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鎖定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為著名學者鮑鵬山對於莊子的歷史意義及當代意義展開討論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作    者
鮑鵬山
文學體裁
散文
主要人物
莊子
內    容
討論莊子的歷史及當代意義

目錄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全文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當一種美,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時,我們就會意識到自身的侷限。“山陰道上,目不暇接”之時,我們不就能體驗到我們渺小的心智與有限的感官無福消受這天賜的過多福祉嗎?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得手足無措,有時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們還有什麼方式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動?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無方,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他總在一些地方嚇着我們,而等我們驚魂甫定,便會發現: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驚風。我們的視界為之一開,我們的俗情為之一掃。同時,他永遠有着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永遠有着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造化鍾神秀”,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焦在這個“槁項”的哲人身上啊!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其位,謀其政。”“君子之仕,行其義也。”誰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槓桿天下,實現自己的烏托邦之夢?莊子的機會來了,但莊子的心已冷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情景:一邊是濮水邊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繫之舟的莊周先生,一邊是身負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顛沛以之的兩大夫。兩邊誰更能享受生命的真樂趣?這可能是一個永遠聚訟不已,不能有統一志趣的話題。對幸福的理解太多樣了。我的看法是,莊周們一定能掂出各級官僚們“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們永遠不可能理解莊周們的“閒福”對真正人生的意義。這有關對“自由”的價值評價。這也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景——它使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距莊子約七百多年前渭水邊上發生的一幕:八十多歲的姜太公用直鈎釣魚,用意卻在釣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輕得多的莊子(他死時也大約只有六十來歲),此時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且可能毫無詩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條魚來充實他的轆轆飢腸。莊子此時面臨着雙重誘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他的背後則是楚國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內的國事交給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贅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及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
好一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如果他學許由,他該跳進濮水洗洗他幹皺的耳朵了。大約怕驚走了在魚鈎邊遊蕩試探的魚,他沒有這麼做。從而也沒有讓這兩位風塵僕僕的大夫太難堪。他只問了兩位衣着錦繡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裏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裏,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着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裏,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着尾巴在泥水裏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説:“寧願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你們走吧!我也是這樣選擇的。這則記載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會讓多少人暗自慚愧汗顏。這是由超凡絕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當然,我們不能以此懸的,來要求心智不高內力不堅的芸芸眾生,但我仍很高興能看到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有這樣一個拒絕權勢媒聘、堅決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裏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麼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
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
一部《莊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人類的憐憫!莊子似因無情而堅強,實則因最多情而最虛弱!莊子是人類最脆弱的心靈,最温柔的心靈,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傷害的心靈……
莊子 莊子
胡文英這樣説莊子: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這是莊子自己的“哲學困境”。此時的莊子,徘徊兩間,在內心的矛盾中作困獸之鬥。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糾纏而無計脱身,自己對自己的無所適從無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鴿子的温柔寬仁。對人世間的種種荒唐與罪惡,他自知不能用書生的禿筆來與之叫陣,只好冷眼相看,但終於耿耿而不能釋懷,於是,隨着諸侯們的劍鋒殘忍到極致,他的筆鋒也就荒唐到極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極致,他的態度也就偏激到極致。天下污濁,不能用莊重正派的語言與之對話,只好以謬悠之説,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來與之周旋。他好像在和這個世界比試誰更無賴,誰更無理,誰更無情,誰更無聊,誰更無所顧忌,誰更無所關愛。誰更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從而誰更能破罐子破摔。誰更無正義無邏輯無方向無心肝——只是,有誰看不出他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淚呢?對這種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我們怎能不悚然面對,肅然起敬,油然生愛?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作者簡介

鮑鵬山,男,1963年3月1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民革成員。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讀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申請支邊,至青海教育學院(即今青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潛心研究先秦諸子數十年,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化和文學研究,出版《寂寞聖哲》、《論語新讀》、《天縱聖賢》、《彀中英雄》、《絕地生靈》、《先秦諸子十二講》、《説孔子》、《中國文學史品讀》等十餘部著作。
鮑鵬山 鮑鵬山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莊子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哲學家,莊氏,名周,(一説子沐)。漢族,宋國蒙人 [1-13]  。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蒙,是道家學説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參考資料
  • 1.    《地名大辭典》“蒙澤”條:“春秋宋邑。商丘縣東北蒙縣故城是。在故汳水(指古汴水)之南。乃莊周之本邑。”
  • 2.    清蔣廷錫《尚書地理今釋》“三亳”條:“今河南歸德商丘縣北四十里有大蒙城。”
  • 3.    清段長基《歷代疆域表》捲上:“今歸德府商丘縣東北四十里即莊周故里。”
  • 4.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河南道·宋州·宋城縣”條:“大蒙城在縣北四十一里”。
  • 5.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宋州·人物”條:“莊周,宋蒙人。”
  • 6.    顧祖禹《讀史方域紀要》:“蒙城在舊德府東北四十里,亦曰大蒙城。
  • 7.    《國語·楚語》雲:“宋有蕭、蒙”。韋昭注曰:“蕭、蒙,宋公子鮑之邑。”宋國之蒙乃宋公子鮑的采邑(封地),宋公子鮑即宋文公。
  • 8.    《元和郡縣圖志》卷七《宋州》雲:“小蒙城,商丘縣北二十二里,即莊周之故里。”
  • 9.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 歸德府 蒙城》曰:“有小蒙城,在歸德府(商丘)北二十五里。志雲中有漆園,莊周嘗為園吏,亦名漆邱。”《通鑑》曰:“漆邱,蓋在梁郡蒙縣。昔莊周為蒙漆園吏,後人因以漆丘名城。”
  • 10.    唐成玄英《莊子疏序》:“其人姓莊,名周,字子修,生宋國睢陽蒙。”
  • 11.    《蒙縣故城初探》記載:“梁國蒙縣在商丘縣城北18公里蒙牆寺村”。
  • 12.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也。”
  • 13.    東晉郭緣生《述徵記》雲:西漢梁國蒙縣,古閼伯之墟,商丘是也,即莊周之本邑。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