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茅堂

鎖定
茅堂,漢語詞語,拼音為máo táng,指草蓋的屋舍;堂名、里名。 [1] 
中文名
茅堂
拼    音
máo táng
釋    義
草蓋的屋舍;堂名、里名
出    處
在鄒詩
注    音
ㄇㄠˊ ㄊㄤˊ

目錄

茅堂解釋

亦作“茆堂”。
1、草蓋的屋舍。2、堂名;里名。 [1] 

茅堂出處

漢·韋孟《在鄒詩》:“爰戾於鄒,鬋茅作堂。”
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誤疑茅堂過江麓,已入風磴霾雲端。”
唐·姚合《題金州西園九首·莓苔》:茅堂階豈高,數寸是苔蘚。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濺。眼前無此物,我情何由遣。
唐·温庭筠《贈隱者》:茅堂對薇蕨,爐暖一裘輕。醉後楚山夢,覺來春鳥聲。
唐·杜荀鶴辭座主侍郎》:只恐兵戈隔,再趨門館遲。茅堂拜親後,特地淚雙垂。
明·葉憲祖《丹桂鈿合》第四折:“披衣款步茅堂,問寢慇懃似猶子行。這一丸神藥賽青囊。”
《紅樓夢》第十七回:“引眾人步入茆堂,裏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
清·黃景仁《對月》詩:“鍵户謝人事,茅堂夜色虛。”
《宋書·袁粲傳》:“上於華林園茅堂講《周易》,粲為執經。”
南朝·宋·謝莊《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為詩》:“觀道雷池側,訪德茅堂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