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紫紋羽病

鎖定
茶紫紋羽病是由桑卷擔子菌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主要發生於根部及近地面的莖幹上,在近地面的根頸處引起根腐病,呈黑褐色或黃褐色,粗根腐爛後顏色呈紫褐色,其上佈滿紫褐色絲狀物,後期病根常生有顆粒狀菌核。病根外表因腐爛而易剝落。被害的茶樹根系腐朽,生長衰弱,終至全株枯死。 [1]  [3] 
茶紫紋羽病在中國發生普遍,在中國各茶區均有分佈,局部地區發生較重。高温多濕有利於茶紫紋羽病發生;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或過於以及有機質含量高的茶園發生較重。 [1-2] 
茶紫紋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無病圃地及苗木,加強對茶園的排水、中耕、除草、施肥等工作;發現病株,及早掘除,並連同周圍病土一起燒燬,跡地 需要及時進行消毒。此外,對於有發病跡象的茶株,可在周圍開溝施用石灰粉或20%石灰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 
中文名
茶紫紋羽病
外文名
Tea purple root rot
病    原
桑卷擔子菌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根部、近地面的莖幹

茶紫紋羽病病原特徵

1.根狀菌索;2.擔子及擔孢子 1.根狀菌索;2.擔子及擔孢子
茶紫紋羽病病原為桑卷擔子菌(學名: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木耳目木耳科、卷擔茵屬真菌。營養菌絲體在寄主組織中發育,在茶樹細胞內菌絲體呈黃白色,在根部表面則呈紫紅色。菌絲體常集生成菌絲束,菌絲束成絨毛狀。菌核半球形,內部白色,外部絨毛狀,紅紫色,直徑86-264微米。擔子體扁平,暗褐色,天鵝絨狀,厚6-10毫米,有時呈人耳狀突起。擔子無色,圓柱形至棍棒狀,彎曲,有3-4分隔,大小(25-40)微米×(6-7)微米,背面有3-4個小梗伸出,小梗圓錐形,大小(12-15)微米×(2.5-3.5)微米。擔孢子卵形至腎臟形,頂端圓,基部細,向一方彎曲,大小(10-35)微米×(5-8)微米。一般孢子在潮濕條件下形成,擔子和擔孢子呈白色粉狀物。 [1]  [3] 
病原菌在8-35℃間均可生育,但以20-29℃為最適温。最適pH5.2-6.4,具有強的果膠酶活性。它在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上的生長速度顯著較茶白紋羽病菌慢,但其菌絲體比茶白紋羽病病原茵埋得較深,而且生長得較為旺盛。茶紫紋羽病原菌在黑暗條件下的生長速度比在有光的條件下快。在液體培養條件下茶紫紋羽病菌的生長速度比茶白紋羽病菌快。該病原除為害茶外,還可為害蘋果、桑樹、葡萄、柑橘等45科100多種植物。 [1] 

茶紫紋羽病為害症狀

茶紫紋羽病
茶紫紋羽病(3張)
茶紫紋羽病主要發生於根部及近地面的莖幹上。被害的細根呈黃褐色或暗褐色腐爛,並逐漸蔓延至粗根而使之呈赤褐色枯朽,表面佈滿紫褐色的菌絲體及其形成的根狀菌束,後期生有半球形顆粒狀的菌核,並在莖基部大約20釐米以內往往包被着紫紅色的菌膜。菌膜質地柔韌,容易剝落,5-6月時其上常產生白粉狀的擔子層。被害的根莖皮層腐爛,而木質部則較難被腐蝕,所以皮層與木質部極易剝離。 [4] 
茶紫紋羽病是一種慢性病害,從開始被害至枯死所經的時間長短,視樹齡、長勢、土質和濕度等條件而異,一般由2-3個月至1年多,甚至可長達數年。 [4] 

茶紫紋羽病分佈範圍

茶紫紋羽病在中國發生普遍,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等省(區)均有報道,局部地區發生嚴重,以中國偏北的產茶省發生較多。日本發生也很普遍。 [1] 

茶紫紋羽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核菌絲束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在適宜條件下,產生營養菌絲體,侵染茶樹新根柔軟組織,溶解寄主細胞的中間膜,使根部細胞內原生質分離收縮,最後剩下細胞膜,此時病根皮層腐爛,其表面形成新的菌束,向莖基部及土面擴展,通過病根和健根的接觸,或流水、農具傳播病害,也可以擔孢子借風、雨傳播病害。帶病茶苗遷移可使病害遠距離傳播。 [1] 

茶紫紋羽病流行規律

高温多濕有利於茶紫紋羽病發生。7-8月份雨水偏多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或過於以及有機質含量高的茶園發生較重。前作為甘薯、花生、桑樹等寄主作物的茶園易發病。 [2] 

茶紫紋羽病防治方法

選用無病圃地及苗木。茶園間作作物應注意避免採用寄主範圍內的作物。如茶苗有帶病的嫌疑,在移栽前應用20%石灰乳浸根1小時消毒。 [4] 
加強對茶園的排水、中耕、除草、施肥等工作。要種好綠肥,多施有機質基肥,以改良土壤,促使茶樹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4] 
發現病株,及早掘除,並連同周圍病土一起燒燬,跡地用下列方法進行消毒:①20-40倍福爾馬林液灌澆,隔10天再澆1次,每次灌澆後均須用塑料薄膜覆蓋24小時,以提高消毒的效果,經半月後再行補植;②70%五氯硝基苯1-1.5千克加適量細土拌勻配成藥土,每穴撤施0.5-1千克,然後用鋤混和均勻,隔7-10天即可補植;③每穴撤施石灰氮1-1.5千克,混勻後經半個月再行補植,兼有肥地之效;④氯化苦二硫化碳燻蒸,用削尖的竹竿或小木棒在地面打孔,孔距4-5寸,孔深以達到根的最深處為宜,然後每小孔注入氯化苦15-20毫升或二硫化碳40-50毫升,並迅速用土堵塞孔口踏實,半個月後翻鬆土壤,待藥氣散失乾淨,再行補植;⑤在缺乏上述各種藥劑時,可在病穴內堆置適量柴草焚燒,也有良好的滅菌作用。 [4] 
此外,對於有發病跡象的茶株,可在周圍開溝施用石灰粉或20%石灰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 
參考資料
  • 1.    陳宗懋,陳雪芬.茶樹病害的診斷和防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06:179-180
  • 2.    郭普.植保大典.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10:262-263
  • 3.    方中達.中國農業植物病害.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1:281
  • 4.    浙江農業大學.農業植物病理學 下.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0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