百人。後來,六二七團二營又與地方團隊配合,打入澄海城,痛擊日本侵略者。 [5] 
1940年9月,獨九旅奉命調到河源一帶,臨走時,華振中一邊派張村率劇隊至興梅一帶作答謝演出(答謝興梅羣眾到潮汕前線慰勞軍隊),同時進行抗日宣傳;一邊在博羅縣顯村舉行追慎會,慎念潮汕抗日陣亡將士。 [5] 
1941年末,華振中所部擊落日機“上海號”運輸機,該機裝有日軍大本營襲擊珍珠港的絕密情報,及時上報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並轉告美國。
1942年,日軍進攻香港時,華振中率獨立第9旅,星夜兼程,連破日軍數道防線,當英軍投降時,獨9旅已經打到深圳羅湖口岸至香港界河一帶。
1943年,華振中陸軍大學畢業後任第12集團軍中將參謀長。
1944年,任第9戰區司令部參謀長兼幹訓團教育長。
1946年2月,任廣州行營中將副參謀長。 [3] 

華振中解下戎裝

參加過戰爭的華振中心裏非常明白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多大的災難,所以華振中最後決定解下軍裝,轉入地方。1946年華振中被選為國民參政員,1948年1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 [3] 
華振中接任民政廳長之後,在上任廳長的基礎上有志改革,能興利弊,誠有功於國家社會。1948年10月,因局勢錯綜複雜,廣州的物價瀑漲,廣大市民出了搶購浪潮。同月16日,廣州的市面肉類完全絕跡,部分市民在搶購肉類時因擁擠而發生了窒息嬰兒、傷斃孩童、孕婦、老人的慘劇多宗。此時新上任的華振中親臨現場,既用政府行為解決物品、物價問題,也及時為百姓排難,切切實實地為民辦事,在人民羣眾中贏得了良好聲譽。
1949年解放前夕,華振中清楚地看到蔣家皇朝即將崩潰,在考慮自己的前途命運時,他採取了擇中求取,既沒有跟着蔣介石去台灣,也沒有背棄自己的信仰,最後心灰意冷地隨着他的遠房親戚張發奎到香港定居。後定居馬來西亞,任華僑工會主席,並從事教育事業。
主要著作有《十九路軍抗日血戰史》。 [3] 
1979年在馬來西亞逝世,享年88歲。

華振中人物事蹟

華振中從嚴治軍

華振中平素生活簡樸、節儉,又樂於助人。1940年,在潮汕任獨九旅旅長時,一次偶然見到一個下肢殘廢的退伍軍人,便十分關切地問起他的生活情況。當了解到他的生活有困難時,馬上開了一張三百元的支票叫他到軍需處去取。
1941年至1943年在重慶陸大學習期間,自己與夫人和兩個小孩,還有一個隨從人員華自強一起生活,經濟並不寬裕,但對比他更為困難的一個上校學員徐志達,卻經常送錢去接濟他。
華振中對下屬很關心,但又十分注重軍 紀。1944年冬,他調九戰區任參謀長時, 駐軍於湖南郴縣的楊梅山。當時沿海一帶被日 寇佔領,內地食鹽很困難,有些小商販從廣東 挑鹽到湖南來賣,有個上校大隊長滕俊武慫恿部下沒收了十多擔鹽,欲囊刮為私有,後被華振中知道了,立即把這個大隊長扣押處分,把鹽如數退還貨主,商販們感激涕零而去。又有一次,一個叫莫振華的中士班長,偷宰了羣眾丨只狗,華振中得知,十分憤怒下令逮捕了這個班長,並召開軍民大會,除嚴加訓示官兵之外、還親自向羣眾賠款道。平時,常私下告誠跟隨他在外面做事的同鄉:“紀律是不認親的,想發洋財的不要跟我來。 [2] 

華振中造福鄉民

華振中雖然當了將軍,但家中並沒有添置什麼產業,只保留了上代遺留下來的田嶺薄產,既未見新房,也未對舊房修飾翻新,人們看不出這是將軍的鄉居。但對家鄉的公益事業卻熱心:
修建温泉:井下村葫蘆洞有一股温泉在山窩裏噴出地面,不遠又有一股冷水在此處匯合,是羣眾洗滌的好地方。但就沒有蓋上亭子,晴天被日曬,南天遭雨淋:水池也是亂石砌的,一不小心便會掉進滾燙的熱池裏。1940年華振中捐款建了一個亭子,修了滌池,還做了水泥凳,既可坐,又可放衣服,晴雨都可洗衣洗澡,十分方便。
資助辦學校:井下有兩所小學,桂山小學和俊仕小學。過去因資金不足,師資缺乏,幾乎停辦。1938年,華振中派他的太太馮秀華(廣州女師畢業)任俊仕小學校長,又派他的堂弟華振南(韶師畢業)任桂山小學校長。還從外地請了教師來任教;同時修建校舍,新做桌椅,還添置大批的教學參考書和教具。兩所學校都煥然一新。從此朗朗書聲不絕於山谷。鄉親們都説這是“強公”的功績。
修理沙壩陂:井下老祠堂門口的沙壩陂, 有三百多畝乎坦肥沃的土地,以前陂頭被洪水 沖毀,一直未得修復,大片良田變成沙洲。1939年,華振中捐款修好陂頭,並使荒洲變成良 田。羣眾對華振中將軍熱心公益事業的精神, 至今仍被傳頌。 [2] 

華振中潮汕抗敵

1939年6月21日,日軍出動海、陸、空兵力共1萬人左右,突襲汕頭市,潮汕抗戰正式開始。此時,潮汕地區陸軍有獨九旅的六二五、六二六團、廣東省保安團第四、五團和教導團,以及地方武裝警察、自衞團隊7000多人,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較大。獨九旅旅長華振中得悉日軍登陸汕頭後,即下令各部隊死守。開戰時,國民黨守軍處劣勢,但多數防軍仍奮起抵抗。
6月25日,日軍主力2000餘人沿鐵路線和護堤公路進犯潮州,獨九旅和保安團等部,在華美、彩塘、鶴巢、金石、浮洋、烏洋、楓溪等設防抵抗。在各處戰鬥中,以鐵路沿線的戰鬥為最激烈。例如,獨九旅六二六團一營利用已拆毀的鐵路基及兩旁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抵抗。該營一連戰士多數曬性,姓何的連長手提輕機槍爬上路旁大樹居高臨下殺傷日軍數十名後,以身殖國。庵埠至潮州僅30餘公里,但日軍耗了整整兩天。27日午前,潮州始陷落。
汕、潮、澄失陷後,國民黨當局增調預六師駐防潮汕。7月16日,華振中集中獨九旅、保安團、預六師一部共6000多兵力,反攻潮州城獨九旅六二五團曾攻入潮城,激戰三晝夜,後在數路敵軍圍攻下退出,雙方死傷甚眾。 [6]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編著,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出版社,1994.12,第95頁
  • 2.    始興縣文史委員會編,始興文史 第2輯,始興縣文史委員會,1985.12,第56-63頁
  • 3.    《廣東省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1979-2000 32 人物卷,方誌出版社,2014.08,第19頁
  • 4.    餘子道著,一·二八淞滬抗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03,第199頁
  • 5.    潮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潮州市志 下,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08,第1904頁
  • 6.    楊漢卿主編,廣東與抗日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07,第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