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

鎖定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Nanhai Campu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的前身是華南師範大學南海學院,由華南師範大學與佛山市南海區 (原南海市)人民政府於2000年聯合創辦,2001年9月開始正式招生。南海校區佔地面積3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可容納學生7000多名。截至2019年,南海校區有教職工291人,其中專任教師179人,輔導員1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53人,博士79人;並聘請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作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南海校區現有國際聯合學院、國際商學院、軟件學院、工學部、城市文化學院、職業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延伸辦學)和開放學院共8個學院,本校區定位重點培養國際化、新工科、交叉學科、研究型人才。
中文名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
外文名
Nanhai Campu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簡    稱
華師南院、華師大、南海學院
創辦時間
200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朱孔軍
黨委副書記:王恩科、黃兆團、鍾成材
紀委書記:鍾成材
校長:王恩科
副校長:沈文淮、吳 堅、何景陶、馬衞華、陳文海、蔣達勇、楊中民
院系設置
國際聯合學院、國際商學院、軟件學院、城市文化學院、職業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延伸辦學)和開放學院
校    訓
艱苦奮鬥 嚴謹治學 求實創新 為人師表
校    歌
《華南師範大學校歌》
校慶日
11月6日
地    址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南海軟件信息園桃園西路
院校代碼
10574
知名校友
曾文瀚
鄭建鵬等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校區簡介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大門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大門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的前身是南海學院。2000年8月16日,華南師大與南海區(原南海市)政府簽署《華南師範大學與南海市共建華南師範大學南海學院協議書》,始建南海學院。南海學院是一所以公辦新機制運作、華南師大的直接二級學院,2001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批大專層次的學生。南海校區佔地面積3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最大可以容納7000多名學生。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歷史沿革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的前身是南海學院。2000年8月16日,華南師大與南海區(原南海市)政府簽署《華南師範大學與南海市共建華南師範大學南海學院協議書》,始建南海學院。南海學院是一所以公辦新機制運作、華南師大的直接二級學院,2001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批大專層次的學生。南海校區佔地面積3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最大可以容納7000多名學生。
2003年,南海學院開始招收第二批本科層次的學生。
2004年6月,華南師範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把南海學院定位為學校三校區(石牌校區、大學城校區、南海校區)之一進行建設,進行校區第一輪改革。同年9月,廣東省政府、廣東省教育廳在辦學性質上明確界定南海校區為公辦性質的學校。
2005年,廣東省教育廳把南海校區從第二批本科招生提升到重點本科招生,招生代碼單列。
2006年,南海校區與華南師範大學用統一招生代碼招生。
2013年4月12日,學校正式啓動南海校區第二輪綜合改革。根據一校三區協調發展的總體佈局,按照“創新管理、強化特色、國際合作、服務地方”的總體要求,在南海校區新組建四個本科學院,分別是國際商學院、城市文化學院、軟件學院和職業教育學院;同時,保留南海學院至2016年最後一屆專科學生畢業;本着“精簡、務實、高效”的原則,按照“學校職能部處直線指揮為主,校區屬地管理主要負責協調”的要求,重新設置南海校區的組織架構,設立南海校區管理委員會、成立綜合管理辦公室、人事管理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財務管理辦公室、科研管理辦公室、安防保衞辦公室、後勤管理辦公室等八個職能辦公室。
2014年,學校以南海校區為載體,與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搭建了學生出國留學、留學生回國、國際生來華留學以及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同年,校區國際商學院獲教育部批准與阿伯丁大學合作開設房地產金融(3+2)本碩連讀專業,該專業將於2015年在計劃內招收80名學生。
2018年11月,學校在南海校區成立國際聯合學院。國際聯合學院負責統籌南海校區的國際化辦學與產學研合作工作,以“國際化、新工科與交叉學科、研究型”為引領,重點發展信息技術類新工科與經濟學、管理類學科的交叉學科專業。自新學院成以來,先後與英國阿伯丁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法國尼斯大學、法國圖爾大學等國外名校開展強強合作,同時積極與外方高校加快推進向教育部申辦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拓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深入開展本科、研究生層次聯合培養。今後,還將根據區域發展需求,組建創新發展研究院。
2019年7月6日,廣東省教育廳、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區人民政府與華南師範大學簽署四方共建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協議,據協議,四方將圍繞廣東省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和“衝補強”提升計劃建設目標,緊扣佛山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華南師大南海校區現有辦學基礎上,建設服務佛山產業發展需求的新工科和交叉學科專業,推動南海校區“國際化、新工科、交叉學科、研究型”辦學新發展,把南海校區辦成具有全球視野、紮根地方的國際化校區和產學研合作示範區。
南海校區現有城市文化學院、國際商學院、軟件學院、職業教育學院、國際聯合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共有3個研究生專業和19個普通全日制本科專業,本校區重點培養國際化、新工科、交叉學科、研究型人才。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院系設置

城市文化學院
城市文化學院地處南海校區,成立於2013年4月,具有文學、美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計算機、藝術等多學科融合背景的師資隊伍,現開設有文化產業管理、網絡與新媒體兩個重點本科專業和一個專業碩士學位,在專業上逐步形成人文化、信息化和國際化辦學特色。
學院是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現有3個校級科研平台:珠江文化藝術研究中心(與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共建)、藝術產業研究中心(與嶺南書畫院、嶺南印社共建)、新媒體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文化創意策劃中心、音像作品創意中心等5個院級研究平台,建立有廣東電視台、佛山傳媒集團、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深圳市前海小螞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20多個校外專業教學實踐基地與學生實習基地。學院建立了一支職稱、年齡、學歷和學緣結構相對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講師13人,碩士生導師10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22人,高級職稱、具有博士學位人數分別佔專任教師總人數的61%和67%。專業教師教學、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專著26部,獲獎成果6項,鑑定成果14項,國家級課題5項,廣東省和教育部課題22項,我院獲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培育項目、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等立項多項,教師課堂教學評分全部達到優秀。學院聘任省內外文化藝術研究專家18人為兼職研究員,開展文化產業項目及學生培養的指導工作。
年輕的城市文化學院辦學目標明確,體制機制新穎,管理嚴格高效。學院圍繞厚基礎、寬口徑、高水平、強能力,以培養高素質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實施“一對一”本科生導師制,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通過參與文博會和實踐基地見習構建起理論聯繫實踐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全校的“創意文化節”、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文化產業學術論壇”與同學間的學術交流活動“有為文化產業學術沙龍”一起,構成學院的特色實踐與學術活動。城市文化學院品牌效應正在形成,發展勢頭強勁。全院師生正在為積極建設教學與科研並重,本科、碩士和博士點齊全,學科間互相支撐和滲透,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專業而努力奮鬥。 [1] 
國際商學院
華南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設金融學(中英合作辦學)、財務管理和法語三個本科專業,有中外聯合培養國際商務和職業技術教育(財經商貿類商務英語)兩個研究生專業,其中金融學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學院擁有國際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出國留學進修經歷的教師佔教師總人數的2/3以上,外籍教師10餘人。學院擁有珠江西岸戰略研究中心、跨境教育質量保障研究中心,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共同建立了跨境教育質量保障研究基地。
學院突出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特色,整合了中外優質教學資源,引進了國外合作大學專業核心課程,與國外合作大學教師共同開設全外語課程。現有統招本科生735人,研究生32人,每年接收法國、加拿大、比利時等國留學生。學院每年就業率保持在100%,連續三年被評為華南師範大學“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升研率以36.8%位列全校第二,其中金融學專業升研率達到67.5%,65%的學生被世界一流大學錄取。
學院與國外高校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台,現有廣東省省級實驗示範中心和廣東省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並設有金融工程大數據分析實驗室、ERP財務管理創新實驗室、國際化學習實踐與創新中心、VR實驗室,以及國際課程實驗室和國際化綜合實驗室等。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原則,實現培養模式國際化、師生資源國際化、管理隊伍國際化,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通過融合中外優質教育資源,提供形式多樣的中外交流項目,給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國際文化交融的大平台。 [2] 
軟件學院
軟件學院是2004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設置的首批省級示範性軟件學院之一,從2013年開始,由學校石牌校區遷往南海校區辦學。學院是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聯盟成員。
軟件學院現在開設軟件工程、軟件工程(中英聯合培養)、電子信息工程(中澳聯合培養)、信息與計算科學(中澳聯合培養)等4個本科專業。學院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2016年軟件工程專業獲批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2017年軟件工程專業獲批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由計算機學院牽頭申獲成功),2018年軟件工程學科入選華南師範大學學科提升計劃之“國內知名建設學科”行列,2019年軟件工程專業順利通過IEET國際教育專業認證,2019年軟件工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軟件學院是教育部產學協同育人項目研發基地、廣東省產學研用協同培養卓越軟件工程師基地,擁有廣東省“互聯網+教育”雲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廣東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2016年度被認定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羣”教學團隊、華南師範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協同育人平台、華南師範大學服務機器人產學研基地、華南師範大學學生科技創新金種子平台、華南師範大學信息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同時,學院根據學科與專業建設需要以及教師科研團隊的專長,設立了自然語言處理與智能軟件技術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與信息處理研究中心、腦機交互與混合智能研究中心等科研與研究生培養創新平台。
軟件學院建設有軟件工程實驗室、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實驗室、大數據與雲計算實驗室、新媒體與混合現實實驗室、嵌入式軟件系統實驗室、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室、網絡技術實驗室、軟件技術與Capstone實訓室、大型數據工程實驗室(數據與計算中心)以及軟件工程實作與創新開放實驗室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台,並正在建設人工智能實驗室、物聯網工程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計算機視覺實驗室、軟件與電子實訓室。學院建設有一批校內外聯合的軟件教學與研發的創新基地,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優良條件。
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堅持“新工科、國際化、高質量”的辦學理念,以工程教育為辦學特色,面向軟件產業,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促進產學研良性互動,以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研究、設計與開發人才為辦學目標,努力打造一流教育教學,為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優良條件。
近年來,學院學生曾獲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一等獎、全國電子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中國青年創新大賽冠軍、“挑戰杯”廣東省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廣東省機器人大賽一等獎、騰訊遊戲製作大賽金獎冠軍,以及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賽、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物聯網設計大賽、“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JAVA程序設計大賽、全國高校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網絡創意創業大賽、廣東省“高校杯”軟件作品設計大賽、穗港IT應用系統開發大賽、粵港澳大灣區IT應用系統開發大賽、泛珠三角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廣東大學生科技學術節之大學生節能減排工業設計大賽、華南師範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級各類大賽近千個獎項,其中,2018-2019年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專業競賽獎勵382項(含國際級6項,國家級62項);學生公開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學術論文13篇(含學生第一作者SCI論文2篇);獲批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2項,發明專利2項;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校團委課外科研項目、“挑戰杯”金種子培育項目和“攀峯計劃”項目共131項(含國家級12項,省級23項)。 [3] 
職業教育學院
為響應國家“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號召和滿足廣東省建設“職業教育強省”的戰略需求,華南師範大學於2013年5月組建成立職業教育學院。學院按照廣東省關於“充分發揮師範大學優勢,大力推進中職、高職師資培養工作,為全面提高我省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做出貢獻”的意見辦學,重點培養高水平職教師資人才。
學院秉承“學科立院、學術興院、學生為本、學以致用”的發展思路,構建了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後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瞄準“雙師型”卓越職教師資的培養目標,依託學校的教師教育優勢和多學科、綜合型的辦學優勢,培養學生的博雅素養;通過跨學科、跨學院的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的複合能力;藉助應用型、數字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學院2018年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其中,職業教育學科團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超過4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100%,擁有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共15人;職業通用能力研究與培訓團隊專任教師的專業結構合理,在新型職業通用能力培訓課程的開發與創新方面處於省內領先地位;學院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級專家和官員擔任兼職教授、客座教授。藉助學校設立於我院的“複合型職教師資跨學院、跨學科培養創新區”,校內其他學院的師資都能為我院職教師資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
學院已建成一批數字化微格教學實驗室和創意教學實驗室,組建了設施先進、功能齊全、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平台。
學院面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提出的多方面需求,設立了“華南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重在承擔理論探索、政策諮詢任務的研究中心,設立了“華南職業技術與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等重在承擔教育與培訓任務的“政—校—企”合作中心,並與佛山市南海區等地方政府及一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在學生實習、師資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 [4] 
開放學院
華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放學院)正式定名於1999年。華南師範大學高等函授教育始於1955 年,1981 年成立學校函授部, 1987 年 9 月在函授部的基礎上成立成人教育學院,是華南師範大學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 1999 年 1 月,成人教育學院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設有學院辦公室、招生辦公室、學歷教育部、繼續教育部、教材服務中心和繼續教育研究中心。此外,華南師範大學自學考試辦公室於 1997 年 3 月成立,與繼續教育學院合署辦公;1999 年 6 月學校成立了開放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實行一套人馬、三塊牌子。開放學院設有教學部、學生部、行政部,2000年開始招生。從此,繼續教育學院、校自學考試辦公室與開放學院實行一套人馬、三塊牌子的模式,2014年,開放學院的重心逐漸從石牌轉移到南海,由南海校區作為主要招收繼續教育學生的校區,石牌校區和大學城校區的繼續教育學院招生人數逐漸減少。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朱孔軍
黨委副書記
王恩科、黃兆團、鍾成材
紀委書記
鍾成材
校長
王恩科
副校長
沈文淮、吳 堅、何景陶、馬衞華、陳文海、蔣達勇、楊中民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管委會領導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是在學校黨委、行政領導下,由分管校區的校領導直接負責,執行學校決策部署,協調學校職能部門延伸工作,管理、協調和決定校區屬地事務的機構。管委會設主任、副主任,主任、副主任由學校選任,成員由校區各學院院長、黨委(總支)書記,校區各職能辦主任組成。管委會下設辦公室,由學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派出機構綜合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綜合辦”)兼。管委會的主要職責是:一是根據校區事業發展和工作需要,對涉及校區發展的學校重點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貫徹落實學校的決策部署,代表學校履行校區督辦、管理、協調、服務職能,及時處置緊急、突發事件,協同學校教學、學生、保衞、後勤等職能部門共同維護校區正常秩序和安全穩定;三是負責校區對外聯絡與接待工作,推進校區對外合作交流,特別是加強與佛山各級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協調屬地對外工作關係;四是負責南海校區公務運行經費的執行,協助學校各職能部門提出校區公共設施、基本建設、網絡圖書等公共服務建設及一次性專項預算建議,監督預算執行;五是協助學校教代會、工會、離退休工作辦、學代會做好校區的相關工作;六是協調南海學院的相關管理工作;七是完成學校和上級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現任領導

主 任:駱立騫
副主任:朱鮀華 吳劍麗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歷屆領導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學院)首屆領導班子
黃錦能 原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兼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李醒華 學院黨委副書記
林關仕 學院副院長
彭永宏 學院副院長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學院)第二屆領導班子
李醒華 學院黨委書記
彭永宏 學院院長
李財富 學院黨委副書記
黃志英 學院副院長
關老健 學院副院長
吳劍麗 學院副院長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學院)第三屆領導班子
郭傑 學校副校長,分管南海校區
李醒華 學院黨委書記
朱鮀華 學院院長
劉科榮 學院黨委副書記
吳劍麗 學院副院長
葉 欣 學院副院長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師資力量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師生活動圖片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師生活動圖片(19張)
依託華南師範大學本部,南海校區面向全球招聘教職工,已經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教職工隊伍。截至2019年,南海校區有教職工291人,其中專任教師179人,輔導員1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53人,博士79人;並聘請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作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科研概況

南海校區充分利用華南師範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的辦學優勢,並結合地方人才立區戰略,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專業設置與其他校區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重點設置與發展非師範、應用型學科和專業,培養廣東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急需的專業人才。2013年,軟件學院開設軟件工程一個本科專業;國際商學院開設財務管理和法語兩個本科專業;城市文化學院開設文化產業管理一個本科專業;職業教育學院開設教育學(職業教育師資)本科專業,於2014年正式招生,着力於打通“高職—本科”的人才培養“立交橋”,培養“雙師型”職教師資。南海學院開設了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媒體設計與製作、文秘、應用英語、會計電算化、金融與證券、客户服務管理、法律事務等9個專科專業。
近兩年,校區的科研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獲國家級課題立項5項,包括:自然科學基金3項,社科基金1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1項;獲教育部項目立項3項,包括:人文社科項目1項,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發表A級以上論文22篇,其中T級成果8篇;出版著作8部,其中專著5部。在成果獎勵方面,員巧雲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獎勵。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對外交流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信息中心後門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信息中心後門
南海校區不斷加強與國外著名大學的中外聯合辦學與學術交流,充分利用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辦學國際化。南海校區先後與英國阿伯丁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法國圖爾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先後開辦出國留學培訓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外聯合培養項目、校際交換生項目、暑期海外學習項目、短期來華留學生項目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成功輸送千餘名學生赴國外留學深造。此外,積極“引進來”,鼓勵“走出去”。通過邀請國外知名大學教授來訪開展師資培訓,支持鼓勵學校教師赴海外訪學研修,整體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南海校區已形成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國際化辦學品牌。
2018年11月,學校在南海校區成立國際聯合學院,負責統籌南海校區的國際化辦學,為校區各學院搭建國際合作平台。國際聯合學院聚焦新工科及交叉學科專業,以國際化為路徑,以“以我為主,一對多”為原則,精選國際合作夥伴,共同開辦學分互認中外聯合培養專業,重點培養信息技術類新工科與經濟學、管理類交叉學科專業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同時,正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共同向教育部申辦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還將拓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深入開展本科、研究生層次聯合培養,並將根據區域發展需求,組建創新發展研究院,助力學校把南海校區打造為人才培養的特區、國際化辦學的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區、產學研合作的示範區。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校園設施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圖書館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圖書館
南海校區辦學條件良好,設施先進、設備齊全。校區已建起了高檔次的校園網絡,擁有一座1.38萬平方米的多功能信息化圖書館,有閲覽座位1129個,有紙質文獻63萬冊(生均140冊),還可委託借閲石牌校區和大學城校區的圖書,所有圖書和電子資源三校區共享。

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組織架構

南海校區管理委員會
南海校區管理委員會是在學校黨委、行政領導下,由分管校區的校領導直接負責,執行學校決策部署,協調學校職能部門延伸工作,管理、協調和決定校區屬地事務的機構。
綜合管理辦公室
南海校區綜合管理辦公室成立於2014年4月,是學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垂直延伸機構,同時也是南海校區管理委員會下設的綜合辦公室。根據《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綜合改革方案》精神,在南海校區未設垂直延伸管理辦公室的機關部處(門)的相關工作(包括組織、宣傳、基建、資產、工會、外事和繼續教育),業務延伸至綜合管理辦公室。
財務管理辦公室
南海校區財務管理辦公室是學校財務處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財務辦負責為師生辦理報賬、交費、借款等業務。
安防保衞辦公室
南海校區安防保衞辦公室是學校保衞處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負責校區治安、消防和交通管理等日常工作。
科研管理辦公室
南海校區科研管理辦公室是學校科技處和社科處聯合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學生工作辦公室
南海校區學生工作辦公室是學校學生工作部(處)、校團委聯合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
教學管理辦公室
南海校區教學管理辦公室是學校教務處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
人事管理辦公室
南海校區人事管理辦公室是學校人事處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
後勤管理辦公室
南海校區後勤管理辦公室是學校後勤管理處派駐南海校區的辦事機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