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莨紗

鎖定
莨紗,表面烏黑光滑、類似塗漆且有透孔小花的絲織物,又稱香雲紗。主要產地在中國。
中文名
莨紗
外文名
Gambiered Gauze
又    稱
香雲紗
產    地
主要產地廣東省南海和順德兩縣
形    狀
表面烏黑光滑、類似塗漆

莨紗織物簡介

gambiered Canton gauze
表面烏黑光滑、類似塗漆且有透孔小花的絲織物,又稱香雲紗
莨紗,亦稱香雲紗,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絲織品,僅產於廣東佛山地區的幾個縣。它以桑蠶吐絲織成的提花紗羅織物做坯綢,利用薯莨莖塊的汁液(含有凝膠與單寧酸),多次曬於練熟的坯綢上,曬乾後使織物粘聚一層黃棕色的膠狀物質,再用含氧化鐵成分的泥土均勻的塗布於織物表面,經水洗後,膠狀物變成黑色,使織物成為正面成烏黑色而背面是黃棕色的產品。香雲紗手感挺爽柔潤,具有防水、防曬,手洗牢度佳,易洗易幹,經久耐穿等特點,是千百年來我跟南方長用的夏季服裝面料,並出口東南亞各國。由於穿着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雲紗”,後人以諧音叫作“香雲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莨紗(香雲紗)的特點
香雲紗手感挺爽柔潤,具有防水、防曬,手洗牢度佳,易洗易幹,經久耐穿等特點,是千百年來我跟南方長用的夏季服裝面料,並出口東南亞各國。
價比黃金,生產工藝幾近失傳;它越穿越值錢、越久越昂貴……這種絲織品叫“香雲紗”。
香雲紗究竟是什麼?據資料説,香雲紗在明朝永樂年間就大量出口,每匹售價高達12兩白銀。宋代《夢溪筆談》與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過“赭魁”這種用來染色的植物,後人推測這極有可能就是用來染制香雲紗的薯莨。 [1] 

莨紗主要產地

主要產地在中國
廣東省南海和順德兩縣,民國4年1915年南海西樵民樂程姓村民程丙全、程紹江、程澤、程周等4人發明了馬鞍絲織提花絞綜,織出紐眼通花“香雲紗”。更早,有出土的晉代薯莨整理的織物。
因利用薯莨液凝膠塗於綢面經後加工而成產品,故名莨紗。此外,還有莨綢等品種。
莨紗具有挺爽、柔軟、透風、清涼和易洗易幹、免燙等特點,適於製做夏季服裝。莨
紗是用桑蠶絲作經緯絲,在平紋地上以絞紗組織提花織成坯綢,經煮練、脱膠、上
莨、過烏、水洗等加工而成。上莨是用薯莨的液汁(含有膠質、丹寧酸等)多次塗於練
熟的坯綢上並曬乾,使織物表面粘聚一薄層黃棕色的膠狀物質。過烏是用含有鐵鹽的
泥土塗於織物表面,使膠狀物變成黑色。莨綢也是用桑蠶絲作原料織成平紋坯綢,經與
莨紗相同的後處理加工,成為表面烏黑光亮、細滑平挺的絲織物,又稱黑膠綢或拷綢
由於原有的莨紗和莨綢都具有荔枝核似的茶棕色,故又稱荔枝綢,後來才發展為一面
黑色和一面棕色的黑膠綢。莨紗和莨綢的缺點是表面漆狀光澤耐磨性較差,揉搓後容
易脱落,因此只宜用清水浸洗。吸汗後宜及時洗清,否則易生白色汗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