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菜豆角斑病

鎖定
菜豆角斑病是由灰擬棒束孢引起的、發生在菜豆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受害葉片會產生小且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初期為淡褐色或灰色,後期呈暗褐色。病斑常在花期及結莢期出現病斑可互相癒合造成葉片黃化、落葉。豆莢亦可被感染產生大型褐色斑點。 [2] 
菜豆角斑病在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病重。該病在土地連作、低窪潮濕,或土質黏重或株間鬱閉的田塊易發生。春季和秋季均可發生,但秋季為害比春季嚴重。 [1]  [4] 
菜豆角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收穫後清除病殘體,發病重的地塊進行深耕,有條件的可實行2年以上輪作;發病初期及時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隔7~10天1次,防治1~2次。 [3-4] 
中文名
菜豆角斑病
外文名
Bean angular leaf spot
病    原
灰擬棒束孢
為害作物
菜豆
為害部位
葉片、豆莢

菜豆角斑病病原特徵

灰擬棒束孢 灰擬棒束孢
菜豆角斑病病原為灰擬棒束孢(學名:Isariopsis griseola 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無色或淡黃褐色,直立或密集成束,不分枝,屈曲少或無,頂端鈍圓有孢子痕,大小(68.6~134.5)微米×(2.7~4.4)微米。分生孢子頂生或側生,因筒形、倒棍棒形或長梭形,基部鈍圓平截,頂部略細,無色至淡欖色,微彎,有0~5個隔,大小(26.9~66.2)微米×(4.9~7.3)微米。 [1]  [2] 

菜豆角斑病為害症狀

菜豆角斑病主要在菜豆花期後發病,為害菜豆的葉片,產生多角形黃褐色斑,後變紫褐色,葉背簇生灰紫色黴層,即病菌子實體。嚴重時為害莢果,莢上現出直徑1釐米或稍大的大塊黴斑,斑邊緣紫褐色,中間黑色,後期密生灰紫色黴層,病斑不凹陷別於炭疽病。嚴重時可使種子黴爛。 [3] 
菜豆角斑病斑黴層茂密,但不凹陷,不同於菜豆炭疽病 [5] 
菜豆角斑病

菜豆角斑病侵染循環

病原菌以菌絲塊或分生孢子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生長季為害葉片,併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擴大為害,秋季為害豆莢,並潛伏在種子上越冬。分生孢子藉助氣流傳播。在24℃、連續下雨24~48小時的環境下,病菌易擴散感染。 [3]  [4] 

菜豆角斑病流行規律

菜豆角斑病在土地連作、低窪潮濕,或土質黏重或株間鬱閉的田塊易發生。該病在春季和秋季均可發生,春季一般在後期(進入旺收期前後),而秋季為害比春季更為嚴重。 [1]  [4] 

菜豆角斑病防治方法

  • 選種和種子消毒:選用無病種子。用45℃温水浸種1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 [4] 
  • 加強栽培管理:收穫後清除病殘體,發病重的地塊進行深耕,有條件的可實行2年以上輪作。 [4] 
  •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瞵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2次。 [3] 
參考資料
  • 1.    劉鳴韜.蔬菜保護學 上[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1.08:153
  • 2.    郭書普.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300
  • 3.    邱強,羅祿怡.新編原色蔬菜病蟲圖譜[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06:161
  • 4.    汪鍾信(等).蔬菜植保員培訓教材·南方本[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1:107
  • 5.    翁祖信等.蔬菜248種病蟲害防治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