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拳

鎖定
苗拳,流傳於廣西桂北、貴州東南、湖南湘西的苗族民間的傳統拳種。 [5]  是盛行於苗族地區的一門傳統武術競技。 [6] 
以技擊動作為重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主要運動形式,具有攻防技擊含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注重內外兼修的傳統體育項目。 [4]  苗拳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 
2015年,城步縣蘭蓉鄉水源村的陳本兆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第六代苗拳傳承人稱號,頒發了榮譽證書。 [1] 
中文名
苗拳
別    名
城步苗拳 [2] 
苗族蚩尤拳 [4] 
別    名
苗家八合拳 [6] 
類    別
武術 [3] 
流行地區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花垣縣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 [1-5] 

苗拳起源及歷史

城步苗拳
城步苗拳拜師儀式 城步苗拳拜師儀式
城步早在東漢元嘉元年就有當地土著民族利用苗拳重創進攻雄溪竹絲洞之竇憲明漢軍的記載。在隨後的幾十次當地苗民起義中,城步苗民利用自己的苗拳與官兵作戰,並曾屢敗官兵。 [1] 
城步苗拳發源於少林派系的黑虎教,經陳氏歷代先祖不斷完善,於清初基本形成苗拳體系。 [2] 
湘西花垣苗拳
據苗拳“請師決”的咒語所言,該拳始於蚩尤。直到清乾隆年間,湘西自治州花垣縣麻慄場金牛寨的石志巖率苗民起義失敗後,隱居六里田寬衝(今三角巖鄉)授拳傳藝,形成比較系統的套路,定名苗拳。 [4] 
融水苗拳
據《廣西拳械錄》記載民國初期的苗族老拳師梁懷顯就擅長其祖上世代相傳的古老拳技,傳説該拳自唐代問世,傳到梁懷顯時,已有拳術、器械、對練等諸多的武術套路內容了。 [5] 

苗拳技術要領

苗拳城步苗拳

特點
城步苗拳基本功
城步苗拳基本功(2張)
苗拳特點是手法快,步伐穩,手法多,腿法少,拳型古老,拳架緊湊,動作弧度小,有“堂屋裏可練功,桌子上可打拳”之稱,動作樸實,以短制長,套路精緻,架勢清晰,出擊有力,注重實戰,一招致敵。 [2] 
講究基本功,樁法有坐樁、箭樁、丁字樁、玄樁、弓樁、馬步樁、掃堂腿樁,要決有“練拳先練樁,打拳不晃盪,拳到眼到快如風”等。 [2] 
城步苗拳
拳術
拳術套路有巖鷹抓雞拳、老虎背豬拳、黑虎掏心拳、猛虎下山拳、引蛇出洞拳;器械套路有黃牛撂尾棍、野豬造毛棍、姜公背劍棍、古樹盤根棍;鏜鈀類有太子打獵、苗王敬酒;此外還有鐵尺、銅鐧、火流星、雙刀、大刀等。 [2] 
器械
器械套路有黃牛撂尾棍、野豬造毛棍、姜公背劍棍、古樹盤根棍;鏜鈀類有太子打獵、苗王敬酒;此外還有鐵尺、銅鐧、火流星、雙刀、大刀等。 [2] 

苗拳湘西苗拳

結構嚴謹、短小精悍。動作樸實無華,技擊性強。金牛祖輩規定凡舞蚩尤拳的都要穿上獨特的古代苗拳服飾,即頭戴銅帽,身穿棕片甲,手腕套虎爪。金牛蚩尤拳大致有“勾鐮手”、“豬蹄捶”和“釘子錘”等四種怪異手形。 [4] 

苗拳融水苗拳

特點
是民國初年吸收了北拳中紅拳的技擊、猴拳的身形步法,豐富了苗拳的內容,從而形成了桂北苗拳。
架勢兇猛,動作靈活多變;取禽獸動作象立功架,取禽獸爭鬥的動作為技擊手段。部分拳術演練或實戰時還頭戴牛頭銅腳帽,身穿棕片軟鎧甲,腕套鋭利虎爪,以增強其防守性能和攻擊的殺傷力。
練功方法主要採取“矮樁”功,即兩腿分開屈膝全蹲,站最矮的馬步樁和“走套路樁”,按套路中最基本的步型,步法、身形、身法結合多種手法在“矮樁”中反覆練習,練至身體敏捷靈活。
拳理在攻擊上主張“贅鉗寸關攻險關,脈傷血阻身熱寒”。以“把枷錐”(苗語,即“螯鉗手”)擊脈搏主要部位。其技擊手段彙集禽獸相鬥之形和用意,如“虎爪顯神威”“貓爪爪胸咽”“贅鉗鉗手鉗半邊”,等等。對付氣功深厚的對手,在攻擊上力主“彼方氣功練有根,平拳無法傷其身,須用豬蹄釘子錘,按穴打點最得功”和“疾痛氣必泄,功垮力必虛”等拳理。
拳術
現存的拳術套路有:矮拳、棍拳(即在同一套路中先演練棍術,後脱棍演練拳術)等。大都採用矮樁打法,以意運氣,連綿不斷,雙人和集體的對抗性套路,還有蘆笙伴奏。
器械
苗拳現存器械套路有:苗家單刀、苗家雙刀、苗棍、龍王擺尾雙刀等。
對練
苗拳現存對練套路有:對拳、跳長洛對技、老鷹抓雞式等。 [5] 

苗拳所獲榮譽

2013年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博覽會上,城步吊龍舞、苗拳、打禾雞通過了全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認證,進入國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城步苗拳獲得全國民運會金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