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芳草鮮美

鎖定
芳草鮮美,意為: 芬芳的青草鮮豔美麗。出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作品名稱
芳草鮮美
作    者
陶淵明
作品出處
《桃花源記》
文學體裁
文言文

目錄

芳草鮮美出處

芳草鮮美
意為: 芬芳的青草鮮豔美麗。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東晉 陶淵明(選自《陶淵明集》)
原文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 yāo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weì)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芳草鮮美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諡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因此後來文學史上稱“田園詩人”。東晉漢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詩》《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着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他也是田園派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