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瓜猝倒病

鎖定
苦瓜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黴、德里腐黴引起的、發生在苦瓜的病害,育苗期易發病。受害植株出土不久的幼苗從地上部分倒伏,病部呈水漬狀凹陷,濕度大時病部腐爛,病部及附近地表長出白色絮狀菌絲體。 [1-2] 
苦瓜猝倒病往往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導致缺苗斷壟,影響用苗計劃。低温、高濕、土壤中含有機質多、施用未腐熟的糞肥等均有利於發病;苗牀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濕度偏大也易於發病。 [3] 
苦瓜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強管理,選擇地勢高燥、水源方便地塊,施用的有機肥要腐熟、均勻;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抗性;實行苗牀輪作等。當幼苗發病後,為控制其蔓延,還可以進行化學防治。 [3] 
中文名
苦瓜猝倒病
外文名
Balsam pear damping off
別    名
卡脖子、綿腐病
病    原
瓜果腐黴、德里腐黴
為害作物
苦瓜

苦瓜猝倒病病原特徵

苦瓜猝倒病病原為瓜果腐黴(學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和德里腐黴(學名:Pythium deliense Mours),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在CMA上菌叢白色綿狀,菌絲體發達,具分枝無隔膜,菌絲寬3~7微米;遊動孢子囊頂生,膨大成形狀不規則的姜瓣狀,萌發後形成球狀泡囊,泡囊內含遊動孢子8~29個,遊動孢子腎形雙鞭毛,休止時呈球狀,大小11~12微米;藏卵器頂生球狀,無色,大小19~36微米,雄器同絲或異絲生,近橢圓形;卵孢子球形光滑,不滿器,淺黃色,直徑17~28微米。 [1] 
瓜果腐黴

苦瓜猝倒病為害症狀

苦瓜猝倒病在苦瓜的育苗期易發病。苗期染病,露出土表的莖基部或胚軸中部初呈水漬狀,後變為黃褐色,病苗往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在地面上,病部變為黃褐乾枯或縮為線狀,濕度大的,病部附近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 [1] 

苦瓜猝倒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釐米表土層越冬,並在土中長期存活。翌春,遇有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營腐生生活的菌絲也可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侵染瓜苗引起腐黴猝倒病。田間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產出孢子囊及遊動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濺射傳播蔓延,病菌侵入後,在皮層薄壁細胞中擴展,菌絲蔓延於細胞間或細胞內,後在病組織內形成卵孢子越冬。 [1] 

苦瓜猝倒病流行規律

低温、高濕、土壤中含有機質多、施用未腐熟的糞肥等均有利於發病,苗牀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濕度偏大也易於發病。成熟期田間應嚴格控水,澆水時要絕對避免水淹瓜果,否則瓜果腐爛,易發生苦瓜綿腐病。此外,該病多發生在土壤潮濕和連陰雨多的地方,易與其他根腐病共同為害。 [1]  [3] 

苦瓜猝倒病防治方法

苦瓜猝倒病農業防治

  • 加強管理。選擇地勢高燥、水源方便,旱能灌、澇能排,前茬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地塊作育苗牀,牀土要及早翻曬,施用的有機肥要腐熟、均勻,牀面要平,無大土塊,播種前早覆蓋,提高牀温到20℃以上。 [3] 
  • 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抗性。幼苗出土後進行中耕鬆土,特別在陰雨低温天氣時,要重視中耕,以減輕牀內濕度,提高土温,促進根系生長。連續陰雨後轉晴時,應加強放風,中午可用草蓆遮陽,以防烤苗或苗子萎蔫。如果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燒燬,並在病穴撒石灰或草木灰消毒。 [3] 
  • 實行苗牀輪作。用前茬為葉菜類的陽畦或苗牀培育苦瓜苗。舊苗牀或常發病的地,要換牀土或改建新苗牀,否則要進行牀土消毒育苗。 [3] 

苦瓜猝倒病化學防治

  • 牀土消毒育苗。方法是:每平方米用甲基託布津苯來特或苯並咪唑5克,與50倍幹細土拌勻,撒在牀面上。也可用五氯硝基苯與福美雙(或代森鋅)各25克,摻在半潮細土50千克中拌成藥土,在播種時下墊上蓋,有一定保苗效果。 [3] 
  • 當幼苗發病後,為控制其蔓延,可用銅銨合劑防治,即用硫酸銅1份、碳酸銨2份,磨成粉末混合,放在密閉容器內封存24小時,每次取出銅銨合劑50克,兑清水12.5升,噴灑牀面。也可用硫酸銅粉2份、硫酸銨15份、石灰3份,混合後放在容器內密閉24小時,用時每50克兑水20升,噴灑畦面,每7~10天噴一次。 [3] 
參考資料
  • 1.    呂佩珂等.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續集 第2版[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0.10:98
  • 2.    郭普.植保大典[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10:389
  • 3.    張德珍.科技惠農一號工程 苦瓜高效栽培[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