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菟,漢語二級字 [4-5]  ,讀作菟(tù或tú),讀作菟(tù)時指〔菟絲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常纏繞在豆科植物上,對農作物有害。秋初開小花,子實入藥。 [1]  讀作菟(tú)時指〔於菟〕老虎的別稱,〔菟裘〕古地名,在今中國山東省泗水縣;古代借指退隱者的居處 [3] 
中文名
拼    音
tú,tù
部    首
字    碼
U+83DF
五    筆
AQKY
部首筆畫
3
總筆畫
11
字    形
上下結構

詳細解釋

——“於菟”(wū tú):古代楚人稱虎為“於菟”。菟裘(地名。在今山東省泰安東南樓德鎮)。
另見tù。
【名】
菟絲。植物名。藥草稱“菟絲子(tùsīzǐ)”。蔓生,莖細長,纏絡於其他植物上。花淡紅色。子可入藥〖dodder〗。如:菟丘(即菟絲。俗稱菟絲子)。
通“兔”〖rabbit〗。
見菟而顧犬,未為晚也。——《戰國策·楚策》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楚辭·屈原·天問》
楚王佩玦而逐菟。——《淮南子·汜論》
又如:菟苑(即兔園。漢文帝兒子劉武(梁孝王)的園囿)。
另見tú 。
菟絲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常纏繞在豆科植物上,對農作物有害。秋初開小花,子實入藥。
於菟〕古代楚人稱虎為“於菟”。
〔菟裘〕古地名,在今中國山東省泰安東南樓德鎮;古代借指退隱者的居處。
玄菟〕古郡名,漢武帝置。郡治於瀋陽附近,轄境相當我國遼寧東部及朝鮮咸鏡道一帶。後亦泛指邊塞要地。

古籍釋義

【申集上】【艸字部】菟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唐韻》湯故切,音兔。《玉篇》菟絲,草名。《山海經注》菟丘,菟絲也。
爾雅·釋草》蔩,菟瓜。《注》菟瓜似土瓜。
《本草》菟葵,苗如石龍芮而葉光澤,花白似梅。
《急就篇注》伏苓一名伏菟。
與兔通。《楚辭·天問》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前漢·賈山傳》上覆飛鳥,下不見伏菟。
集韻》同都切,音徒。楚人謂虎為於菟
韻會》飛菟,神馬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注》菟裘,在泰山梁父縣南,魯邑也。《前漢·地理志》𤣥菟郡。
潛夫論》菟裘,嬴姓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