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類重要表現形式。它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和積澱下來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充分體現了人類共有的體育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
中文名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由存在方式和文化內涵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被各羣體或個人視為其文化財富重要組成部分的具有遊戲、教育和競技特點的運動技藝與技能,以及在實施這些技藝與技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器械、相關實物和空間場所。它既有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競賽程序、器械製作等身體運動內容,又有與各民族的社會特徵、經濟生活、宗教儀式、風俗習慣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現象,是一種“活態人文遺產”。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提出,是對這一類珍貴文化形態的搶救和保護,是對瀕危文化採取的一種記錄、保存、評估、拯救、起死回生和人類共享的一項文化工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應該包括以下幾種層次或範圍:
①現存原始土著民族的各種各類體育文化中的精華或代表性形態形式。
②一國中發達民族(或主體民族)的民間體育文化代表性形態和形式;
③一國中發達民族(或主體民族)的瀕危性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④一國中非發達民族(或非主體民族)的民間體育文化和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
⑤各個民族、各個種族特殊形式的瀕危狀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不受創造時間限制)。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功能

通觀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程和演變規律,對一定地域和人羣的歷史和社會生活發揮着巨大影響力和滲透力的功能系統,主要體現在健身、競技、娛樂、觀賞和教育等幾個方面。
①健身功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體育理論強調處理好動與靜、神與形、勞與逸三對基本矛盾的統一。數千年來,這一理論一直指導着人們的健身活動,而正是這種既科學又實用的生命整體優化觀,成為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健身功能的理論精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健身功能,是以追求個人與自然及社會實現最大限度地和諧一致為主要目標的,這也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主流,這一功能對中華民族整個傳統體育的發展和演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②競技功能。縱覽項目繁多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其競技性功能主要表現為兩種特點:一種是技藝本身所“與生俱來”的競技功能,如賽馬、摔跤等項目。另一種是原生態的娛樂性活動形式,在後來的發展中只要在技術上稍加改進即可成為競賽性項目。事實上,隨着現代競技體育的普及以及所帶來的影響,許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正在逐步競技化。這種競技性功能從某種角度來講,為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體壇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體現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民族性活動向國際性運動競賽方向轉折的新趨勢。
③娛樂功能。許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形式是各民族在生產勞作之餘獲取身心愉悦的非功利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參與者不僅在生理上獲得快感與舒暢,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達到愉悦與放鬆的目的。從簡單易行、隨意性較強的項目,到技藝精巧、有嚴格規則的競技;從因時因地、自由靈便的嬉耍,到配合歲時節令的大型文體生活廣場表演,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體育融匯於宗教禮儀、生產勞動、歡度佳節、言慶豐收之中,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娛樂性體現的更加充分。
④觀賞功能。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諸多的表現形式是融競技、戲劇、舞蹈、音樂因素等融為一體,使這些項目在具有民族特色、娛樂和健身特點的同時,更具有藝術欣賞的價值。這也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富有魅力和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説,觀賞性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項極具特色的功能,諸多項目所顯示的造型美、體態美、節奏美、和諧美、意境美以及服飾美,都極具觀賞性,令人歎為觀止,它是中華民族氣質、力量、情操的象徵。
⑤教育功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綜合性的民族文化,它包含着人們的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審美觀以及人們的行為模式,因此,每一類技藝形式自其產生起,都對教育有着重要的影響,許多技藝更成為了學校體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1] 
參考資料
  • 1.    王文章主編.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10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