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橋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下轄街道)

鎖定
花橋街道,隸屬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地處新津區城東部,東與普興街道金華鎮隔楊柳河相望,南與鄧雙鎮岷江阻隔,西與興義鎮由金馬河相隔,西南與五津街道隔金馬河、羊馬河、西河與五津鎮眺望,北與花源街道接壤, [2]  街道行政區域面積33.6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花橋街道户籍人口30299人。 [3] 
1983年7月,析置花橋鄉。1988年3月,鄉改鎮。2009年,增設花橋街道。 [2]  2019年,撤銷花橋鎮,設立花橋街道,以原花橋鎮的行政區域為花橋街道的行政區域。 [1]  截至2020年6月,花橋街道轄2個社區、6個行政村, [4]  花橋街道辦事處駐白鶴東路1號。 [1] 
2011年,花橋街道財政總收入2856萬元,比上年增長4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1萬元,比上年增長48.1%。人均財政收入9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23元。 [2]  截至2019年末,花橋街道有20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27個。 [3] 
中文名
花橋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510118003000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
地理位置
新津區城東部
面    積
33.6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白鶴東路1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143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A
人    口
30299人(2019年)

花橋街道歷史沿革

乾隆元年(1736年),屬長樂鄉二支。
民國二年(1913年),屬東二區二段。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橋津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花橋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鎮改鄉。
1950年4月,屬第二區。
1954年3月,劃歸第一區,五津鄉的鄉村部分劃歸花橋鄉;同年8月,羣力、柳溪2村劃歸和平鄉。
1956年,2村劃入。
1958年,花橋、中興、花園3鄉合併為花橋公社(聯社)。
1959年,花橋場鎮劃歸花橋公社。
1961年,中興、花園2鄉析出。
1963年4月,析置花橋場鎮。
1966年1月,劃歸花橋公社。
1983年7月,析置花橋鄉。
1988年3月,鄉改鎮。
2009年,增設花橋街道。 [2] 
2019年,撤銷花橋鎮,設立花橋街道,以原花橋鎮的行政區域為花橋街道的行政區域。 [1] 

花橋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花橋街道轄金橋、黃桷樹、方井、焦嚴、龔巷、筒車、馬王、蔡灣、長春9個村(居)民委員會;設98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花橋街道轄2個社區、6個行政村, [4]  花橋街道辦事處駐白鶴東路1號。 [1] 
花橋街道區劃詳情
黃桶樹社區
金橋社區
焦嚴村
蔡灣村
筒車村
馬王村
長春村
方井村

花橋街道地理環境

花橋街道位置境域

花橋街道地處新津區城東部,東與普興街道金華鎮隔楊柳河相望,南與鄧雙鎮因岷江阻隔,西與興義鎮由金馬河相隔,西南與五津街道隔金馬河、羊馬河、西河與五津鎮眺望,北與花源街道接壤, [2]  街道行政區域面積33.6平方千米。 [3] 

花橋街道地形地貌

花橋街道地處岷江沖積性平原,地勢平坦。 [2] 

花橋街道氣候

花橋街道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終年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春温多變時冷熱,夏無酷暑降水多,秋雨綿綿日照少,冬無嚴寒多雲霧。多年平均氣温16.4℃。無霜期年平均29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50.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76.8毫米。 [2] 

花橋街道水文

花橋街道境內河道屬岷江水系,有金馬河、楊柳河2條主要河流,主要灌溉渠為石馬堰支渠。 [2] 

花橋街道自然災害

花橋街道的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旱災、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98年7月5~6日,因發生連續暴雨,總降水量高達213.4毫米,其中5日為122.7毫米,加之温江、雙流兩地特大暴雨的下泄洪水,縣內沿楊柳河的花源、興樂、黃渡、花橋、普興、金華6個鄉鎮的24個村遭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洪災襲擊。 [2] 

花橋街道人口

2011年末,花橋街道轄區總人口291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01人,城鎮化率16%。另有流動人口7048人。總人口中,男性14936人,佔51.2%;女性14225人,佔48.8%;14歲以下2722人,佔9.3%;15~64歲21597人,佔74.1%;65歲以上4842人,佔16.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070人;有藏、彝、回等少數民族,共91人。其中藏族45人,彝族27人,回族18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9.5‰,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68人。 [2] 
截至2019年末,花橋街道户籍人口30299人。 [3] 

花橋街道經濟

花橋街道綜述

2011年,花橋街道財政總收入2856萬元,比上年增長4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1萬元,比上年增長48.1%。人均財政收入9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23元。 [2] 
截至2019年末,花橋街道有20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27個。 [3] 

花橋街道農業

2011年,花橋街道有耕地面積1.7萬畝。
2011年,花橋街道農業增加值11258萬元,比上年增長16%。
花橋街道的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0878噸,其中水稻8198噸,小麥2144噸。
花橋街道的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蔬菜等。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5700畝,產量2280噸;蔬菜種植面積3700畝,產量10708噸,主要種類有萵筍、豇豆、茄子、蘿蔔、白菜等。
花橋街道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50萬羽,上市家禽3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2300萬元。
花橋街道的漁業以養殖草魚、鯽魚、鯉魚、鱅魚為主。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700畝,漁業總產值960萬元。
2011年,花橋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10輛。 [2] 

花橋街道工業

2011年,花橋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職工71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30%。 [2] 

花橋街道商業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商業網點14個,職工50人。
2011年,花橋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2] 

花橋街道交通運輸

2011年,花橋街道有成樂城際鐵路過境,境內長11千米;108國道、103省道過境。縣級公路1條,長2千米;鄉村道路31條,總長44.6千米。貨運汽車200輛。 [2] 

花橋街道社會事業

花橋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綜合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鎮、村(社區)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藏書2.5萬冊;檔案室3個,建築面積60平方米。文化宣傳隊10個,會員500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十字繡、絲網花、手工串珠、腰鼓、霸王鞭、秧歌舞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職人員200人,年演出4場次,觀眾2000人次。 [2] 

花橋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公立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00人,專任教師44人;小學1所,在校生960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中學1所,在校生489人,專任教師71人。 [2] 

花橋街道科技事業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165人。 [2] 

花橋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公立衞生院1個;病牀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639.2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7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2人。
2011年,花橋街道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6794人次,出院病人2606人次。 [2] 
花橋街道深入開展“週末清潔家園迎軍運”行動

花橋街道體育事業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大型體育場1個。80%的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0%。 [2] 

花橋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花橋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户,人數25人,支出9萬元,月人均300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人次,支出1500元;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5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2户,人數324人,支出70萬元,月人均18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0人,支出60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0人,支出3.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0人次,共支出2.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280人次,支出5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3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05萬元。全年接受捐贈物資折款4萬元;福利企業1個。新增就業人員16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6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700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9000人。 [2] 

花橋街道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83年,花橋街道的花橋廣播站開設自辦節目,廣播覆蓋率100%。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光纖電視用户16180户。 [2]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9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9個;固定電話用户500户,移動電話用户1萬户,寬帶接入用户1000户。 [2] 
  • 給排水
2011年末,花橋街道有自來水廠1座;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000噸。 [2] 

花橋街道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花橋街道因人民政府設於花橋場而得名。花橋場原名肇興場,因場中有飾花紋之橋,於明末更名花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