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蒿系

鎖定
苦蒿系,俗稱苦艾,苦蒿,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分枝少而短,或不分枝;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通常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短柔毛或短絨毛。中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近掌狀全裂。頭狀花序直徑2.5-6(-9)毫米,花多數;雌花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4)裂齒。瘦果上端有時有不對稱的冠狀附屬物。
別    名
苦艾,苦蒿
中文學名
苦蒿系
拉丁學名
Artemisia Ser. Absinthi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亞    目
菊亞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春黃菊族·菊亞族
蒿屬
亞    屬
蒿亞屬
蒔蘿蒿組

苦蒿系形態特徵

苦蒿 苦蒿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分枝少而短,或不分枝;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通常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短柔毛或短絨毛。中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近掌狀全裂。頭狀花序直徑2.5-6(-9)毫米,花多數;雌花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4)裂齒。瘦果上端有時有不對稱的冠狀附屬物。 [1] 

苦蒿系分佈及物種

本系我國有5種,2變種。
  1. 中亞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 L.
  2. 銀葉蒿Artemisia argyrophylla Ledeb.銀葉蒿(原變種)Artemisia argyrophylla Ledeb. var. argyrophylla小銀葉蒿(變種)Artemisia argyrophylla Ledeb. var. brevis (Pamp.) Y. R. Ling
  3. 褐頭蒿Artemisia aschurbajewii C. Winkl.
  4. 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紫花冷蒿(變種)Artemisia frigida Willd. var. atropurpurea Pamp.冷蒿(原變種)Artemisia frigida Willd. var. frigida
  5. 絹毛蒿Artemisia sericea Weber

苦蒿系藥用價值

苦蒿 苦蒿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內酯成分頂羽菊素(re-pin)。
【藥理作用】以食入頂羽菊,可引起黑質中性細胞壞死。所含的頂羽菊素對雞胚感覺神經有較高的毒性。
【性味】味辛;苦;性平微寒
【功能主治】祛風濕;解熱毒。主風濕關節炎;癰腫瘡毒
陰囊濕疹:將鮮艾蒿葉20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脱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藥液,敷於陰
囊,或洗陰囊,或趁熱燻洗陰囊,再以熱毛巾敷於陰囊上。
治寒型痛經:取當歸30克,艾葉15克,紅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燻洗。
【各家論述】《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癰疽癤瘡,無名腫毒,關節炎。 [2]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