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額門村

鎖定
英額門村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英額門鎮,人多地少,過去想富起來就更是奢望。近年來,英額門村走上了富裕路,先後獲得“遼寧省先進黨支部”、“遼寧省敬老先進村”、“撫順市紅旗黨支部”等鎮以上各種榮譽30多個,被確定為遼寧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
全村已有70多户種植了龍膽草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多畝,僅此一項每年人均就可增收200多元。到2005年,全村基本形成了以中草藥種植為先導,“種、養、商、運、加”五業並舉共進的良好態勢,85%以上的農户有致富項目,人均收入達到4000多元。在此基礎上,村班子又帶領全村的黨員、羣眾大膽創新、艱苦創業,先後建起了木製品公司、防腐線杆廠、磚廠、集森木業公司等一批村辦企業。1997年,村班子通過千方百計地找門路、聘能人,終於辦起了防腐線杆廠,當年獲利22萬元,並上繳國家税金18萬元。截至2005年末,這個企業累計實現利潤400多萬元,分給村民紅利127.5萬元,向國家上繳税金300多萬元。
中文名
英額門村
所屬地區
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
地理位置
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英額門鎮
種植面積
300多畝

英額門村英額門村簡介

清原縣英額門鎮是東北藥材第一鎮,藉助天時地利,英額門村裏選定了發展中草藥這條路。當時,由於受小農意識的束縛及各種條件的限制,村民們對發展中草藥等經濟作物普遍不認同、不響應。但經過村“兩委”班子努力,邀請龍膽草種植專業户到村裏挨家挨户動員、傳授技術,經過不懈的努力,龍膽草種植業在英額門村迅速發展起來。

英額門村英額門村發展

隨着集體經濟的不斷髮展壯大,村裏先後投資10萬元,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水泥橋,解決了村民在河南與河北之間通行難的問題;投資23萬元修建了塘壩、攔河閘等一批水利設施,解決了500多畝水田插秧和灌溉難的問題;投資11萬元安裝了河南、河北自來水,結束了村民飲水難的歷史;投資 2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豐富了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每年有500多人,分別以合同工、季節工、臨時工和個體户等多種方式,實施二、三產業就業,大幅度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村集體除了在防腐線杆廠持股外,還把原來實行承包經營的村集體林場,改為每個村民都持有相同份額的股份制企業,並且從1985年起,每年從林業收入中拿出12萬元給村民分紅,同時給65週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發放60元的養老生活補助。
2006年初,村裏先後投資80萬元與人聯合創辦了一家產品出口到歐洲的木製品加工企業———集森木業有限公司,該計劃再投入50萬元進行擴產改造,把生產能力提高到年產值1500萬元,實現年上繳税金70萬元,集體收入15萬元,安置就業150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