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地退化

鎖定
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原生態系統逆行演替、生產力下降的過程稱草地退化,也稱草原退化。主要表現是草地植被的高度、蓋度、產量和質量下降,土壤生境惡化,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衰退。長時間、大範圍的草地退化,引起的不僅僅是草地本身生產力的下降,還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和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威脅。
天然草地在乾旱、風沙、水蝕、鹽鹼、內澇、地下水位變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或過度放牧與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濫挖、濫割、樵採破壞草地植被,引起草地生態環境惡化,草地牧草生物產量降低,品質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價值的過程稱為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包括草地退化、沙化和鹽漬化。
中文名
草地退化
包    括
草地退化、沙化和鹽漬化
原    因
人類活動
退化類型
輕度,中度,嚴重

草地退化特徵

①草羣種類成分中原來的建羣種和優勢種逐漸減少或衰變為次要成分,而原來次要的植物逐漸增加,最後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種變成為優勢植物;
②草羣中優良牧草的生長髮育減弱,可食產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
③草原生境條件惡化,出現沙化、旱化及鹽鹼化,土壤持水力變差,地面裸露;
④出現鼠害、蟲害。

草地退化退化原因

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人類從草地上不斷取走大量的物質與能量,草地長期入不敷出,違背了生態平衡的基本原則而造成的。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
(1)過度放牧。草地上放牧的家畜長期超載,頻繁啃食和踐踏,牧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進行,種子繁殖和營養更新受阻,生機逐漸衰退;
(2)不適當開墾、挖藥材、砍薪柴、割草、摟草、摟髮菜等,破壞了草地植被,使風蝕、水蝕、沙化、鹽漬化和土壤貧瘠化加劇;
(3)管理不當。在居民點、畜羣點、飲水點或河流、道路兩側,由於缺乏保護與管理措施,各種不適當因素強烈影響,草地退化以同心圓或平行於河流、道路,逐步向外擴展,離基點、路道、水源越近,退化愈嚴重;
(4)草地使用、管理權限不明。家畜户有户養,而草地權屬不清,無償無限使用,造成搶牧濫牧。

草地退化退化類型與分級指標

草地退化是一個動態過程,既是漸進的,又有階段性,按其退化程度分為:輕度退化、中度退化和嚴重退化。
輕度退化。牧草在頻繁採食或刈割下,生機衰退,草層高度、蓋度下降,產量較正常下降20%~30%;
中度退化。草層中優良牧草明顯減少,劣質牧草或有毒有害植物相對增加,草地向低產低質演替的同時,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明顯惡化,牧草產量下降30%~40%,放牧家畜牧草嚴重不足;
嚴重退化。植被和土壤條件進一步惡化,牧草產量降低40%以上,草地出現嚴重的侵蝕,家畜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生長髮育受阻,生產性能衰退,個體變小,或由低產家畜取代高產家畜,草原的整個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下降。如不能及時扭轉,整個系統就可能崩潰,草原將不復存在。
人們應採取強力措施防止草地退化,對已退化的要進行重建,使它恢復,並提高其生產能力與生態功能。 [1] 
草地退化程度的分級與分級指標 草地退化程度的分級與分級指標 [2]

草地退化診斷與指示

1.草地是否退化:任繼周院士依據土壤穩定性和流域功能、營養和能流分配、恢復機制3個指標。提出了“三閾”,即健康閾、警戒閾、不健康閾劃分標準,建立了評價草地健康與功能和諧的尺度,並指出從健康閾向系統崩潰的發展就是草地退化的過程。找到從健康閾到警戒閾的分界線和從警戒閾到不健康閾的分界線這兩個閾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關鍵所在。
2.草地退化等級與生物環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麼程度?退化後有什麼表現?這是我們突出關心的基本問題。世界各國草地學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級標準以及生物環境條件在各個級別的表現。SampsonA.W.(1919)的土壤有機質診斷;HumphreyR.R.(1949)的可利用牧草產量佔總產量的百分比診斷;DyketerhuisE.J.(1949)以減少種、增加種和侵入種反映植物羣落的種類組成,以及它們蓋度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佔比重反映植物羣落的結構變化,後由美國土壤保持協會製作草地退化分級圖解。任繼周(1961)以草地植物經濟類羣和特徵植物、地表狀況、水土流失現象、土壤有機質和酸度為指標的綜合判斷法。王德利(1996)在內蒙呼倫貝爾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徑的研究;運用演替度即植被演替階段背離頂級羣落的程度來指示草地退化的程度。劉鍾齡等(1998)對內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序列的監測和測定,將植物羣落生物產量下降率、優勢植物衰減率、優質草種羣產量下降率、可食植物產量下降率、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長率、株叢高度下降率、羣落蓋度下降率、輕質土壤侵蝕程度、中重質土壤容重硬度增高、可恢復年限10個指標作為退化程度的鑑定指標,並提出草地退化分級標準和體系。任繼周院士(1998)根據放牧過程中草地植物的負荷對策的表現提出了草地退化的5個級別,即輕度退化、明顯退化、嚴重退化、極度退化、徹底破壞,以及判斷草地退化等級的標準和系統。這些退化草地的等級標準及其生物環境指示在退化草地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3.退化草地地理空間格局:昭和斯圖等(1987)在內蒙古短花針茅草原以飲水點放牧半徑為例進行放牧退化演替系列的研究表明,草地退化程度與飲水點的遠近呈正相關關係,離飲水點越近草地利用強度越大,退化越嚴重。孟林等(1998)對新疆蒿類荒漠春秋場草地退化研究,結果表明,在空間上呈現出一定的放牧梯度演替規律,即越靠近畜羣點退化越嚴重,隨着距離的增加,退化逐漸減輕,特徵由篙類半灌木佔優勢向一年生草本和篙類半灌木混生直至一年生草本居多逐漸過渡。

草地退化恢復方略

退化草地恢復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草地學、農作物牧草栽培學、土壤學、生態學等實用技術,而且要求具有強大的科學理論作指導,如恢復生態學、草地資源學和草業生產系統理論,特別是恢復生態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興科學,它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技術與方法,生態學過程與機理的科學。退化草地恢復的首要條件是排除施加給草地的超負荷利用壓力,使之降低到草地生態系統恢復功能的閾限。這就是説草地退化具有可逆性,一般情況下當消除過度的利用壓力後,退化草地都具有恢復的潛在功能,但有些恢復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1.完善衡量畜牧業生產指標。傳統上講,政府部門多以牲畜年末存欄頭數來衡量畜牧業生產的發展,這不僅在政府制定的規劃綱要、工作總結、統計報表中而且在考核鄉鎮幹部工作績效時均有一定程度的體現。多年的實踐證明、僅以牲畜頭數來衡量畜牧業的發展,雖然是一個容易理解和操作簡單的考核指標,但往往造成片面追求牲畜頭數,忽視牲畜個體生產性能和商品畜產品生產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產性能低下之間的惡性循環。據調查,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長期規劃時,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牛頭數若干,
綿羊存欄頭數若干等等,造成牲畜頭數連年翻番,從而加劇了草地的退化。簡單的計算如下,一牧户飼養一頭高產奶牛,年產奶量達8000公斤,而另一牧户飼養4頭低產奶牛,每頭每年生產奶2000公斤,才能抵得上前一户的奶產量,但兩户消耗的飼草料、人力、物力等卻非常懸殊。在種植業生產方面,衡量其生產能力往往有單產,而畜牧業生產方面,就沒有將衡量牲畜個體生產性能的指標列入衡量體系。
2.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復最經濟的技術方法。解除放牧壓力,使草地自然恢復,作為一種低投入、經濟的措施在退化草地恢復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內蒙古典型草原,冷蒿、針茅、羊草為主的退化草地,經過7年封育後,地上生物量由每公頃1100提高到1900公斤,羊草比例由9%增加到35.7%,冷蒿等為主的菊科比例由31%下降到9%。
3.農業改良措施人工促進恢復。利用農業措施進行人工促進恢復退化草地是較為普遍的,包括鬆土、輕耙、淺耕翻、補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羊草退化草地進行的鬆土試驗結果顯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57.2%,豆科比例由6.2%上升到12.3%,而菊科由41.14%下降到16.6%。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補播羊草能使其生產力在二三年內達到與自然恢復的羊草草原一樣,是實現快速恢復的有力措施。
4.建植人工草料地,提高人工飼草料生產能力是退化草地恢復和重建的強有力支撐超載過牧、草畜不平衡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動因。矛盾的焦點是草少畜多且嚴重失衡。只有通過人工草料生產能力的擴大,增強家畜生產的物質基礎,才有可能提高牲畜個體生產性能,加快牲畜週轉,才能實現“退牧還草”,以休養生息,才能促進草原畜牧業從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集約、半集約化經營轉變。特別是,任繼周院土提出的系統耦合與荒漠——綠洲草地農業系統的理論與試驗成果,在我國草地生態治理實踐中具有先導性。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在內蒙古渾善達克試驗示範研究,提出“1/10遞減治理模式”,即種1畝人工草地,可使10畝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從而使100畝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復重建;許鵬教授在新疆荒漠草地生態優化調控原則和總體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三帶三季一改模式”與“生態置換”理念都具有創新性和指導性。這些理論和技術對於解決草地修復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5.退化草地恢復與重建的法律政策保障:1985年頒佈實施的《草原法》,在近20年來對草地建設和經營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草地資源管理建設方面出現了許多新情況,現行《草原法》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畜牧業生產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新需要,修訂和完善《草原法》已經非常迫切。應繼續推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加強草原監理隊伍建設和監理的力度和效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