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津街道

鎖定
五津街道,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地處新津區中南部,東與花橋鎮相鄰,東南與鄧雙鎮接壤、與金華鎮隔岷江相望,西南與永水興鎮毗鄰,西與新平鎮相連,北與文井鄉為鄰,東北與興義鎮隔金馬河相望。街道辦事處駐地距成都市區30千米。 [1]  區域總面積21.9平方千米。 [1]  2011年末,原五津鎮轄區總人口7.93萬人。 [1] 
民國元年(1912年)廂聯保。2004年,增設五津街道。2005年,增設農村社區。 [1]  2014年,撤銷五津鎮,設立五津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與駐地不變。截至2021年10月,五津街道轄11個社區、1個行政村。 [2]  街道辦事處駐五津西路83號。 [1] 
2011年,原五津鎮財政總收入15245萬元,比上年增長6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39萬元,比上年增長39.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039萬元,增值税1385萬元,企業所得税689萬元,個人所得税3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0%、113.7%、2.1%、54.6%。人均財政收入19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94元。 [1] 
中文名
五津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510132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
地理位置
新津區中南部
面    積
21.9 km²
下轄地區
11個社區、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五津西路83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143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車牌代碼
川A
人    口
7.93萬人(截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

五津街道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廂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聯保改鎮。
1950年4月,屬第一區公所。
1954年3月,設城關區。
1956年,設城關鎮。
1960年,更名新津鎮。
1962年,更名城關鎮。
1959年,五津場鎮、鄧公場場鎮數度劃入、析出城關鎮。
1980年11月,更名委武陽鎮。
1992年6月,順江鄉4個行政村劃入。
1992年10月,更名五津鎮。
1997年7月,太平、鄧雙、永興辦事處析出。
2001年,城區始建社區。
2004年,增設五津街道。
2005年,增設農村社區。 [1] 
2014年,撤銷五津鎮,設立五津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與駐地不變。

五津街道行政區劃

1954年3月,城關區轄城廂鎮城鎮4居民委員會。
1980年11月,委武陽鎮轄5居民委員會。
1992年10月,五津鎮轄武陽鎮、永興鎮、順江鄉、太平鄉、鄧雙鄉。
1997年7月,五津鎮轄12行政村、5城鎮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原五津鎮轄復興、郡江、南江、城北、城西、撫江、紅石、橋津、古家、平崗、吳店、臨江、文武13個村(居)民委員會;設110個居民小組,34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五津街道轄11個社區、1個行政村:壽阝江社區、會南江社區、會城北社區、會城西社區、撫江社區、會紅石社區、會城東社區、會吳店社區、會平崗社區、古家社區、會文武社區、會臨江村。 [2]  街道辦事處駐五津西路83號。 [1] 

五津街道地理環境

五津街道位置境域

五津街道地處新津區中南部,東與花橋鎮相鄰,東南與鄧雙鎮接壤、與金華鎮隔岷江相望,西南與永水興鎮毗鄰,西與新平鎮相連,北與文井鄉為鄰,東北與興義鎮隔金馬河相望。街道辦事處駐地距成都市區30千米。 [1]  區域總面積21.9平方千米。 [1] 

五津街道地形地貌

五津街道地勢平坦,從北到南略有傾斜,西北高、東南低。 [1] 

五津街道氣候

五津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其特點是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濕多變,秋多綿雨。多年平均氣温16.4℃,1月平均氣温5.7℃,7月平均氣温25.6℃。無霜期年平均29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50.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76.8毫米。 [1] 

五津街道水文

五津街道境內主要河道有金馬河、羊馬河、西河、南河,均屬岷江水系。 [1] 

五津街道自然災害

五津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暴雨、乾旱、寒潮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4年7月29日,自7月28日23時30分開始,連續32小時下傾盆大雨,電閃雷鳴,雨量達445.2毫米。南河、西河、金馬河、羊馬河彙集洪水,造成內澇嚴重,洪水交織時間長達36小時以上,30日凌晨4時出現最大洪峯達9000多個流量,29日22時五津鎮全城被淹,時間長達30多個小時。全城水淹深度普遍達1.6米以上,有的地方水淹深達4米以上。全鎮總户數435户,總人口14805人,被淹3935户,人口達13397人其中重災户1357户,人口6058人。被淹房屋4904間,152900平方米(其中沖走房屋46間,損失金額4.44萬元;全塌房屋26間,價值2.33萬元;危險房屋2645間,損失金額28.76萬元;損壞房屋650間,損失金額達21.1萬元)。沖走沖壞衣物損失金額42.15萬元。洪水中死亡2人,傷124人。 [1] 

五津街道自然資源

五津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0.7萬畝。 [1] 

五津街道人口

2011年末,原五津鎮轄區總人口7.9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9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7362人。總人口中,男性39673人,女性39577人;14歲以下8900人,15~64歲61284人,65歲以上9066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9萬人;有藏、蒙古、回等15個少數民族,共277人。其中藏族4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7%;蒙古族37人,佔13.4%;回族34人,佔12.3%。2011年,原五津鎮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21人。 [1] 

五津街道經濟

五津街道綜述

2011年,原五津鎮財政總收入15245萬元,比上年增長6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39萬元,比上年增長39.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039萬元,增值税1385萬元,企業所得税689萬元,個人所得税3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0%、113.7%、2.1%、54.6%。人均財政收入19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94元。 [1] 

五津街道農業

2011年,原五津鎮農業總產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4%。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原五津鎮生產糧食4063噸,其中水稻2730噸,小麥881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油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838畝,產量5424噸,主要品種有茄子、生薑、蘿蔔、白菜、青筍等;油菜子產量316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五津鎮生豬飼養量14936頭,年末存欄6872頭;羊飼養量591只,年末存欄230只;牛飼養量126頭,年末存欄80頭;家禽飼養量59.9萬羽,上市家禽53萬羽。2011年,原五津鎮生產肉類2273噸,其中豬肉1006噸;禽蛋352噸,鮮奶326噸;畜牧業總產值0.4億元。 [1] 

五津街道工業

2011年,原五津鎮初步形成以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的四川新津工業園入園企業178家,其中規模企業79家,世界500強企業1家,知名品牌4個。 [1] 

五津街道商貿

2011年末,原五津鎮有商業網點79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1] 

五津街道電信業

2011年,原五津鎮郵政業務收入300萬元。 [1] 

五津街道社會事業

五津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五津鎮有公立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890人,專任教師63人;小學4所,在校生6139人,專任教師39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538人,專任教師36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106人,專任教師314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2700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所。 [1] 

五津街道科學技術

2011年末,原五津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72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47人,經營管理人才412人,技能人才542人,農村實用人才125人。 [1] 

五津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五津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面積500平方米;文化宣傳隊20個,成員1200餘人;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4個,演職人員800人。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00人;劇院1座,座位400個,年演出15場次,觀眾4500人次;電影院1座,座位400個,年放映3600場次,觀眾3萬人次公共圖書室13個,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藏書6萬冊。 [1] 

五津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五津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2個,其中二級甲等、乙等醫院各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衞生院1個;病牀54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6.8張,固定資產總值1.6億元。專業衞生人員1016人,其中執業醫師312人,執業助理醫師32人,註冊護士46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2.8人。2011年,原五津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4.2萬人次,住院手術5425台次,出院病人3.6萬人次。2011年,原五津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85.9/10萬,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6.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萬人,參合率達99.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8.1‰、5.91‰、3.81‰。 [1] 

五津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原五津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86户,人數742人,支出195萬元,月人均219元;城市醫療救助1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22人次,共支出2.5萬元;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65人次,支出5.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2户,人數184人,支出7萬元,月人均13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3人,支出11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人,支出7.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5人次共支出51.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人次,支出0.6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750人,緊急轉移安置506人,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6人。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5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萬元,使18人(次)困難羣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83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5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年末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4萬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8669元,比上年增加1642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0579元,比上年增加1865元。 [1] 

五津街道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五津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千米,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5家,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户3萬户,移動電話用户9.9萬户,寬帶接入用户2.9萬户。 [1] 

五津街道交通運輸

五津街道境內有108國道、103省道過境,其中108國道境內長4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邛崍市;103省道境內長2.5千米,雙向6車道,通往眉山市彭山縣。縣級公路6條,總長19.8千米;鄉村道路14條,總長24.1千米。 [1] 

五津街道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唐垂拱二年(686年),新津縣治由皂裏江東岸(今新津機場內)遷今址,原址俗稱舊縣,也稱五津。“五津”取於初唐詩人王勃名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並因其曾為縣治所在地,縣城故於1992年以五津命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