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辛-納甘步槍

(1891年俄國/蘇聯研製的步槍系列)

鎖定
莫辛-納甘步槍(英文:Mosin-Nagant Rifle [15]  ,譯文:莫辛-納甘步槍,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又稱:Vintovka Mosina [15]  ,又譯:莫辛步槍),是1891年俄國定型製造的一種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整體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操作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全槍長1020毫米、槍重3.9千克、彈倉容5發子彈(1發在槍膛)。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 [1]  [11] 
莫辛-納甘步槍第一型M1891莫辛-納甘步槍,在188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製,1891年定型並正式裝備俄國軍隊的1891型3線口徑(7.62x54毫米R)步槍。其後該槍發展了多種型號,包括1891年式騎步槍、1891/1930年式步槍、1891/1930年式狙擊步槍、1910年式騎槍、1938年式騎槍和1944年式騎槍等改型 [11]  。除俄國/蘇聯大量製造裝備該步槍系列外,美國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中國、羅馬尼亞、東德、古巴朝鮮土耳其等許多國家也生產過莫辛-納甘步槍 [28] 
中文名
莫辛-納甘步槍
外文名
Mosin-Nagant Rifle [15] 
次型/級
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
研製時間
1890年 至 1891年
服役時間
1891年
定型時間
1891年
槍械類型
彈倉式供彈步槍
研製國家
俄國/蘇聯
裝備國家
俄國/蘇聯等多國

莫辛-納甘步槍發展沿革

莫辛-納甘步槍研製背景

1880年代,沙皇俄國軍隊剛剛裝備美國人伯爾丹(Berdan)發明的10.75毫米單發黑火藥後裝步槍數年,尚未實現全面換裝,而世界其他國家也還在使用黑火藥步槍。但歐洲軍界掀起了一股追求無煙火藥步槍(使用無煙發射藥、彈倉連續供彈的步槍)的風潮,沙皇政府出於加強軍隊火力的考慮也加入了研製新型步槍的行列 [13] 
1886年,法國率先採用8毫米口徑M-1886勒貝爾步槍,由此引起了一場使用無煙發射藥小口徑槍彈的輕武器軍備競賽。
1887年至1889年間,大多數歐洲國家的陸軍都陸續裝備了採用無煙發射藥的小口徑輕武器。沙皇俄國政府也決定採用新型步槍,以替換在役的伯丹步槍(類似英國馬蒂尼-享利步槍的黑火藥槍彈單發後裝槍)。為此沙俄政府組織了一個招標選型委員會,從在役槍型(包括毛瑟、勒貝爾、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魯賓和克拉格-約根森等)和新設計方案中進行篩選。俄國輕武器設計師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莫辛和比利時武器設計師李昂·納甘也各自提交了新槍設計 [14] 
俄國步槍設計師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莫辛
俄國步槍設計師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莫辛(2張)
俄羅斯設計師莫辛出生於1849年5月5日,12歲時進入一家軍事學院並在那裏參了軍,在1867年進入莫斯科Alexandrovskoye軍事中學(Alexandrovskoye Military High School),在1870年離開軍事中學時,為了能夠調去炮兵部門而轉入開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學院(Mikhailovskoye Artillery Academy)。莫辛在1875年畢業後被調到圖拉兵工廠。莫辛當上武器設計師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對伯丹Ⅱ步槍的改進,而莫辛-納甘步槍則是他的第二個設計,在1883年開始設計步槍的設計工作 [1]  [17] 

莫辛-納甘步槍研製服役

1890年至1891年間,所有參與投標的步槍都由俄羅斯陸軍進行實彈射擊和測試。經過廣泛的對比和權衡,莫辛的步槍方案和比利時納甘兄弟的設計因表現優異而進入評審最後階段。當時招標委員會中的代表意見不一,俄政府代表看中了俄國人莫辛設計的步槍,而軍方則傾向了比利時納甘兄弟設計的方案。最後委員會作出一個折中決定,將兩種設計合二為一,各取所長設計一種新步槍。其中,發射機構採用莫辛的設計,而連續供彈系統則採用納甘兄弟的設計,新槍名稱採用兩人姓氏合併命名。考慮到沙俄的國家尊嚴,俄國人姓氏在前,於是一支既有俄國本土血統又繼承了比利時優秀設計的新槍最終命名為"莫辛-納甘步槍"。隨後莫辛因此晉升成為上校並被任命為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的主管,繼續改進和生產該新型步槍。莫辛於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圖拉 [1]  [30] 
1891年,莫辛-納甘步槍正式定型投入批量生產,並裝備俄羅斯陸軍部隊。莫辛-納甘步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軍隊的主要裝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國的承包商也參與生產這種步槍,由於俄國缺乏步槍而國內產能不足,所以俄國與兩家美國公司簽訂生產合同。但這批步槍由於1917年的十月革命而沒有交給後來的蘇維埃政權,在美國用於訓練和民間銷售 [12] 
莫辛-納甘步槍的多種型號作為俄國軍隊和蘇聯紅軍的制式武器,服役期長達60多年,並被中國、芬蘭、匈牙利、波蘭、朝鮮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莫辛-納甘步槍生產數量超過1700萬支 [28] 
莫辛-納甘系列步槍 莫辛-納甘系列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技術特點

莫辛-納甘步槍總體結構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操作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該槍採用整體式的彈倉,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橋夾裝填。彈倉位於槍托下的扳機護圈前方,莫辛-納甘步槍的容彈量為5發,但實際上其彈倉只能壓入4發彈,而不是5發,最上面的一發必須推入彈膛;彈倉有鉸鏈式底蓋,可打開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由於是單排設計而沒有抱彈口,因此彈倉口部有一個隔斷面器,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彈,避免出現上雙彈的故障。在早期的槍型中,這個裝置也兼具拋殼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開始,以後的槍型都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拋殼挺。槍膛內有4條右旋轉膛線。當槍機閉鎖時,迴轉式槍機前面的兩個閉鎖凸筍呈水平狀態 [25] 
莫辛-納甘步槍分解圖 莫辛-納甘步槍分解圖

莫辛-納甘步槍槍機擊針

莫辛-納甘步槍的槍機設計顯得較為複雜,其設計粗糙而且過時,整體的操作感覺也比其他步槍笨拙。例如擊針的突出量可調,避免擊針頭部磨損而沒有得到及時更換時打不響,是針刺式步槍和早期用博克賽底火步槍的特徵。另外它的手動保險裝置是在槍機尾部凸出的一個“小帽”(也被稱為“機尾”),當向後拉時會鎖住擊針,而向前推時會解脱保險狀態,操作時不太方便而且費力。
莫辛-納甘步槍是擊針式擊發,擊針在打開槍機的過程中進入待發狀態。水平伸出的拉機柄力臂較短,因此操作時需要花較大的力氣,而且比起下彎式拉機柄在攜行方面時較不方便,而下彎式拉機柄只有狙擊型才有。從步槍上分解出槍機時不需要專門工具,只要拉開槍機,然後扣下板機就能取出槍機。在沒有工具的條件下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其他幾個主要部件 [25] 
莫辛-納甘步槍槍機結構 莫辛-納甘步槍槍機結構 [25]

莫辛-納甘步槍槍刺附件

莫辛-納甘步槍早期的稜形刺刀的截面為矩形,後改為一字螺絲起子形,並在分解步槍時充當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後期為不可卸的摺疊式,而且刺刀座兼作準星座。槍托通常用樺木,只有美國生產的M1891/10步槍是採用胡桃木槍托,因此相對重一些 [25] 

莫辛-納甘步槍槍用彈藥

莫辛-納甘步槍槍彈採用突底緣錐形彈殼,突底緣彈殼的設計在19世紀末也已經開始顯得開始過時了,但卻適合基礎較低的俄羅斯輕武器工業,因為突底緣彈殼對彈膛尺寸的要求相對寬鬆一點,機器加工時允許有較大的生產公差,既節省了工時又節約了錢。M1891式槍彈的彈頭是重210格令、銅鎳合金被甲、鉛芯的鈍圓頭形彈頭,在德國採用了尖頭彈後,俄羅斯也開始研製尖頭彈,經過廣泛測試後,在1908年採用了一種重148格令、銅鎳被甲的鉛芯尖頭彈(戰爭時期採用覆銅鋼被甲)。在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制式步槍先後採用了中間威力型槍彈和5.45毫米小口徑步槍彈,但在M1908式槍彈系列仍然被用作機槍和狙擊步槍的彈藥。
莫辛-納甘也可發射槍榴彈,上圖中這種槍榴彈發射器系統由代爾可諾夫(Diakonov)設計,把槍榴彈發射杯箍在槍口上發射,由於槍榴彈中軸線部分是空心的,所以很可能是用實彈而不是空包彈來發射,空心部分是為了讓彈頭通過。另外槍榴彈底部有延時引信及底火,可能是當彈頭通過時底火會被點燃,然後定時引爆,而不是觸發引信。由於重量和後坐力的問題,從圖中看,要在腳架輔助下來提高命中率 [25] 
現代換託後的莫辛-納甘步槍 現代換託後的莫辛-納甘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性能數據

M1944式莫辛-納甘步槍性能參數
基本參數
口徑
7.62毫米
全長
1020毫米
槍管長
520毫米
槍重
3.9千克
性能參數
彈頭初速
820米/秒
射程
1000米
供彈
5發固定彈倉 [11] 

莫辛-納甘步槍衍生型號

莫辛-納甘步槍系列型號

  • M1891步兵步槍
M1891步兵步槍(Pekhotniya vintovka obr. 1891g.),生產年份1891~1926,該槍的機匣剖面為六角形,槍上有揹帶轉環,可拆卸的四稜刺刀通過用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裝上刺刀後外表它看起來很像一支老式的前裝槍。表尺在左側有距離標記 [2] 
M1891步兵步槍 M1891步兵步槍
  • Dragoon步槍
M1891龍騎兵步槍(Dragoon Rifle或Dragunskaya vintovka),生產年份1893~1932,是配發給重裝騎兵部隊使用的卡賓槍型。龍騎兵步槍的長度比步兵步槍稍短,採用實心的護箍,前箍在槍托前方約3.5英寸。其他方面如六角形機匣、配用的刺刀等與步兵步槍完全相同,但採用與步兵步槍不同的揹帶環。與M1891步兵步槍一樣,龍騎兵步槍也先後使用過適合圓頭彈的第1型表尺及適合尖頭彈的第2型表尺 [3] 
M1891Dragoon騎步槍 M1891Dragoon騎步槍
  • Cossack步槍
M1891哥薩克步槍(Cossack步槍),生產年份1894~1922。M1891哥薩克和龍騎兵步槍都是配發給騎馬部隊使用的:哥薩克步槍配發給騎兵使用;而龍騎兵步槍則配發給馬上步兵使用(平時騎馬機動,作戰時下馬射擊)。兩者的差別並不大:龍騎兵步槍標尺周圍有護木保護,並配有刺刀;而哥薩克步槍沒有刺刀,在彈膛部位有"КАЗ."的銘文(俄語Казаки́哥薩克的縮寫) [16]  [29] 
  • M1907卡賓槍
M1907卡賓槍(Karabina obr. 1907)生產年份1910~1917,由於M1891步槍對於工兵、炮兵和騎馬的傳令兵來説太長太重,因此俄國早在1895年就開始研製卡賓槍型,1907年才正式定型了一種比龍騎兵步槍更短、更輕的1907型卡賓槍 [4]  [18] 
M1907卡賓槍 M1907卡賓槍
  • M1891/30步槍Ⅰ型
M1891/30步槍Ⅰ型(Vintovka 1891/30),生產年份1927~1932。蘇聯在1924年由研製委員會以M1891龍騎兵步槍為基礎開始着手改進M1891步槍。第一支試驗步槍在1927年造出來,新的設計在1930年4月28日被定型為“1891/30型步槍”,在1930年6月10日開始由圖拉和伊熱夫斯克着手生產,而原有的龍騎兵步槍也隨之停產。M1891/30步槍Ⅰ型與M1891龍騎兵步槍的長度相同,步槍上進行的改進並不多,主要的改進項目是安裝了新的瞄準具,最初的M1891/30步槍仍然採用M1891步槍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機匣,故稱為第Ⅰ型 [5]  [19] 
M1891/30步槍Ⅰ型 M1891/30步槍Ⅰ型 [17]
  • M1891/30步槍Ⅱ型
M1891/30步槍Ⅱ型,生產年份1933~1944,因為原有的M1891步槍的備件(槍管、機匣、槍托等)非常多,直到1938年後生產的步槍才全部採用剖面呈圓形的機匣,在其他方面與M1891/30步槍Ⅰ型槍基本相同。此後採用圓形機匣的步槍,被稱為第Ⅱ型 [5]  [17]  。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Ⅱ型使用機械瞄準具時的有效戰鬥距離為400米,使用瞄準鏡時可達800米 [3]  [13] 
M1891/30步槍Ⅱ型 M1891/30步槍Ⅱ型 [17]
  • M1891/30狙擊步槍
PU瞄準鏡 PU瞄準鏡
M1891/30狙擊步槍是以1930年投產的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為基型槍,將拉機柄加長並由直形改成向下彎曲的形狀,在槍的左側安裝瞄具座。
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研製人員將機匣外形改成了圓形,使安裝瞄具座更加結實。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物鏡直徑30毫米。配用PE型4倍瞄準鏡(俄文ПЕ,其實是德國蔡司的仿製品)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重4.6千克,而配用結構較簡單、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PU(俄文ПУ)型3.5倍瞄準鏡時,全槍重4.27千克。電影《兵臨城下》中主角瓦西里使用的就是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 [23-24]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在蘇聯衞國戰爭中大量使用,這些狙擊步槍主要是從量產的M1891/30步槍中通過試射選出精度最好的一些步槍,安裝上瞄準鏡,並把原來的直拉機柄改成下彎式以避免與打開的瞄準鏡碰撞 [23-24] 
M1891/30狙擊步槍下彎式機柄及瞄準鏡 M1891/30狙擊步槍下彎式機柄及瞄準鏡 [24]
  • M1938卡賓槍
M1938卡賓槍(Karabina obr. 1938g.,經常被簡稱為M38),生產年份1938~1944,是蘇聯的研究人員以M1907卡賓槍為基礎,設計的一種新的卡賓槍,並在1938年正式定型為1938型卡賓槍,在同一年被蘇聯紅軍採用。
M1938卡賓槍是M1891/30步槍的一種縮短型,其全槍長度與M1907卡賓槍相同,也沒有配備刺刀。但在其他方面與M1891/30步槍基本相同,例如帶護圈的準星、米制表尺、圓形截面機匣等等,但表尺的射程碼數較短,只是從100米到1000米,增量為100米。M1938卡賓槍從1939年至1945年間生產,直到被M1944卡賓槍所取代,但直到1950年代這種槍型仍被蘇聯軍隊使用 [6]  [20] 
M1938卡賓槍 M1938卡賓槍
  • M1944卡賓槍
M1944卡賓槍(Karabina obr. 1944g,或簡稱M44),生產年份1943~1948,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定型了另一種新的卡賓槍型。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1943年生產了5萬支供部隊進行實戰測試(戰爭時期就是這樣邊用邊測試),然後從1944年開始大批量。不過因為戰爭在第二年就結束了,所以戰時裝備部隊的M1944卡賓槍並不多。M1944卡賓槍在1950年代中期取代M1891/30步槍和M1938卡賓槍,成為蘇聯紅軍(包括步兵和騎兵)的制式輕武器,同時M1938卡賓槍和M1891/30步槍也停產 [7]  [21] 
M1944卡賓槍 M1944卡賓槍 [21]
  • M91/59卡賓槍
91/59型卡賓槍(Karabina obr. 91/59g),生產年份1959,是二戰結束後才生產的,最初被認為是為前華約組織成員國生產,但有證據表明這些步槍只被前蘇聯的國內保安部隊和邊境巡邏部隊使用。M91/59卡賓槍基本上就是用M1891/30步槍的槍管、機匣和M1944卡賓槍的槍托裝配起來的步槍。這是蘇聯研製的最後一種莫辛-納甘步槍的槍型 [8]  [22] 
M91/59卡賓槍 M91/59卡賓槍 [8]
  • 各型參數
莫辛-納甘步槍的主要型號參數見下表:
莫辛-納甘步槍各型參數(主要型號)
型號
生產年份
生產廠
全槍長
帶刺刀全長
空槍重
槍管長
槍口初速
M1891
步兵步槍
1891-
1928
圖拉,伊熱夫斯克,謝斯特羅列茨克,夏特羅,威斯汀豪斯,雷明頓
1306毫米
1738毫米
4.22千克
800毫米
615米/秒
M1891
哥薩克步槍
1893-
1917
伊熱夫斯克
1234毫米
1666毫米
3.9千克
730毫米
615米/秒
M1891
龍騎兵步槍
1910-
1932
伊熱夫斯克,圖拉
1234毫米
-
3.9千克
730毫米
615米/秒
M1907
卡賓槍
1910-
1917
伊熱夫斯克
1015毫米
-
3.3千克
508毫米
560米/秒
M1891/30
步槍Ⅰ型
1927-
1932
伊熱夫斯克,圖拉
1234毫米
1666毫米
3.8千克
730毫米
860米/秒
M1891/30
步槍Ⅱ型
1933-
1944
伊熱夫斯克,圖拉
1234毫米
1666毫米
3.8千克
730毫米
860米/秒
M1938
卡賓槍
1938-
1944
伊熱夫斯克,圖拉
1020毫米
-
3.45千克
510毫米
820米/秒
M1944
卡賓槍
1943-
1948
伊熱夫斯克,圖拉
1020毫米
1327毫米
3.9千克
517毫米
820米/秒
M91/59
卡賓槍
1959
伊熱夫斯克
1010毫米
-
3.8千克
517毫米
820米/秒
-
參考資料 [1] 
莫辛-納甘步槍各型參數(部分)
槍型
M1891和
M91/10步槍
M1891和
M91/10龍騎兵步槍
M1891/30
步槍
M1891/38
卡賓槍
M1891/44
卡賓槍
口徑
7.62x54毫米R
槍機
手動旋轉螺栓
槍全長
1306毫米
1738毫米★
1234毫米
1666毫米★
1234毫米
1666毫米★
1020毫米
1020毫米
槍管長
800毫米
730毫米
730毫米
510毫米
510毫米
槍重
4.22千克
4.6千克★
3.9千克
4.28千克★
3.8千克
4.18千克★
3.45千克
~3.9千克★★
彈匣容量
彈匣中5發子彈
-
備註:★-帶刺的、★★-帶不可拆卸刺刀;參考資料 [15] 
  • 發射槍榴彈
莫辛-納甘步槍也可發射槍榴彈,下圖中的槍榴彈發射器系統由代爾可諾夫(Diakonov)設計,把槍榴彈發射杯箍在槍口上發射,由於槍榴彈中軸線部分是空心的,所以很可能是用實彈而不是空包彈來發射,空心部分是為了讓彈頭通過。另外槍榴彈底部有延時引信及底火,可能是當彈頭通過時底火會被點燃,然後定時引爆,而不是觸發引信。由於重量和後坐力的問題,從圖中看,要在腳架輔助下來提高命中率 [25] 
莫辛-納甘步槍發射槍榴彈狀態 莫辛-納甘步槍發射槍榴彈狀態

莫辛-納甘步槍中國仿改

  • 53式步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除了進口蘇聯輕武器外,中國國內兵工廠也開始考慮仿製蘇聯槍械,並進行論證研究和與蘇聯方面的商討。
1952年7月,中國軍工部門《關於兵工工業建設問題的報告》被批准,正式決定通過從蘇聯引進技術資料,用三至五年時間建立中國自制陸軍武器、彈藥的基礎。根據該項決定,中國向蘇聯購買了M1944卡賓槍的生產工具和技術資料。
1953年,中國由296廠成功仿製了M1944卡賓槍,定型命名為1953年式7.62毫米步騎槍,簡稱53式步槍(但實際上經常被稱為53式騎槍)。中國53式步槍在1954年開始裝備部隊,其價格約為進口蘇聯槍支的一半,隨後部隊中各種舊雜式步槍逐漸被淘汰 [27] 
中國仿製53式步槍 中國仿製53式步槍
  • 中國拋纜槍
中國在53式步槍的基礎上,還改進研製了一種衍生型專用PL-130型拋纜槍,並仍在中國海軍中使用 [26-27] 
中國艦用PL-130型拋纜槍 中國艦用PL-130型拋纜槍 [26]

莫辛-納甘步槍服役動態

莫辛-納甘步槍首批法制

1892年,莫辛-納甘步槍定型時俄羅斯的輕武器工業還沒有準備好馬上投入生產,所以其實第一批莫辛-納甘M1891步槍並不是在俄羅斯生產,而是由法國的夏特羅國營輕武器廠(Manufacture Nationale d'Armes de Chatellerault)按承包合同生產的。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莫辛-納甘步槍在蘇聯停產,製造廠的機器設備被賣給波蘭。另外,美國、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中國、羅馬尼亞、東德、古巴、朝鮮、土耳其等許多國家也生產過莫辛-納甘步槍 [28]  。該槍在20世紀幾乎每一場戰爭中都能看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格林納達 [28] 
蘇聯紅軍部隊士兵手持莫辛-納甘步槍 蘇聯紅軍部隊士兵手持莫辛-納甘步槍 [5]

莫辛-納甘步槍多國制裝

  • 美國
1916年至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俄國軍隊的輕武器非常短缺,因此需要增加國外承包商來生產莫辛-納甘步槍。生產合同主要與兩家美國公司簽訂——雷明頓UMC(Remington-UMC)和新英格蘭的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由他們生產了大量1910年式的M1891步槍。當1917年十月革命發生後,這批步槍沒有交付給原來的客户——被推翻的沙俄政府,有28000支被美軍接收,而且大部分都更換了部件只用於基本訓練用途。當美國在1919年派兵去阿爾漢格爾斯克(Archangelsk)時,這些遠征軍裝備了一些美國產的莫辛-納甘步槍,當他們在1920年離開時,因為美國士兵太不喜歡這種武器而乾脆遺棄在俄國土地上。最後,許多美國政府購買的莫辛-納甘最終作為國民警衞隊的武器或作為剩餘物資在公開市場上出售 [28] 
  • 芬蘭
芬蘭於1917年12月6日宣佈獨立後,芬蘭人就為現役部隊裝備繳獲的莫辛-納甘步槍,並組織生產和改進,直到二戰時期莫辛-納甘步槍仍然是芬蘭軍隊的制式步槍。芬蘭自己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主要有如下型號:
M24——基本上是把M1891步槍改變槍托和瞄準具,並更換新槍管。槍管在瑞士生產。
M27——為滑雪板部隊生產的卡賓槍型。看起來很像縮短的M24,但本身是一個全新設計的型號。稱為Muskatoon步槍(即滑雪板部隊步槍)。槍托不同於M24,特別是護木。附有類似類似於德國Kar.98AZ的鉸接式槍口帽,並帶刺刀凸筍。
M28——是根據軍隊反饋意見,由Niilo Talevnheimo重新設計改進的M27步槍,在1927年8月獲得採用。槍管被縮短,改變膛線的深度和纏度,改進板機,改變槍托設計,只使用一個槍管箍,附帶鉸接式槍口帽,表尺射程被重新設定,最遠為850米。槍管在SIG生產,但也有一些在芬蘭的Tikka工廠生產。
M28/30——是M28步槍的進一步改進,主要是更換新的機械瞄具。改進從1930年着手計劃,到1933年時設計完成新的瞄準具並投產和使用,同時也改變了護木的設計以安裝新的機械瞄具,此外又改進了彈倉設計。基本上,芬蘭的莫辛-納甘步槍在工藝比俄國或蘇聯的都要好。但芬蘭不生產槍機匣,他們的機匣是從蘇/俄那裏繳獲的,或是在國際輕武器市場上購買的。另外,大多數芬蘭步槍都是1930年前的六角形機匣,而不是1930年後的圓形機匣。從機匣上會找到生產日期(如果它是前蘇聯的)的印記,但是必須將槍機取出才能看到,日期印在機匣前方的槍管節套上,並不表示步槍本身的生產日期 [28] 
  • 捷克斯洛伐克
在1948年的革命之後,捷克仍在繼續生產毛瑟式步槍。但也開始生產莫辛-納甘式槍機的狙擊步槍,不過這種Odstrelovaci pujka vz.54狙擊步槍在外觀上和莫辛-納甘步槍有較明顯的差距,雖然槍機和供彈系統為M1891/30式的機構,另外其槍管被改為自由浮置式槍管。vz.54很精度和可靠,但生產量極低 [28] 
  • 匈牙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繳獲了大量俄國莫辛-納甘步槍,而德國也把許多繳獲的俄國步槍轉交給他們。在1916年,奧匈帝國正式把這些俄國槍在配發到現役部隊中使用。但當彈藥補給開始告罄時,有一些槍在Wiener-Neustadt兵工廠被轉換成8×50毫米的奧地利口徑。在1950年代早期,布達佩斯的FEG工廠開始生產匈牙利版的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和M91/30狙擊步槍 [28] 
  • 朝鮮
朝鮮在1950年代開始生產莫辛-納甘M91/30步槍,該槍在朝鮮被命名為30式,它最主要的識別特徵是機匣上有一個大型的五角星標記,槍號就打在星裏面,也有一些朝鮮步槍流入歐美的民用市場,但被收藏家認為是市面上質量最差的莫辛-納甘M91/30仿製型 [28] 
  • 波蘭
最早的波蘭莫辛-納甘步槍是在1920年代把俄國步槍轉換成7.9毫米槍管,因此它的彈倉是裝填無突緣步槍彈的。它被命名為wz.91/98/25並採用德國風格的刺刀座。揹帶環安裝在槍管護箍的左側和槍托左邊。該槍大約長1100毫米,槍管長600毫米,空槍重3.7千克。二戰後波蘭又仿製了M44卡賓槍和M91/30狙擊步槍,也有0.22英寸口徑的訓練槍。均由國營拉多姆(Radom)兵工廠生產 [28] 
  • 前東德
關於前東德所裝備莫辛-納甘M91/30和M44步槍曾被誤傳為東德生產的,但事實上那是由蘇聯兵工廠為東德生產的,因此槍管上雖然有東德的標記,但同時也帶有蘇聯兵工廠的廠標 [28] 
  •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生產了相當多的M44,但一般大多數都是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此外也生產M91/30步槍和狙擊步槍。在槍管上有羅馬尼亞的月桂樹皇冠標記,其他特徵還有片狀準星和可調風偏的照門 [28] 
莫辛-納甘步槍結構剖視圖 莫辛-納甘步槍結構剖視圖
  • 中國“水連珠”
莫辛-納甘步槍進入中國的時間很早,最早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義和團時期,因槍聲清脆,特別是供彈、發射動作乾脆利落,連續發射時如同水珠濺落,中國人詩意地稱其為水連珠步槍 [10] 
中國遠征軍戰士持水連珠步槍 中國遠征軍戰士持水連珠步槍
後來的日俄戰爭十月革命都使中國得到不少水連珠步槍,蘇聯政府也曾先後向孫中山馮玉祥蔣介石等援助過水連珠步槍,例如黃埔軍校創辦時,就是通過蘇聯援助的步槍武裝起來的。這些步槍在國民革命、北伐和抗日戰爭中都出過力。例如在1939年中國就訂購了5萬支步槍,連同其他定購的蘇聯裝備,武裝了20個國民黨軍蘇械師。1947年,由於美式和日式槍械的大量使用,國民黨兵工廠才停產了俄式7.62毫米槍彈 [27]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僅槍械裝備的種類就幾十種。到朝鮮戰爭爆發時,中國軍隊才發現參戰部隊的武器五花八門,每個軍光步槍就將近十種。於是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入朝前後,中國緊急與蘇聯簽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總計8000萬盧布),其中包括了蘇式步槍14萬支,主要是莫辛-納甘M1891/30、M1891/38及M1891/44式步騎槍,該批槍械基本上都是蘇軍在二戰期間使用過的武器,屬退役裝備 [9]  [27] 
  • 狙擊記錄
抗美援朝戰爭時,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大量裝備蘇聯提供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槍,即水連珠步槍。對美軍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張桃芳使用一支莫辛納-甘步槍,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9-10]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張桃芳持莫辛-納甘步槍在陣地上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張桃芳持莫辛-納甘步槍在陣地上

莫辛-納甘步槍總體評價

莫辛-納甘步槍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藥小口徑軍用步槍之一,與其他同時代同類軍用步槍相比,其槍機設計顯得較為複雜,它的設計粗糙而且過時,整體的操作感覺也比這些步槍笨拙。但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可靠——這相對於工業基礎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蘇/俄軍隊來説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惡劣的戰爭時期必須提高武器產量以滿足前線需要,而大量補充的戰鬥人員往往訓練時間不足。在戰鬥性能方面,莫辛-納甘步槍與同時代同類步槍也相差無幾,有效射程為400米,在瞄準鏡的輔助下能達到800米,實際射速為一分鐘10至12發。總之,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很典型的俄製輕武器——便宜、簡單、可靠,能夠滿足蘇俄軍隊當時的實際作戰需要。
莫辛-納甘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蘇聯的主要戰鬥步槍,該步槍的外表古老,但在實戰中證明了其可靠、耐用、射擊精度好的優點,並被許多國家仿製和使用 [14]  [25]  。(槍炮世界、《國際展望》 評
莫辛-納甘步槍全譜系 莫辛-納甘步槍全譜系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