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迪·亞當斯

鎖定
埃迪·亞當斯(Eddie Adams,1933年6月12日-2004年9月19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新肯士頓。在1968年2月拍攝《槍斃越共》的那一瞬間,亞當斯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頂峯,並以這張照片贏得1969年普利策獎 [1] 
中文名
埃迪·亞當斯
外文名
Eddie·Adams
出生日期
1933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4年9月19日
職    業
攝影師
主要成就
贏得1969年的普利策獎
出生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埃迪·亞當斯人物經歷

埃迪·亞當斯(Eddie·Adams),1933年6月12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新肯士頓。高中時開始給婚禮和其他儀式拍照。在海軍服役時當過朝鮮戰爭的戰地記者。1962年開始為美聯社工作,數次赴越南拍攝,在1968年2月拍攝《槍斃越共》的那一瞬間,亞當斯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頂峯,並以這張照片贏得1969年普利策獎。1972年到1976年間為《時代》雜誌工作,從1976年到1980年又重回美聯社,成為特派記者。在其長達半個世紀的攝影生涯中,從朝鮮戰爭到海灣戰爭亞當斯一共參加過13次戰爭,共獲得過超過500個獎項,其中包括1978年的羅伯特·卡帕獎和三次喬治·波克紀念獎。這其中包括新聞攝影在1968年、1977年和1978年所授予的GeorgePolkAward,以及其他來自世界新聞攝影大賽(荷賽)、NPPA等頒發的無數個獎項。亞當斯的重要貢獻,是他開始於1988年的攝影作坊:埃迪亞當斯工作室。2004年,亞當斯在紐約由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引發的併發症而去世。
埃迪·亞當斯多才多藝,職業生涯涉及了新聞、編輯、時尚業、娛樂業和廣告攝影等多個領域。亞當斯的攝影作品通常被刊登在全球著名媒體的頭版或是封面,比如《時代週刊》、《新聞週刊》、《生活》、《時尚》、《名利場》等等,他同時還是《時代》、《生活》和《波瑞》雜誌的自由撰稿人。
艾迪·亞當斯作為攝影師,他為名人、政治家拍攝肖像,而作為攝影記者,他參與(報道)了13場戰爭。在朝鮮戰爭期間,艾迪·亞當斯曾經作為戰地攝影師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在他諸多報道任務中,有一個是在拍攝整個非軍事區,在戰爭首位相接毫不停歇的情況下,艾迪·亞當斯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
在作為美聯社記者參與報道越南戰爭期間,艾迪·亞當斯拍攝了他最為出名的照片——《槍殺越共》:1968年2月1日,在農曆新年展開即將要新的攻勢前夕,時任警察總長的阮玉灣在西貢的街頭槍殺一名懷疑是越共的囚犯。憑藉這張照片,亞當斯獲得了1969年的普利策突發新聞獎和世界新聞獎,而阮玉灣不久之後卻因此而變得聲名狼藉。關於阮玉灣以及自己那張著名的圖片,亞當斯在Times上曾經這樣寫道:將軍槍殺的囚犯,而我卻用相機殺死了將軍。可見,攝影圖片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殺傷力的武器之一。人們相信圖片,而實際上圖片卻經常撒謊。即便是未作任何篡改的圖片,也往往只講述了一半事實。這張照片所沒有表述的,則是:如果你作為將軍本人,在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當你抓住了一個可能炸死了2個或者3個美國人的所謂的惡名昭彰的壞人,你又會怎樣處理呢?後來,亞當斯以個人的名義,就自己所拍攝的照片給將軍名譽帶來的無法彌補的損失,向將軍以及將軍的的家人表示道歉。在阮玉灣將軍死後,亞當斯一度稱讚他為“正義事業”的“英雄”。

埃迪·亞當斯作品風格

“紀實”(documentary)這個詞描述的是一種風格與一種方法,飽含對真相的深刻尊敬。紀實攝影通過照片獨立地承載着信息,透露被攝者更多的心境而不是形似;能説出時情,並促使人類重新思考人與環境。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埃迪·亞當斯對“紀實”的遵奉是成功的,他以圖像的語言描述了世界人民為了和平,不假思索、義無反顧地抗爭時的勇氣與恐怖。但是這種道德和精神卻將他推攘於榮譽和疼痛的兩端。
和他拍攝的作品一樣,亞當斯的個性十分鮮明,他喜歡以一襲黑衣示人,脖子上圍着圍巾,總戴着一頂寬大的黑色禮帽,是個完美主義者。

埃迪·亞當斯人物事件

埃迪·亞當斯 埃迪·亞當斯
亞當斯當時正在給《槍斃越共》中那個被捕的戰俘拍照,當南越軍官走近時,亞當斯並沒有意識到將要發生什麼事情。當軍官手中的槍舉起,他的相機也同時舉起,而就在子彈穿過戰俘頭顱的一剎那,照片定格。手槍近距離對準人頭,戰俘的表情充滿對死亡的恐懼,那個姓婁的軍官開槍後説:“他們殺了很多美國人和我們的人。”
照片傳達赤裸裸的暴力如此直接,致命的一槍傳達出的暴力氣勢似乎穿透了照片的平面世界,讓人們親歷了戰爭的恐怖。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也拍到了這一幕,和亞當斯的這張照片一起,報道影響到了當年的美國大選。《槍斃越共》為尤金·麥卡錫的反戰綱領提供了支持,而兩個月過後,約翰遜總統宣佈將不謀求連任。《槍斃越共》的那一瞬間,亞當斯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頂峯,他以這張照片獲得了荷賽和普利策獎。
榮譽與創傷
當亞當斯前往荷蘭領取荷賽大獎時,一位記者問道:“你為什麼不阻止他開槍?”亞當斯認為這是他遇見的“最愚蠢的問題”:“這是正在進行的戰爭,你不可能阻止人們的自相殘殺。”但是他的內心無法如此冷靜:我從這張一個人屠殺另一個人的照片中掙到了名利,在這張照片中,兩個人生遭到了毀滅,我卻得到了報酬,我成了英雄?!
但是,《槍斃越共》已註定成為當代新聞攝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以這張照片為代表的越戰報道改變了美國人民對越戰的態度,導致了全國性的反戰運動。
但照片留給亞當斯的,不僅僅是難以逾越的高度,此後兩年間,亞當斯都無法使自己直面這張照片。亞當斯在西貢曾跟隨照片中的開槍者———南越警察隊長婁———採訪了兩週,他發現“婁是一位很受當地居民喜愛的人”。婁後來移民美國,在東北部開了小食店。但是,人們光顧婁的小店卻僅僅是為了“盯着他”,看看這個劊子手。每當想起這張照片改變了婁的整個生活,亞當斯就內疚不已,“我憎恨因為我的照片使被攝者受到影響”,曾經亞當斯甚至想退回他所獲得的獎項,此後更是一直盡力為越戰的創傷贖罪。
沒有拍下那張照片是對的
採訪中,亞當斯突然看到離自己5英尺遠一位年僅18歲的海軍陸戰隊隊員的娃娃臉上充滿了他從未見過的恐懼。當時,子彈在頭頂飛舞,炮彈在不遠處爆炸,周圍都是死傷的士兵。他拿起相機,試圖拍照,他最少試了三次,但最終未能按下快門……後來,他意識到自己也像那個孩子一樣對死亡充滿了恐懼,“我的臉上看上去也一定像那張我原想將它告訴給全世界的孩子臉一樣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我們的臉都形象地表達了戰爭的恐怖,但我一直認為沒有拍下那張照片是對的。”
他們不會使我的靈魂受煎熬
靈魂受煎熬,給的錢又多。”
亞當斯於1988年創立了名叫“巡迴鄉村演出”的埃迪·亞當斯工作室。此後每年10月份在亞當斯的農場舉行展覽。每年為期4天的活動中,亞當斯同許多美國資深攝影記者一道,對年輕攝影師進行攝影上的指導。學員們會在附近找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人物和故事———從牛仔表演到花店開張,任何事件都不會逃過他們的鏡頭。而亞當斯這位反傳統導師會常常穿着牛仔裝出席展覽開幕典禮,以站在椅子上吹號角的方式來宣告開幕,這一諷刺傳統權威的“儀式”常常會使新學員目瞪口呆,而台下耀眼的閃光燈從不會放過這一刻。
伊拉克戰爭開戰之初,就有人説:這將是另一場越南戰爭。在CNN已成為美國叫囂東西,隳突南北的工具時,我們渴望另一朵戰地紅花的怒放,渴望另一張《槍斃越共》的震撼。同時,我們也想知道,對準伊拉克硝煙的那些攝影機背後的眼睛,是否也有過亞當斯的恐懼和自責。

埃迪·亞當斯獲獎記錄

與普利策一起,亞當斯獲得了500多個獎項,包括1968年,1977年和1978年的新聞攝影喬治波爾克獎,14次世界新聞攝影獎,以及全國新聞攝影師的無數獎項協會,海外新聞俱樂部和許多其他組織的攝影獎項。
參考資料
  • 1.    李培林主編,當代新聞攝影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8,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