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苞葉蘭屬

鎖定
苞葉蘭屬是植物界蘭科下的屬,陸生蘭,具塊莖;葉莖生;花單朵生於葉腋或葉狀苞片腋內,一般較大;中萼片與花瓣常靠合;唇瓣較大,不裂,基部有距;距末端2淺裂;蕊柱粗短;蕊喙褶疊;花粉塊2,粒粉質,由許多小塊組成,具短的花粉塊柄及粘盤。
約32種,分佈於非洲亞洲的熱帶地區,其中短距苞葉蘭B.galeandra(Reichb.f.)Summerh.長葉苞葉蘭B.henryi(Schltr.)Summerh.等2種,分佈在中國南部。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苞葉蘭屬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苞葉蘭屬
拼    音
bāo yè lán shǔ

苞葉蘭屬形態特徵

苞舌蘭屬植物
苞舌蘭屬植物(5張)
地生草本,極少為附生的。塊莖橢圓形或近球形,肉質,不裂,頸部生數條細長的根。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多枚葉。葉互生,常密生呈覆瓦狀,向上漸小成苞片狀;花序頂生,常具多數花,花苞片葉狀,常與花等長或長於花;花上舉或弓曲,直立伸展或少為斜展,倒置(唇瓣位於下方),玫瑰色、紫色、紫藍色、黃色或淡白色,常具紫色或紫藍色的細點或斑點;萼片離生,中萼片直立,多少凹陷;側萼片張開或多少反折,常較中萼片大;花瓣上舉或直立;唇瓣前伸或反折,常較萼片和花瓣長,基部舟狀,具囊或距,先端2裂或3裂,平的或側裂片反折,邊緣全緣;蕊柱粗短或纖細;花葯先端常鈍,2室,藥室平行,幾乎不延伸成管;花粉團2個,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短的花粉團柄和大而裸露的粘盤;蕊喙較大;柱頭1個,大;退化雄蕊2個,位於花葯基部兩側。 [2] 

苞葉蘭屬分佈範圍

苞葉蘭屬
苞葉蘭屬(5張)
約32種,分佈於熱帶非洲、南非和熱帶亞洲,主產於南非及馬達加斯加島。中國有2種。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香港、湖南和台灣。 [2] 

苞葉蘭屬下級物種

短距苞葉蘭Brachycorythis galeandra (Rchb. f.) Summerh.。
長葉苞葉蘭Brachycorythis henryi (Schltr.) Summerh.。 [2] 

苞葉蘭屬短距苞葉蘭

植株高8-30釐米。塊莖長圓形,長1.5-2釐米。莖直立,密生4-6枚葉,基部具2-3枚圓筒狀鞘。葉直立伸展,葉片橢圓形或卵形,有時為長圓狀橢圓形,長2-4.5釐米,寬0.7-2釐米,先端急尖;總狀花序疏散,具3-10朵花;花苞片葉狀,和葉等大或稍小,較花長很多;子房圓柱狀,扭轉,上部稍弓曲,連花梗長達1.5釐米;花較小,粉紅色、淡紫色或藍紫色;中萼片線狀披針形,長7.5毫米,基部寬1.5毫米,直立,先端急尖,具3脈;側萼片寬披針形,長達8毫米,基部寬3.5毫米,稍偏斜,先端鈍,具3脈;花瓣斜卵形,長6.5毫米,下部寬2.2毫米,先端稍鈍,具3脈;唇瓣近圓狀倒卵形,先端常微缺,長0.7-1.2釐米,寬0.6-1釐米,基部具短距;距圓錐狀,長3-6毫米,末端不裂。花期5-7月。
產於台灣、湖南(黔陽雪峯山)、廣東(英德、樂昌)、香港、廣西(陽朔、金秀大瑤山、羅城、崇左、龍勝、象縣、隆林、馬山、武鳴、桂平、昭平、賀縣)、四川(米易、木裏)、貴州(安龍、興義)、雲南(巍山)。生於海拔400-1800米的山坡灌叢下、山頂草叢中或溝邊陰濕處。印度東北部、緬甸、越南和泰國也有分佈。 [3] 

苞葉蘭屬長葉苞葉蘭

植株高(21-)24-54釐米。塊莖長圓形,長1.5-2釐米。莖直立,密生4-5枚葉,基部具2-3枚圓筒狀鞘;葉直立伸展,葉片長圓狀橢圓形,有時為橢圓形,長6-15釐米,寬2-4釐米,先端近急尖。總狀花序疏散,具4-10餘朵花;花苞片葉狀,和葉等大或稍小,較花長很多;子房圓柱狀,扭轉,上部稍弓曲,連花梗長約15毫米;花較大,白色或淡紫色;中萼片狹卵狀披針形,長13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鈍,具5脈;側萼片和中萼片等長,相似,稍偏斜,具5脈;花瓣偏斜,卵狀披針形,長12.5毫米,寬6毫米,先端鈍,具3-4脈;唇瓣較萼片和花瓣長且大得多,近圓形,先端不微缺,長1.5-2.5釐米,寬1.5-2釐米,基部具距;距近圓筒狀錐形,長6.5-15毫米,末端2淺裂,末端之上突然收縮,常鈎曲。花期8-9月。
產於雲南(蒙自、思茅、騰衝、景洪)、貴州(羅甸)。生於山坡林下或山坡開曠草地上,海拔700-23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佈。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