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峯寺

鎖定
華峯寺[Huáfēng Sì] 位於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道轄內。因坐落在華峯山上,故名。始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期間幾度興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南樵和尚自江西黃山寺退院南遊,到此開創海門禪院,命名為華峯寺,沿用至今。佔地面積約 4 公頃,總建築面積約 5600 平方米。抗日戰爭期間毀於戰火,僅餘藏經閣和一些殘垣斷壁,門樓上有一匾刻“海門禪院”四字。 [3] 
2023年1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 [4] 
中文名
華峯寺
外文名
Huafeng Temple
別    名
海門禪院
地理位置
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道禾豐村
距市區
41公里
建立時間
始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
總建築面積
5600平方米

華峯寺景點簡介

據歷史記載,該寺鼎盛時期佔地4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米,建築宏偉壯觀,風景優美,有“童話仙境”之稱,香火鼎盛,遊客不斷。抗日戰爭期間,毀於戰火,現僅餘藏經閣和一些殘垣斷壁,門樓上有一匾刻“海門禪院”四字,東側有一藏經閣,保持完好。遺址被當地羣眾和珠三角一帶地區信徒視作佛教勝地。

華峯寺發展歷史

華峯寺志
華峯寺
華峯寺(3張)
華峯寺始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公元1682年清朝康熙壬戍之秋,由南樵和尚始創海門禪院,至今已有1313年曆史。據歷史記載,華峯寺建築宏偉壯麗、構造精巧,史稱“古寺一景別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國”,共有“斷塵石僧歸”、“一葉軒乘涼”、“佛跡巖”、“梅花谷”、“羅漢溪”等名勝古蹟27處,佔地有4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
華峯古寺,又名海門禪院,坐落於廣州市東(蘿崗西南)郊約三十多公里的(永和鎮)永和街道華峯山上。這裹山高而不險,石秀而不露,林密而泉清,四季松篁交翠,鳥語花香,環境清幽,歷史古蹟繁多,地理形勢得天獨厚,曾系華南地區聞名的佛教道場與旅遊勝地。
據有關史乘記載,該寺始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逐後幾度廢興。又據現存《華峯山志》詳載:清康熙廿一年壬戌(1682)南樵和尚自江西黃山寺退院南遊,得神靈指點,來主是山,力行募化,開創海門禪院,於是龍象競從,信眾護法,道風遠播,香火鼎盛一時。史載,古寺一廠,別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國,“由於禪寺道風整肅,獨具異釆,文人墨客,結社聚會,儒佛因緣,翰墨飄香,覽景詠懷,為寺增色。由此,華峯十景,環海馳名,況且文物古蹟、神話傳説,引人人勝,使古剎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與佛教文化的積澱。
然於歷史長河中,兵燹天災頻仍,古剎屢遭世亂,僧人流教,衰榮無常。幸到清乾隆年間,本寺第六代祖師本原和尚,發願中興,審察地理形勢,調度風水分金,遷古殿於默林之下,脈接雙龍,水蟠兩澗,遠峯為案,後峯當屏,精心構築,梵宇莊嚴,舊貌鼎新,氣勢恢宏,高僧輩出,空前繁榮 [1] 
抗日時期及以後
華峯寺不僅在華南地區是屈指可數的佛教名剎,同時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在禾豐一帶建立的活動據點。
當地上了年紀的羣眾十分清楚,在日本鬼子多次圍剿中,游擊隊和革命羣眾都利用華峯寺做掩護避過危難。在著名的黃旗山戰役中,日寇受到重創便遷怒於華峯寺,將幾百年歷史的古寺珍寶、經文、資料搶掠一空,驅散僧人,燒燬寺院。知情老人回憶道,當時全寺周圍幾十間古建築和景觀足足燒了幾天幾夜,華峯寺遭到徹底毀滅;在華峯寺活動過的游擊隊員大多也在後來的戰鬥中犧牲。
華峯寺
華峯寺(3張)
近數十年來,限於社會經濟條件,古剎無法恢復。自改革開放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當地信眾自發籌資,於故址建築簡陋僧舍數間,設佛像香案供信眾禮佛進香;每逢重陽節,信眾依舊俗登山舉行燈會活動。
隨着國家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廣州地區及海內外十方信眾,強烈要求早日恢復佛教聖地,禮聘高僧大德荷擔如來家業,弘揚佛法,使古剎香火重新旺盛起來,以滿足當地信眾及珠江三角洲等周邊地區信眾過正常的宗教生活。在廣東省統戰部、宗教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原廣東省佛協會長、六榕寺方丈雲峯大和尚鼎力協助,特委派六榕寺副當家修持有素和信眾信仰的賢竹法師任華峯寺主持 ,重建古寺 ,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賢竹主持請理工大學教授程建軍工程師多次登山考察,精心繪製重興藍圖,在保護歷史古蹟的前提下,擴大用地面積以恢復文物景點,現將古剎重建為宏偉壯觀的十方叢林。其可行性方案已獲省、市、宗教部門之批准,並由雲峯會長協助籌建。
華峯寺
華峯寺(3張)
正當華峯古剎恢復重建工作進入正常運作時,著名高僧雲峯大和尚圓寂歸西。賢竹副當家發宏願繼承雲峯長老之遺志,廣結善緣,在省,市等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下,將竭力爭取將華峯寺早日重建竣工,並決心使之成為華南地區莊嚴的佛教道場,以符眾生願望。
在指導思想方面,本寺堅持擁護黨的政策,遵守政府一切法令,走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推行《莊嚴國上,利樂有情》、《人間佛教》理念,弘揚正知正見佛法,護持三寶,培養僧才,嚴持昆尼,以實際行動,報佛恩、報國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做福利社會慈善事業。培養大眾發菩提心,發慈悲心,開發智慧,明白因果,提升道德水平,達到福慧雙修。
2002年2月,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准同意修復該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2002年4月,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由廣州市佛教協會委派負責人全面負責該寺的重修工作 [1] 
現華峯寺重建工程正在進行中。重建工程總指揮、華峯寺監院釋成稀告訴記者,為紀念陣亡的東江游擊隊烈士,弘揚華峯寺的革命歷史功績,在寺院重建規劃設計中,計劃同時建造一個東江縱隊紀念碑休憩亭。這不但可告慰烈士在天之靈,也為當地青少年提供了一個革命歷史教育的陣地。 [2] 

華峯寺交通指南

遊客可搭乘341路以及948路到達華峯寺總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