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夏邊緣

(1997年允晨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華夏邊緣》是1997年允晨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明珂。 [2] 
書    名
華夏邊緣
作    者
王明珂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時間
1997年3月
頁    數
459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9579449526

華夏邊緣內容簡介

當統獨問題紛擾未息,當民族意識在人羣中甦醒,民族認同成為政治上、思想上的新議題,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是否曾想過,何以我們稱為「中國人」?華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來?
究竟什麼是中國人?這問題不僅困擾許多研究中國的學者,也困擾許多居於中國認同邊緣的人;本書即嘗試解答此一問題。作者認為,由線性的歷史溯源,以及對所謂典型中國人的研究,都難以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作者從一個新的角度─中國人族羣邊緣的形成、維持與變遷─來了解中國人的本質。本書説明,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中國人)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歷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羣如何藉歷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非華夏。
以中國人為例,作者藉著歷史、考古與人類學資料,探討與人類族羣認同相關的資源競爭與分配關係,社會歷史記憶與失憶的過程,典範與邊緣觀點爭論中的社會本質,以及歷史的現實意義等問題。作者希望本書能幫助我們思考自身的認同問題(為何我們要宣稱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以及思考當前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認同問題。 [2] 

華夏邊緣圖書目錄

代序 如何觀看與瞭解邊疆
1997年版序言 什麼是中國人?
2013年版序言 “什麼是中國人”再思考
2013年版增訂説明
第一部分 邊緣與內涵
第一章 當代社會人類學族羣理論
第二章 記憶、歷史與族羣本質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邊緣理論
第二部分 華夏生態邊界的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五章 鄂爾多斯及其鄰近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六章 西遼河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三部分 華夏族羣邊緣的形成與擴張
第七章 華夏邊緣的形成:周人族源傳説
第八章 華夏對西周的記憶與失憶
第九章 邊緣人羣華夏化歷程:吳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 華夏邊緣的漂移:誰是羌人
第十一章 漢人的形成:漢代華夏對四方異族的多元意象
第四部分 華夏邊緣的延續與變遷
第十二章 近代華夏邊緣再造
第十三章 近代華夏邊緣再造的微觀過程
第十四章 一個華夏邊緣的延續與變遷
結語 資源競爭、歷史記憶與族羣認同
參考書目 [1] 

華夏邊緣作者簡介

王明珂,著名歷史人類學家,1952年出生於南台灣黃埔軍校旁的眷村,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1983),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1992),台灣“中研院”第30屆人文社會科學組院士,曾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長期從事於結合華夏與華夏邊緣,以及結合人類學田野與歷史文獻的中國民族研究,其多點、移動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東緣羌、藏、彝族地區。主要著作有《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遊牧者的抉擇》《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以及《尋羌》《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等田野雜記及隨筆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