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原之歌

鎖定
歌劇《草原之歌》是中央歌劇院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一九五五年首演於北京。此劇以它引人入勝的劇情和民族色彩濃郁的音樂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曾在全國範圍內產生過廣泛的影響,並獲得國際友人的高度評價。
中文名
《草原之歌》
外文名
The songs of the prairie
類    型
歌劇
主要演員
儂措加------祝愛蘭
指    揮
鄭小瑛

草原之歌創作背景

《草原之歌》堅持歌劇創作革命化、民族化、羣眾化的方針,較多的借鑑了西洋歌劇的創作的經驗,在“洋為中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音樂創作上,作曲家以藏族民歌為基本素材,運用了許多西洋歌劇作曲的技巧方法,即烘托戲劇氣氛的豐富性上均達到了新的水平。
此選曲集編選了全劇中的主要唱段共十首,其中有獨唱,重唱及合唱,基本概括了整個作品的全貌。此次錄音的指揮由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擔任,獨唱部分由優秀的中青年歌劇演員祝愛蘭、林金元、劉慶德、鍾明達、康健分別擔任。

草原之歌主要演員

儂措加------祝愛蘭
阿布扎------林金元
才達------劉慶德
萬老公佈------鍾明達
序歌領唱---------康健

草原之歌總體概況

01.金灘銀灘綠草灘
02.一對對綿羊串串走
03.花夥裏好不過藏金花
04.耳聽戰馬叫三聲
05.心裏有苦苦難言
06.苦海灘裏苦難多
07.金雀銀雀滿天飛
08.是誰攔了你的馬
09.大風吹散天上的雲

草原之歌劇情簡介

藏族青年阿布扎和姑娘儂錯加是一對熱戀着的情人。但他倆所屬的部落卻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挑撥,長期互相仇殺。在一次衝突中,阿布扎誤傷儂錯加的父親,儂錯加的父親也誤傷了阿布扎,使這對情人的愛情瀕於破滅。這時,十年前隨紅軍北上抗日的儂錯加的哥哥回到了故鄉,帶領羣眾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終於使這兩個部落重歸於好,阿布扎與儂錯加得到了美滿的結合。
中國西北一個叫“苦海灘”的草原,住着兩個藏族部落。巴扎部落男青年阿布扎和吉達部落女青年儂錯加是一對戀人,但由於兩個部落在封建軍閥政府的分化政策挑唆下,長期進行着部落之間的殘酷仇殺,兩人的愛情也被部落頭人所禁止。在一場“打冤家”的混戰中,阿布扎又誤傷了儂錯加的父親,使這對戀人陷入痛苦之中。1949年,解放大軍挺進大草原,正確地執行了民族政策,揭露了軍閥政府挑撥離間分而治之的陰謀,使兩個長期進行仇殺的部落重歸於好,一對戀人也得到美滿結合。 [1-7] 

草原之歌評價

《草原之歌》是建國以後以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材的大型歌劇。音樂取材於悠雅的藏族民歌和山歌,又適當地吸收了漢族民歌和戲曲音樂的某些素材,使之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是當時一部成功借鑑西洋歌劇創作經驗的代表作。音樂採用“幕”、“場”之間“並置”的對比手法,追求音樂結構與戲劇結構的有機結合。其中把“仇殺的動機”作為該劇的音樂主導動機在戲劇衝突矛盾的各個高潮點上多次出現,深化了歌劇主題。其主人公阿布扎的主題粗獷豪放,儂錯加的主題優美温柔。如第四幕第二場儂錯加與才達相會時唱的朗誦調處理有明顯突破,是我國歌劇中“洋為中用”的早期代表作品。 [8-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