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之圓舞曲

(柴可夫斯基創作的圓舞曲)

鎖定
《花之圓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第三部舞劇《胡桃夾子》中的著名圓舞曲,是作為歡迎和歌頌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瑪麗的熱烈氣氛達到高潮時演奏的。這首圓舞曲不僅是這部舞劇中的重要樂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許多圓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時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傑作之一。 [1] 
中文名
花之圓舞曲
外文名
Waltz of the Flowers;Valse des fleurs;flower waltz
作    者
柴可夫斯基
創作年代
1891-1892年
分    類
舞劇
相關舞劇
《胡桃夾子》

花之圓舞曲作品內容

柴可夫斯基舞劇《胡桃夾子》音樂中最為著名的是《花之圓舞曲》,選自舞劇第二幕中糖果仙子與眾仙女羣舞時的音樂,經常單獨演出。豎琴的華麗流暢的序奏之後,圓號以重奏形式奏出圓舞曲主題,旋律如歌,表現出糖果仙子與仙女們輕盈婀娜的舞姿,在單簧管相呼應的獨奏之後,樂曲的主題抒情而優美。 [2] 

花之圓舞曲創作背景

《花之圓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第三部舞劇《胡桃夾子》中的著名圓舞曲。在整部舞劇音樂尚未完成的1892年3月,柴可夫斯基突然接到聖彼得堡俄羅斯音樂協會要舉行他的作品演奏會的計劃,並要他發表新作。當時忙得不可開交的柴可夫斯基尚未完成的《胡桃夾子》的音樂裏選出幾段,用《舞蹈組曲》(作品71a)的曲名發表了。這就是現在經常聽到的《胡桃夾子組曲》。在當年3月19日舉辦的音樂會上,這部組曲受剄歡迎。《胡桃夾子組曲》共選用八首樂曲,這首《花之圓舞曲》在組曲中是壓卷之作,而在舞劇中是在第二幕裏出現。現在,《花之圓舞曲》不僅在舞劇《胡桃夾子》的全曲或選曲或組曲的唱片中都可以聽得到,而且也可以聽到單獨錄製的唱片。甚至還出版了兩張一套的《花之圓舞曲——“柴可夫斯基的故事”》
《花之圓舞曲》是作為歡迎和歌頌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瑪麗的熱烈氣氛達到高潮時演奏的。這首圓舞曲不僅是這部舞劇中的重要樂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許多圓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時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傑作之一。

花之圓舞曲作品賞析

全曲的結構是帶再現的三部曲式(ABA)。
樂曲開頭的序奏猶如全曲的模板,先由管樂器用重奏的方式唱出圓舞曲主要主題(a)的變體,繼之是柔和美麗的豎琴分解和絃的流水般的歌唱。管樂器開頭的音調再現時,把主題(b)前長後短的下行音調特點也呈示出來了。接着又是一大段豎琴柔和的跳動,柔美的琴聲表現了這首圓舞曲的主要色調。
(A)的部分:在絃樂奏出三拍子的圓舞曲節奏後,由四支圓號以重奏的方式從容地奏出這首舞曲的第一個主題。這是為歡迎貴賓——瑪麗——的場面譜寫的音樂。用圓號以柔和如歌的表情輕輕奏出的,因此音樂既優美又壯麗,接着用單簧管的獨奏來與其呼應。
主題(b)也是呼應式的寫法。主題(b)內部的對照非常鮮明;絃樂奏出圓舞曲性格的抒情音調後,長笛馬上用幽默活潑的音調回答。這樣的應答重複多次後回到主題(a),然後又是主題(b)。以上是這首圓舞曲最主要的部分,結構採用有重複的單二部曲式(a‖:b:‖a‖:b:‖)。
以上是相當於(A)的部分。
(B)的部分(中間部)是用兩種素材組成的帶再現的三部曲式(cdc)。主題(c)用長笛和雙簧管奏出。這個主題顯然是從主題(b)演化出來的。不過主題性格變得格外優雅、文靜了。中間部第二個主題(d)感情深厚,由大提琴、中提琴奏出,然後返圓中間部的第一個主題。
中間部之後再現開頭的(A)部分。其中主題(b)再現時添上了豎琴柔和的音色。
結尾主要引用主題(a)的素材,但主題(b)的素材也常常出現,整個結尾熱情洋溢,在高漲的氣氛中終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