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魔芋

鎖定
花魔芋(學名: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是天南星科、魔芋屬植物,塊莖扁球形,直徑7.5-25釐米,頂部中央多少下凹,暗紅褐色。葉柄長45-150釐米,基部粗3-5釐米。花序柄長50-70釐米,粗1.5-2釐米,色澤同葉柄。漿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黃綠色。花期4-6月,果8-9月成熟。 [1] 
分佈於東喜馬拉雅山區至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陝西、甘肅、寧夏至江南各省。 [2]  生於疏林下、林椽或溪谷兩旁濕潤地,或栽培於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有的地方與玉米混種。 [1] 
塊莖可加工成磨芋豆腐(又稱褐腐)供疏食。磨芋乾片含澱粉42.05%,澱粉的膨脹力可大至80-100倍,粘着力強,可用作漿紗、造紙、瓷器或建築等的膠粘劑。塊莖入藥能解毒消腫,灸後健胃,消飽脹。治流火、疔瘡、無名腫毒、瘰癧、眼鏡蛇咬傷、燙火傷、間日瘧、乳癰、腹中痞塊、疔癀高燒、疝氣等。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中毒後舌、喉灼熱、癢痛、腫大。民間用醋加薑汁少許,內服或含嗽,可以解救。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花魔芋
拉丁學名
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
別    名
魔芋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魔芋屬
花魔芋
命名者及年代
K.Koch,1858 [4] 

花魔芋形態特徵

花魔芋
花魔芋(10張)
塊莖扁球形,直徑7.5-25釐米,頂部中央多少下凹,暗紅褐色;頸部周圍生多數肉質根及纖維狀鬚根。葉柄長45-150釐米,基部粗3-5釐米,黃綠色,光滑,有綠褐色或白色斑塊;基部膜質鱗葉2-3,披針形,內面的漸長大,長7.5-20釐米。葉片綠色,3裂,Ⅰ次裂片具長50釐米的柄,二歧分裂,Ⅱ次裂片二回羽狀分裂或二回二歧分裂,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基部的較小,向上漸大,長2-8釐米,長圓狀橢圓形,驟狹漸尖,基部寬楔形,外側下延成翅狀;側脈多數,纖細,平行,近邊緣聯結為集合脈。 [1] 
花序柄長50-70釐米,粗1.5-2釐米,色澤同葉柄。佛焰苞漏斗形,長20-30釐米,基部席捲,管部長6-8釐米,寬3-4釐米,蒼綠色,雜以暗綠色斑塊,邊緣紫紅色;檐部長15-20釐米,寬約15釐米,心狀圓形,鋭尖,邊緣折波狀,外面變綠色,內面深紫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長1倍,雌花序圓柱形,長約6釐米,粗3釐米,紫色;雄花序緊接(有時雜以少數兩性花),長8釐米,粗2-2.3釐米;附屬器伸長的圓錐形,長20-25釐米,中空,明顯具小薄片或具稜狀長圓形的不育花遺墊,深紫色。花絲長1毫米,寬2毫米,花葯長2毫米。子房長約2毫米,蒼綠色或紫紅色,2室,胚珠極短,無柄,花柱與子房近等長,柱頭邊緣3裂。漿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黃綠色。花期4-6月,果8-9月成熟。 [1] 

花魔芋產地生境

分佈於東喜馬拉雅山區至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陝西、甘肅、寧夏至江南各省。 [2]  生於疏林下、林椽或溪谷兩旁濕潤地,或栽培於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有的地方與玉米混種。 [1]  花魔芋為半陰性植物,喜温暖,忌高温;喜肥怕旱、忌大風,在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故宜生長於溪谷、山溝、林下或林緣等濕潤環境。生長適温為20-30℃,超過35℃時地上部分生長即受抑制甚至倒苗,從而影響塊莖的生長。入秋,氣温低於12℃時,地上部分停止生長、枯萎。塊莖在0-3℃温庋下可安全越冬。 [5] 

花魔芋生長習性

全年生長期為200天。花魔芋營養植株的發育可分為幼苗期、換頭期、塊莖膨大期和塊莖成熟期4個階段。幼苗期包括髮根、發芽、葉片抽展及塊莖的初期生長,發生在4-6月份。7月份前後是換頭期,此時種芋養分消耗殆盡而幹縮,新舊塊莖更替,植株生長由異養轉為自養。7-8月進入塊莖膨大期。9月以後塊莖膨大速度減慢,10月之後塊莖完全成熟,植株枯倒,塊莖成熟期結束並轉入休眠。花魔芋植株需經過4-5年栽培才能開花。待花植株的塊莖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翌年春夏抽葶,只長出1枝肉穗花序而不形成葉子。花葶出土到開花約需35天時間,花期通常7-10天,花後多數不能結實。 [5] 

花魔芋栽培技術

花魔芋選地整地

花魔芋生產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微酸性砂壤土以及半陰半陽的避風蔭涼地。除林間隙地、溪邊谷地、房前屋後之外,也可種植於果園、桑園、人工育林地以及與玉米等作物套種。但前作是辣椒和煙草的田塊則不宜栽種。花魔芋下種前應翻地深達25-30 釐,每畝施1500千克腐熟堆肥入土,並做好高畦以利排水。在病害多發地每畝可施用2千克50%多菌靈和1千克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5] 

花魔芋種植方法

花魔芋的種植時間因各地平均氣温不同略有先後,在中國浙江臨安的西天目山以清明至穀雨間下種為宜。種植過早容易爛種,過遲則因縮短生長期而導致減產。種芋應選擇 “口平、窩小”,頂芽粗壯、表皮光滑無病斑的芋頭型塊莖。塊莖應按大小等級分開下種,以免因植株大小與葉面疏密不當而影響發育。如選用每塊100克重塊莖作種,株行距以3釐米×50釐米為宜;若選用250克重塊莖作種,則以株行距50釐米×66釐米種植,種芋下種前可用40%甲醛 200-250倍液浸種15分鐘消毒。若在15-20℃温度、75%左右相對濕度條件下催芽15天,可提早打破休眠。下種的深度為種芋平均直徑的2-3倍,下種後覆蓋5-6釐米厚的細土,並蓋稻草以利保濕,並可防止土壤板結。 [5] 

花魔芋田間管理

花魔芋的種植已從傳統的零星栽種狀態改變為成片種植。因為作物羣體易引起病蟲感染和蔓延,所以田間管理須加強中耕除草,施肥遮蔭及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5] 
中耕除草一般在施肥之前進行。由於花魔芋根系淺,所以除草要早,一般只能用手拔除。鬆土只能用竹籤,以免損傷根系和枝葉。 [5] 
施肥的基本原則是旌足基肥並巧施追肥,一般基肥用量佔總施肥量的70-80%。肥料以鉀肥為主,防止偏施氮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追肥的時間及數量可靈活掌握。一般在展葉初期(4月底)施第一次肥,以後當80%苗株展葉後重施苗肥,當花魔芋開始形成塊莖時需肥劇增,應及時追施塊莖膨大肥,9月上旬追施壯蔸肥推遲倒苗,以促進塊莖膨大。花魔芋下種時施用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人糞尿、廄肥、餅肥)3000-3500千克,追肥以速效肥為主,人糞尿分解迅速,易被吸收,適宜用作追肥。此外也可適當追施化肥。 [5] 
花魔芋是半陰性植物,最忌強烈而持久的直射光。盛夏季節當葉面温度高達40°C以上時會產生日灼,隨之很快會發生真菌性病害從而導致減產。所以必須採取適當的遮蔭措施。實踐證明花魔芋最適廕庇度為40-60%。除了在栽培中採用間作和套作等簡便有效的廕庇方式外, [5] 
還可以在葉面上覆蓋麥稈,青草以減弱日照強度。為防止夏天地温過採用地表鋪草的方法降低地温。 [5] 

花魔芋病蟲防治

病蟲害的發生會直接影響花魔芋產量。特別在原地連續栽培或栽培過密時易感染病蟲害,因此應採取預防為主及綜合防治的原則。 [5] 
花魔芋病害可分為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線蟲病及病毒病;蟲害有甘薯天蛾豆天蛾和夜盜蛾等幼蟲的危害。為害較大的病害有白絹病軟腐病。自絹病是由白絹薄膜革菌浸染所致,發病時近地面的葉柄基部出現水漬狀暗褐色斑,3-5天即可長出白色菌絲,7-10天菌絲可在葉柄基部擴展成一圈,引起植株倒伏。可將花魔芋與禾本科作物輪作,使用充分腐熟的基肥,下種前深耕土壤以減少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可在葉柄基部及土壤中施用代森銨或多菌靈等藥劑,為防止此病蔓延應及時拔除和燒燬病株。花魔芋的另一病害是軟腐病,由歐氏桿菌屬細菌侵染而發生。受害植株的葉片及塊莖會變軟發黑腐爛,散發酒味,發病嚴重時可引起成片倒伏。軟腐病一般由種芋或土壤傳染。病菌往往從傷口侵入。防治措施應加強栽培管理,如深耕整地、採用深溝高畦栽培和排水防澇可減少發病率。此外,由於豆天蛾和夜盜蛾的幼蟲會咬傷花魔芋植株引發軟腐病,所以要及時防治蟲害,可用人工捕殺或用敵百蟲1000倍液噴治,對種芋噴灑殺菌藥劑可防治病害的發生。 [5] 

花魔芋主要價值

塊莖可加工成磨芋豆腐(又稱褐腐)供疏食。磨芋乾片含澱粉42.05%,澱粉的膨脹力可大至80-100倍,粘着力強,可用作漿紗、造紙、瓷器或建築等的膠粘劑。 [1] 
塊莖入藥能解毒消腫,灸後健胃,消飽脹。治流火、疔瘡、無名腫毒、瘰癧、眼鏡蛇咬傷、燙火傷、間日瘧、乳癰、腹中痞塊、疔癀高燒、疝氣等。全株有毒,以塊莖為最,中毒後舌、喉灼熱、癢痛、腫大。民間用醋加薑汁少許,內服或含嗽,可以解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