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苘麻子

(種子)

鎖定
苘麻子,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別名 [1]  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青麻、白麻。種子三角狀腎形。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常見於路旁、荒地和田野間。
中文名
苘麻子
外文名
SEMENABUTILI
別    名
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等
類    別
中藥
種子形狀
種子三角狀腎形
領    域
生命科學

苘麻子簡介

本品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本品呈三角狀腎形,長3.5~6 mm,寬2.5~4.5 mm,厚1~2 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絨毛,凹陷處有類橢圓狀種臍,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狀細紋。種皮堅硬,子葉2,重疊折曲,富油性。氣微,味淡。 [2] 

苘麻子形態特徵

苘麻子 苘麻子
一年生草本,高0.3~2m,全株密生絨毛狀星狀毛。葉互生,圓心臟形,直徑7~18cm,先端長尖,邊緣具粗鋸齒,葉脈掌狀;葉柄長。花單生於葉腋,花萼5裂,綠色;花瓣5,黃色,倒卵形,頂端平凹,基部與雄蕊筒合生;雄蕊多數,花絲基部連合成筒;心皮15~20,環列成扁球形,先端突出如芒。果實半圓球形似磨盤,密生星狀毛,成熟後形成分果。種子黑色。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採製: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打下種子。種子三角狀腎形,長3.5~6mm,寬2.5~4.5mm,厚1~2mm。含脂肪油,油中主成分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

苘麻子分佈範圍

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

苘麻子生長環境

苘麻子植物形態-苘麻
苘麻子植物形態-苘麻(5張)
常見於路旁、荒地和田野間。

苘麻子種子鑑別

性狀鑑別:種子三角狀扁腎形,一端較尖,長3.4-4mm,寬約3mm。表面暗褐色,散有稀疏短毛,邊緣凹陷處具淡棕色的種臍。種皮堅硬,剝落後可見胚根圓柱形,子葉摺疊呈W字型,胚乳與子葉交錯。氣微,味淡。以籽粒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扁長方形,有的分化成單細胞腺毛,壁稍厚,微木化。下皮細胞1列,略徑向延長,類長方形。柵狀細胞長柱形,長75-88μm,近外端處可見光輝帶,壁極厚,下部壁木化,上部壁非木化,有時可見線形胞腔,近1/3處胞腔膨大,內含細小球形結晶,加20%硫酸結晶不溶解,色素層細胞4-5列,扁長圓形,內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胚乳子葉細胞含脂肪油與糊粉粒,子葉細胞中另含少數草酸鈣簇晶
苘麻子 苘麻子
參考資料
  • 1.    張貴君主編,精編中草藥彩色圖譜,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02,第557頁
  • 2.    夏華玲,秦娜,趙新傑,趙治偉主編;王春秋,劉麗芳等副主編,常用中藥材薄層鑑別方法,鄭州大學出版社,2015.04,第2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