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舌尖上的浪費

鎖定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羣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引起人們的關注。“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人們去餐館吃飯,點完的飯菜吃不完就直接廢棄在飯店;同時,公款吃喝之風盛行,大行其道。
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1]  2021年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啓動《北京市制止餐飲浪費規定》立法工作。 [13]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14] 
中文名
舌尖上的浪費
事    件
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
浪費主體
民間的,也有官場的。

舌尖上的浪費名詞解釋

舌尖上的浪費 舌尖上的浪費
2013年歲末年初,名目繁多的宴請活動開始增多,由此造成的浪費也不可小覷。在蛇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大力倡導節約理念,狠剎浪費之風,勢在必行。
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羣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浪費浪費主體

“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也有官場的。 [2] 
  • 民間浪費
節慶時節,聚會增多,請人吃飯一定要多點菜,不然覺得丟面子。往往造成請客的點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會被浪費。
舌尖上的浪費 舌尖上的浪費
有調查顯示,一個人每天至少消耗糧食一公斤,而一箇中等規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費掉64000公斤飯菜,64000公斤飯菜至少能滿足6萬人一天的口糧。 [3] 
大多數人認為,在餐廳就餐把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回家,是一種當下所提倡的節約行為,他們表示會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而部分人則認為,打包剩菜得視情況而定,都是親朋好友餐後打包大家習以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會變質,與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對他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熟悉,又沒有使用公筷,這樣的情況不會選擇打包。部分市民會因“菜沒剩多少”、“嫌麻煩”、“礙於面子”,很少把剩飯菜打包帶走。 [3] 
  • 官場浪費
國家重點貧困縣江西上饒縣清水鄉前汪村村部喬遷慶典慶典當天小車沿着路邊停了200米長,73部小車中還有兩部警車。村小操場上、教室裏共擺了52桌酒席,赴宴者多是黨政機關幹部。觥籌交錯、舉箸買醉之間,不少公帑被浪費。 [4] 
公款吃喝之風盛行,身處其間的每一個個體,都極易陷入狄更斯悖論中,明明知道公款吃喝不對卻不得不順從。但這並不意味着公款吃喝就具備某種正當性,恰恰相反,這種“明知不當為而非為之不可”的風氣,比公款吃喝本身對社會的危害更大這正是一些幹部走向腐敗的淵藪。 [4] 

舌尖上的浪費應對措施

  • 對民間浪費
應對民間浪費 應對民間浪費
餐飲業人員建議,節慶時節親朋聚會多,希望市民能依就餐人數及需求量而點餐,不要礙於“面子”而造成太多浪費。這些餐廚垃圾中有三分之二是剩飯剩菜,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財力去處理,而且對環境的破壞很大。 [3] 
許多市民認為,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的點菜單都沒有註明飯菜數量,顧客點菜時沒有參照,加上餐飲企業為了更多贏利很少阻止,超量點菜在所難免。“請客者迫於面子,往往幾個人三四個菜就夠了,卻點了一大桌,酒席結束後,很多菜連動都沒動。如果飯店有專門的點菜提醒服務,客人點菜就會理性得多。”“靈活經營也很重要,如果就餐人數少,商家應該允許適當調整菜的分量,或者半份出售。如果有剩飯剩菜,服務員應該提醒客人打包。” [3] 
同時希望餐飲企業務必提供免費餐盒、打包袋等,方便市民打包。 [3] 
  • 對官場浪費
要在規則的堅決落實中遏制奢侈。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剛性的制度兜底,只有對制度的令行禁止,只有“一把手帶頭”,只有領導幹部身體力行,吃喝請送之風才能剎住。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八項規定出台後,許多地方出現年會退訂潮就是證明。一個有效杜絕奢侈的規則,就是不對公款吃喝過度寬容,不讓“舌尖上的浪費”成為監管的灰色地帶,該處理的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4] 
要讓厲行節儉固化為行政倫理。節儉是美德,奢侈是惡行,公權力的運行尤其應該這樣。既然是公共行為,就應時刻自警自醒,時刻檢視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當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當成“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酒桌上談工作,吃喝中建立聯繫,都是試圖“不走正道而走小路”的官場惡習,發展下去,損害的是公平,喪失的是原則。對這種惡習的清醒認知和堅決反對,要成為所有黨員幹部的共識,成為整個行政系統中不可移易的風氣。 [4] 

舌尖上的浪費媒體報道

在2013年1月23日播出的《新聞聯播》中,評論員楊禹正式亮相,這也是該節目開播35年來第一次引入評論員。 [5]  在昨晚的節目,央視評論員楊禹出現在與主播郎永淳的連線中,他就社會集中關注的“舌尖上的浪費”問題進行了直播評論,認為剎住浪費之風,關鍵從三“公”入手:公款、公務人員和公眾。雖然評論員在新聞頻道已不算新鮮,但郎永淳在《新聞聯播》中連線楊禹可是節目開播35年來的第一次。 [5] 

舌尖上的浪費重要指示

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內參報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20日下午接到中央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後,根據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要求,省委辦公廳當晚就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及正在召開的省“兩會”迅速進行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從現在抓起,從省“兩會”和春節抓起,切實厲行勤儉節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帶頭樹立良好形象,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6-7] 
2013年1月28日上午,商務部、國家旅遊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全國餐飲行業開展“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活動進行工作部署。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強調,餐飲行業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活動,重點要加強文明用餐合理消費的宣傳引導,建立餐飲節儉消費提醒提示制度,提供便利節儉用餐的餐飲服務,建立節儉用餐激勵機制,加強行業自律,推廣先進典型。 [8] 
2020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2013年1月,習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此後,習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並針對部分學校存在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的問題,對切實加強引導和管理,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確要求。 [1] 

舌尖上的浪費各國應對

舌尖上的浪費中國

2021年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啓動《北京市制止餐飲浪費規定》立法工作。 [13]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14]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外賣用户達5.2億,網絡餐飲平台成為制止餐飲浪費的重要環節。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發揮平台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建立防範外賣食品浪費長效機制。 [15] 

舌尖上的浪費澳大利亞

澳洲小型公務聚餐基本都是“份兒飯”,而大型聚餐靠服務生“適時地”提供每道餐品,上一道沒吃完就不會上下一道,商家合算,買家也合算。
在澳大利亞,如果是小型的宴請,比如説10個人以下的,那麼通常情況下會實行分餐制,由賓客根據菜單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並根據自己的食量來決定主食之後是否還需要大份甜點以及咖啡,因為是分食制每一個人都是吃自己面前那一份,所以很少會產生浪費。如果是10個人以上,那麼在活動當中,參加者是沒有座位的,需要站立着和別人進行溝通,而在飲食環節,往往是會採取自助式,這種自助式有別於中國國內的自助餐,因為自助餐所有食物都會堆放在外面,而這種活動參加者能夠看到的食物並不多,而且這些食物都是放在遊走於餐廳當中的侍者所託的托盤當中,因為每次推出的菜並不是很多,而且是吃完了以後再準備新的端上來,所以可以大大減少浪費,使再大的宴會都能夠做到吃多少就準備多少。

舌尖上的浪費韓國

韓國餐廳點菜一般都是按照人頭計算的,來了幾個人就要點幾人份,當然你也可以要多或者要少,有的地方點菜會標着大中小三種號,服務員就會告訴客人,這三種號各是幾人份,這樣一來在一般情況下,大餐即使是剩也不會剩下很多。一般在韓國餐廳裏吃飯在你還沒有開始點菜的時候,會有服務生拿來一大堆裝好菜的小碟子先擺在桌子上,韓國人吃大餐的時候習慣性都要配上各種小菜,這些小菜一般都是餐廳免費贈送的,它的種類很多,少則幾種,多則十來種,但是量卻很少,一般浪費主要出現在這些小菜浪費上,一些不太受歡迎的小菜就會剩下一些.韓國社會也嚴抓一陣子類似事情,為了減少食物浪費,媒體宣傳力度也很大,韓國KBS電視台的直播室牆上掛着這樣一幅畫,畫上有一個小沙鍋,沙鍋裏放着錢有紙幣和硬幣,文字説明是如果碗裏剩的是錢你還會把它扔掉嗎?

舌尖上的浪費美國

美國是食品浪費大國,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2012年8月份一份統計顯示,每個月3億1100萬民眾每人都會浪費20英鎊的食品,四口之家每年浪費糧食總額會達2275美元,美國家庭25%的食品和飲料都是會被丟掉的,餐館和學校食堂也幾乎有一半的食品被扔掉,消費者往往在購買大批量折扣促銷的方式超額購入食品,吃不了就全丟掉,統計顯示浪費現象不光在消費者方面,從農場裝箱運輸到零售超市銷售都會造成大量浪費,超級市場將壞損新鮮蔬果看成是正常的運營成本,是保證質量的表現,統計機構表示浪費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的充足廉價,導致人們為了方便和隨意而不認為浪費糧食是一種浪費的行為,這種大量對糧食的浪費既浪費大量的自然資源,造成加工的污染,也損失了不少財富,也沒有着手設法解決這個浪費現象。 [9] 

舌尖上的浪費加拿大

加拿大的食物浪費與人們對待食物的方法和態度有關,也反映了加拿大物產豐富和生活富裕的現實。食物浪費不僅影響經濟,也影響環境。浪費食物造成資源浪費,同時食物垃圾被填埋、焚燒,會生產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從長遠看,減少食物浪費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需要政府和企業對其政策、戰略作出大量調整,也需要各級政府之間以及行業內部進行協調。
建議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減少食物浪費現象。根據專家的意見,消費者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例如:不要過多儲存易腐爛食物,購買食物時查看保質期,避免購買大包裝食物,根據一週的用餐計劃購買食物,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並及時吃掉,不要把冰箱裝得太滿,把過於成熟的果蔬做成飲料或當作烘烤食品原料等等。 [10] 

舌尖上的浪費德國

世界上多國餐廳都針對食物浪費設處罰規定。德國被認為是處罰餐廳浪費最嚴的國家。在德國,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都不能浪費,一旦發現有人浪費,任何見證人都可向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按規定罰款。此前,有報道稱,有中國遊客在德國用餐浪費,被罰30至50馬克不等的罰款。
從幼兒園起,德國孩子們就會受到節儉就餐的教育,孩子們就餐時老師會按需分配食物,一次不能太多,有需要的孩子可再加。在家裏,孩子若浪費食物,也會被處罰勞動。
德國餐館一般不設包間,甚至總理、部長也都在大庭廣眾之下用餐。德國高官宴請各國高官通常就在普通餐館擺一張長桌,雙方人員分賓主坐在條桌兩邊,用餐就在大庭廣眾之中,其他食客看得一清二楚。
在德國,政府不能隨便請客吃飯。政府的財務制度卡得很嚴,報銷手續複雜。即便是普通宴請,也要首先填寫請客申請表,詳細説明請什麼人,大概價格、請客目的,然後交給領導簽字,經批准後才能請客。

舌尖上的浪費社會評論

宰相肚裏能撐船,説的不是説能吃能喝,而是説明一個人的胸懷度量,對任何事情的包容性,不拘小節,一些吃貨們往往在吃飯,喝酒,茶,飲料的時候,只是依個人口味而選,並非依肚量來索取,一個人有錢沒有錢,但不能在資源上有所浪費,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大環境下,在有限的資源裏,還需要提倡節約,適量。真正的健康體現在一個人的行為上,作風上。飲食是日常所需的身體營養需要,因此,在滿足口味及喟口的時候,堅決不要浪費,個人用餐,均不要在舌尖上的浪費。換言之,也不可有資源上的浪費。 [11]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關係到對社會資源的珍視,更意味着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古人尚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們今人更不能浪費口糧,糟蹋社會資源。在國際上,一些國家已經將“餐桌浪費”上升到浪費社會公共資源的高度進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規定分量時,消費者會被罰款,對浪費行為不予提醒的餐館也會受到處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每個人都當從自身做起。摒棄餐桌奢侈浪費的陋習,愛惜自己的勞動付出,量力點餐,避免浪費。如果由於“心裏沒底”而超量點餐,可以考慮打包。令人欣喜的是,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的“光盤”運動正在興起,一些普通公眾、餐飲業者、公益組織參與其中。我們相信,隨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細流必能匯成珍視資源、反對浪費的潮流,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的良好風氣。(新華時評:遏制“舌尖上的浪費”人人有責)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