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

鎖定
蘇聯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是二戰期間著名狙擊步槍之一。
中文名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
外文名
Мосин-Наган
類    型
狙擊步槍
所屬國家
蘇聯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槍械歷程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契機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5張)
德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狙擊的運用方面並沒有很好的表現,在蘇聯建國後,紅軍似乎對狙擊也並不怎麼熱衷,主要努力都是在朝機械化方面發展。這個情形一直持續到1939年底的蘇芬冬季戰後才改變:進攻的紅軍遇上了芬蘭軍中擔任狙擊手的職業獵人,芬蘭的民族英雄“白色死神” 西蒙·海耶,死傷慘重,經過血的教訓後才開始重視狙擊。
在二次大戰期間,他們也仿效芬蘭的策略,招募各地的職業獵人做為狙擊手的骨幹,使用加上瞄準鏡的莫辛納甘M91-30步槍做為狙擊槍之用,並且首倡兩人或三人的狙擊組,跟德軍的狙擊手分庭抗禮,毫不遜色。不過這種高端的狙擊手,只佔少數,大部份蘇軍中的狙擊手跟其他士兵一樣只受過很短的訓練,充其量不過是射擊較佳的步兵罷了。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準具

狙擊鏡 狙擊鏡
最初,莫辛納甘91-30型狙擊步槍採納的是四倍率PT型瞄準具(同DIII型、VP型一樣都由A.A Smirsky設計),但鑑於它的種種缺陷,1931年蘇聯推出了它的改良型VP型瞄準具。但蘇方在屈光學技術上的欠缺,新型號仍不是一種理想的瞄準具。由於被六顆螺釘牢牢地固定在機匣蓋的後方,裝彈十分不便。1936至1937年,VP型被PE型瞄準具取代。該型瞄準具重0.62公斤,裝在可靠的Seso支架的一側。PE對提高命中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它可對1,400米距離上的目標進行射擊。一旦瞄準具在行動中受損,可依靠瞄準導軌進行射擊。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缺陷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的設計缺陷在於:重量大。瞄準鏡的倍數小:只有3.5倍,只適合進行600米內的狙殺。加上因為瞄準具重疊地安裝在機匣蓋的後方,擋住了彈夾插口,狙擊步槍不能裝入普通的五發彈夾,只能一次裝一發子彈。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戰鬥效率。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戰績

被子彈打穿的鋼盔 被子彈打穿的鋼盔
二戰末期,蘇軍進攻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時,日軍有不少機槍手和步兵死在蘇軍狙擊手的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下。越戰時,有不少侵越美軍也被手持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的越軍狙擊手擊斃。莫辛納甘M91-30狙擊槍一直沿用到60年代,也出現在了朝鮮戰爭和越戰的戰場上。不過由於蘇聯的戰術思想一直把狙擊手當成直屬於連排的支援火力,並且不是很注重長距離狙擊,因此他們在1963年開始改用半自動的SVD狙擊步槍(Snayperskaya Vinyovka Dragunov)。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結構特點

莫辛-納甘步槍是旋轉後拉式槍機 [1]  、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操作步槍。莫辛-納甘步槍是蘇/俄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莫辛-納甘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藥小口徑軍用步槍之一。莫辛-納甘步槍的最大特點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性能穩定——這相對於工業基礎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蘇/俄軍隊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相關武器

(Mosin-Nagant 1891/30 )莫辛-納甘步槍由俄國陸軍上校莫辛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納甘共同研製。1891年與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彈一起列裝於俄國軍隊。7.62mm口徑,直動式原理,結構簡單,故障少,戰鬥性能好,經過3次改進,特別是1930年改進的1891/1930式步槍,戰鬥射速達到10-20發/分,殺傷距離2000米。
M1891式莫辛-納甘步槍
它一出世就參加了1905年的日俄戰爭,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蘇聯稱為帝國主義戰爭)它成為了俄國軍隊的主要裝備。1917年十月革命中帶長長刺刀的納甘步槍讓人印象深刻,後來它又為國內戰爭和反對外國干涉軍隊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莫辛-納甘步槍的刺刀
1930年納甘步槍進行了最大的一次改進被命名為M1891/1930式步槍,1938年為騎兵部隊改進了1938式步騎槍。1944年又進一步改進為M44式步騎槍,在偉大的衞國戰爭中生產了上千萬支被紅軍戰士親切的稱為“莫甘同志”。隨着1949年AK-47突擊步槍的服役,莫辛-納甘步槍才從蘇聯軍隊中退役。我國在1953年仿製了M44式步騎槍,命名為53式步槍,一直到80年代有些民兵部隊還在使用。值得一提的是M1908式7.62mm步槍彈直到現在還在大量使用,如果不出意外的話M1908式步槍彈還將服役20年。莫辛-納甘”1891/30步槍(Mosin-Nagant Model 1891/30) 1930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是俄羅斯1891式步槍的改進型,由俄羅斯Captain Sergei Ivanovich Mosin設計製造。
“莫辛-納甘”步槍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蘇聯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俄羅斯/蘇聯軍隊的標準步兵裝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莫辛-納甘”步槍已經生產了超過17,000,000的數量。
“莫辛-納甘”1891/30步槍還大量裝備了北朝鮮人民軍,在朝鮮戰爭中是北朝鮮人民軍抗衡“聯合國”軍的主力步兵裝備。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以1931年投產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納甘”步槍為基型槍,將拉機柄加長並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槍的左側安裝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將基型槍的6邊形機匣改成了圓形,使延長的瞄具座更加結實。望遠瞄準鏡是德國埃米爾.布赫公司研製的,在蘇聯也有從德國引進的生產線。“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上的PE型瞄準鏡目鏡焦距80毫米,視場5°,分劃為1—14,每個分劃100米,對應於100—1400米的瞄準距離。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物鏡直徑30毫米。配用PE型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重4.6千克,而配用結構較簡單、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PU型瞄準鏡時,全槍重4.27千克。
《兵臨城下》中瓦西里用的就是“莫辛-納甘”1891/30狙擊步槍。 瓦里西后來在一次意外中踩雷受重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卻失去了那雙明亮的眼睛。那時的戰況是擊斃400多人了。
二戰末期,蘇軍進攻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時,日軍有不少機槍手和步兵死在蘇軍狙擊手的槍口下。越戰時,有不少侵越美軍被手持1891/30型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的越軍狙擊手擊斃。我軍在1979--1989年的兩次對越自衞反擊戰中就與手持莫辛.納甘1891/ 30型狙擊步槍的越軍狙擊手交戰,並從被擊斃的越軍狙擊手身上繳獲了莫辛-納甘1891/30型和SVD型狙擊步槍。莫辛.納甘型狙擊步槍的設計缺陷在於:重量大。瞄準鏡的倍數小:只有3.5倍,只適合進行600米內的狙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