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頭蒿

鎖定
褐頭蒿(學名:Artemisia aschurbajewii C. Winkl.)為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稍木質,垂直,具木質、稍匍地的根狀莖,其上有多數營養枝並密生營養葉。莖多數,直立或斜向上長,常與營養枝組成疏鬆的小叢,高20-50釐米,褐色,具縱稜,通常不分枝,常被灰褐色的短柔毛。國內外均有分佈。亦是飼用植物。
中文名
褐頭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aschurbajewii C. Winkl.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蒿屬
褐頭蒿
分佈區域
中國甘肅、青海、新疆及前蘇聯

褐頭蒿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根稍木質,垂直,具木質、稍匍地的根狀莖,其上有多數營養枝並密生營養葉。
莖多數,直立或斜向上長,常與營養枝組成疏鬆的小叢,高20-40(-50)釐米,褐色,具縱稜,通常不分枝,常被灰褐色的短柔毛。
葉紙質,兩面密被灰黃色或灰白色絹質絲狀平貼短絨毛;下部、中部葉與營養枝葉近圓形或圓腎形,長1-2.5(-3.5)釐米,寬1-2(-3)釐米,二回羽狀全裂,第一回裂片3-5枚,常再次3全裂,小裂片披針形,長5-10毫米,寬2-4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0.8-1.2釐米,中部葉葉柄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3出全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柄或近無柄。
頭狀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徑5-7毫米,有短梗,下垂,在莖上排成總狀花序,該花序在莖上端的頭狀花序排列略密集,位於莖中部的頭狀花序排列略疏鬆;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橢圓形,背面的中間部分暗褐色,被短柔毛,邊緣寬膜質,常有不規則的撕裂,中層、內層總苞片長橢圓形,近膜質,背面中部微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花序託凸起,半球形,具白色託毛;雌花10-15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枝長,叉端鋭尖;兩性花多層,40-60朵,孕育或內層不孕育,花冠管狀,下部略膨大,花冠檐部外面被短柔毛;雄蕊倒披針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叉口與頂端有睫毛。瘦果橢圓形,上端有不對稱的膜質冠狀邊緣。
花果期7-10月。 [1] 

褐頭蒿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3500米的荒漠草原、亞高山草原或草甸草原及礫質坡地。 [1] 

褐頭蒿分佈範圍

產甘肅(西部)、青海及新疆;生於海拔1 200-3 500米的荒漠草原、亞高山草原或草甸草原及礫質坡地。中亞也有。 [2] 

褐頭蒿主要價值

牧區為牲畜營養價值良好的飼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