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郎道

鎖定
按照通行的説法,花郎道是朝鮮古代武術跆拳道的前身。新羅時代一個叫花郎的士兵憑藉這種武術一戰成名,被新羅國王召進王宮表演,賜名“花郎道”,在軍隊中推廣。李成桂建立朝鮮後,推崇儒家,不主張武力,花郎道逐漸沒落。二十世紀初經由流亡中國的朝鮮武術家改革,演化成跆拳道。但由於時代的變化,花郎道與跆拳道有極大不同,如跆拳道以高腿踢法為主,但是花郎道主張腿不過膝。
中文名
花郎道
含    義
朝鮮古代武術
時    代
新羅時代
發    展
在軍隊中推廣

花郎道歷史淵源追溯

花郎道 花郎道
在創辦人Joo Bang Lee(音譯:李宙方)所留下的資料中顯示他把這種來自古代朝鮮半島王朝的古傳武術稱為“HWA RANG(花郎)”,而“HWA RANG DO(花郎道)”按資料中所説則是一九六零年Joo Bang Lee對自己基於花郎這種古傳武術所創的武術體系的命名。一九六七年,應韓國政府要求創辦了“花郎道”的創始人Joo Bang Lee組建了大韓民國武術聯合會並於一九六八年舉辦了標準化韓國武術博覽會。而在這同一時期韓國合氣道之父Choi Yong Sul(音譯:崔勇述)授予了Joo Bang Lee韓國合氣道黑帶八段的段位,這也是韓國合氣道段位體系當中的最高段位。但由於大韓民國武術聯合會的管理階層之間發生了的相當大矛盾,該聯合會在這次標準化韓國武術武術博覽會召開之後不久就解散了。之後Joo Bang Lee開始把自己注意力及事業發展重心全部集中在“花郎道”在韓國本土的發展上,並於後來創立了韓國花郎道聯盟。一九六八年Joo Bang Lee把自創的“花郎道”介紹到美國本土,並於一九七二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世界花郎道聯盟”。而到了一九九零年Joo Bang Lee又為“花郎道”另外發展了一套相應的輔助體系,並將其稱為“TAE SOO DO(太手道)”。太手道創立的初衷是為了把花郎道介紹給更多的沒有武術基礎的民眾,讓其學習後作為自我應急反應和自我防衞之用。而由於一九六八年的舉行的標註化韓國武術博覽會,花郎道開始被泰國人加以關注、學習;其後更被帶回國內;且其自身技法被泰拳界負責改革的有識之士看中,將其分別拆解按需要分別通過截拳道、中國功夫等功夫格鬥術融合進現代及古代泰拳的技法體系當中。當中包括融入古代泰拳當中的花郎道對腿法的反擊、對拳法的反擊、對抓法的反擊、摔法與投技、短棍格鬥與擒敵技術、呼吸法等,還有融入現代泰拳當中的拳法與腿法、徒手奪槍技術及格擋反擊等。

花郎道格鬥技

花郎道是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新創立的綜合格鬥技,它包括了站立技(踢、打、摔、拿,拋擲,投技)及地面技(關節技,寢技)。綜合性很強。其技術技法主要有:短棍格鬥與擒敵技術,徒手奪槍技術,對腿法的反擊,對拳法的反擊,對抓法的反擊,摔法與投技,短刀格鬥與飛刀技術,格擋反擊,拳法與腿法,呼吸法等。

花郎道花郎道演變

花郎道簡述

在防身自衞界,大家談論最多的是綜合格鬥術。在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的賽台上,各種技術爭奇鬥豔。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綜合格鬥術迎來了一代代賽壇新秀和年輕的觀眾。在電視新聞界還沒來得及將他們關注的鏡頭對準格鬥賽台時,南韓大地上就已經興起了一種新的無限制格鬥術——花郎道。

花郎道發展

花郎道來源自韓國古老的花郎騎士家庭的武術和醫學理念,由空手道、跆拳道、合氣道及柔道黑帶界所敬仰的李方哲博士在二十世紀中期創編成型。花郎道緊緊圍繞打鬥技術的需要而創編。當其他武術的在拳打交替上顯示自己功夫的威力時,花郎道的習練者則通過空中出拳或出腿、地上鎖絆、摔拿作為自己的打鬥策略。
李方哲的長子李特振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將花郎道進一步完善。他説“當花郎道初到美國時,大家都想了解花郎道是如何運用拳腳的。大放異彩的打鬥動作吸引了很多人來學習,所以我父親重新調整授課的內容;將內容進行等級劃分以便這種源自韓國的功夫能夠適應新的土壤。”
他繼續説:“後退,然後摔拿並不是非常盛行的技術。對功夫感興趣的人們想學真功夫,也希望所學的功夫優雅漂亮。説到踢你想到的是踢的力量而沒有感受到動作,但是制敵術卻要求你能夠欣賞這種動作。倒地擒拿,很大程度上看起來並不令人興奮。對此,看一看終極格鬥比賽的規則變化就能夠明白。因為觀眾更需要看得見的興奮,所以,如果雙方在比賽中動作很少就倒地了,比賽的贊助人就會要求重新開始站立式的打鬥。”所以説花郎道是一項非常全面的格鬥技術。

花郎道其它格鬥技

以下是跆拳道中對於花郎道的通行説法。與花郎道是不同的。
跆拳道古稱跆跟、花郎道,是起源於古代朝鮮的民間武藝。早在公元六八八年,新羅王國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統一之後整個國家變得經濟繁榮、百業興旺,並且建立了一種“花郎制度”。到了真興王時期,新羅王國便創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組織形式,即將年輕人組織到一起進行武藝鍛鍊。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臨陣無退、殺身有擇”,以此磨鍊人的意志、鍛鍊人的體魄並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戰士。在一本描寫新羅風俗習慣的書《帝王韻記》中,記載着跆拳道的前身即跆跟、花郎道的活動。
公元九三五年,後高句麗的軍隊推翻了新羅王朝並建立了高麗王朝。士兵們的戰鬥力來自平日的訓練和對跆拳道的喜愛,他們平時常常用拳掌擊打牆壁或木塊以磨鍊手部的攻擊能力。十分喜愛徒手搏鬥的忠惠王曾專門邀請臂力過人、武功超眾的士兵金振都到宮廷表演手搏技藝,使跆拳道聲望大震並日漸被廣大高麗民眾所接受。一三九二年高麗王朝被李朝取代,但高麗王朝留下的武功及跆拳道卻沒有得到李朝足夠的重視。不過在民間,這一搏鬥技擊活動卻始終沒有停止。而在一七九零年彙編成書的朝鮮李氏王朝《武藝圖譜通志》中則收錄了有關“手搏”、“跆跟”等武藝的技術與方法以及動作圖解和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並將很多技擊性很強的武術技藝融會到跆拳道的技法之中。
一九一零年日本侵佔朝鮮後,建立了親日的殖民政府;在親日的當權者及宗主國當權者的指示下,殖民地政府曾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文化活動,而跆拳道自然在劫難逃;至於那些練習花郎道或者跆跟的愛好者們為了避免被當局逮捕,於是便十分自動自覺的在朝鮮境內銷聲匿跡。還有一些不甘寂寞又或者被生活逼迫的人則遠離國土,來到中國或日本謀生;由於到異鄉謀生的關係,他們也同時把跆拳道的技術延續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將其與中國武術和日本武道交融與結合,孕育了新的技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自衞術再度興起,從異國他鄉迴歸故上的朝鮮人也將各國的武道技藝帶回本國,並逐漸將其與跆拳道的武道技藝融為一體形成了跆拳道體系。一九五五年崔鴻熙將軍正式將跆跟與花郎道與自己所學的空手道部分一起並稱為朝鮮半島的自衞術為“跆拳道”。
一九六六年第一個與跆拳道有關的國際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成立。為了適應國際重大比賽,跆拳道的技術在不斷地變革和發展。
當然,跆拳道動作似乎不像以前那樣圓滑流暢,也不似以前那樣重視運動中身體的平衡。然而對當今跆拳道技術的檢驗並不在它的外觀,而是在於實戰之中。具體地説,就是在實戰對抗中或在大街上遭受襲擊被迫自衞的情形下,新型跆拳道的技術無疑要比拘於形式的老技術更勝一籌。
時代是不斷變化的,隨着它的變化,跆拳道也將不斷地發展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