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勢之戰

鎖定
興勢之戰是指三國時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漢軍於興勢(今陝西洋縣北)擊退魏軍進攻的一場戰役。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亡,輔政的大將軍曹爽急於建軍功樹威於天下,於正始五年貿然率軍攻蜀。三月,曹爽西至長安(今西安西北),與徵西將軍、都雍涼諸軍事夏侯玄統兵10餘萬,自駱谷口(今陝西周至西南)攻漢中。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他否定了部將固守待援的建議,認為援兵太遠,放敵入關必為禍,乃遣護軍劉敏等領兵據興勢拒敵,並多張旗幟,綿延百餘里,自己率軍在後,兼防魏軍分兵從黃金谷(興勢東)來攻。四月,魏軍被阻於興勢(今陝西省洋縣八里關鎮),供給困難,牛、馬、騾、驢多死,兵疲意懈;而時任蜀漢大司馬、益州刺史的蔣琬率領的涪軍及時趕至漢中進行增援,大將軍費禕隨後又自成都督軍趕到。魏參軍楊偉認為形勢不利,勸曹爽急退,太傅司馬懿亦急致書夏侯玄,指出有全軍覆沒之險。五月,費禕知魏軍將退,率軍繞道佔據三嶺,斷其歸路。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此戰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
名    稱
興勢之戰
發生時間
三國時期魏正始五年(244年)
地    點
興勢(今陝西洋縣北)
參戰方
蜀漢VS曹魏
結    果
蜀漢勝利
參戰方兵力
蜀漢:不到3萬
曹魏:十餘萬
主要指揮官
蜀漢:費禕
王平,曹魏:曹爽

興勢之戰事件背景

244年3月,曹爽西至長安(今西安西北),任命親族夏侯玄夏侯淵從子夏侯尚之子,玄母為曹爽的姑姑)為徵西將軍、都雍涼諸軍事,雍州刺史郭淮為夏侯玄軍前鋒。三月,曹爽自己從長安率數萬人出發和夏侯玄的部隊會合,從駱谷合兵十餘萬,自駱谷口攻漢中。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他否定了部將收兵固守漢城(今勉縣東)、樂城(今城固縣桔園鎮萬家營村)待援的建議,認為援兵太遠,放敵入關(陽平關)必為禍,乃遣護軍劉敏等領兵據興勢(今陝西省洋縣八里關鎮)拒敵,並多張旗幟,綿延百餘里,以壯軍威。王平自率軍在後,兼防魏軍分兵從黃金谷(興勢東)來攻。(“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即便施行 ——《三國志·蜀志·王平傳》)四月,魏軍被阻於興勢,供給困難,牛、馬、騾、驢多死,兵疲意懈;而時任蜀漢大司馬、益州刺史的蔣琬和監軍姜維率領的涪軍及時趕至漢中進行增援,大將軍費禕隨後又自成都督軍趕到 [1]  ,反攻了不堪重負的入侵魏軍。【 (延熙)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諮論事計,歲盡還。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住涪 ——《三國志·蜀志·後主傳》 [2]  。涪諸軍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三國志·蜀志·王平傳》】
魏參軍楊偉認為形勢不利,勸曹爽急退,鄧颺還在強詞奪理,氣得楊偉罵道:“鄧颺、李勝兩人拿軍國大事開玩笑,應當斬首!”曹爽很不高興,不願退兵。太傅司馬懿在曹爽進軍前就表示反對,此時亦急致書夏侯玄,指出有全軍覆沒之險:“以前武皇帝與劉備征戰漢中,差點一敗塗地,你不是不清楚。如今蜀軍已佔據興勢,你們前攻不能進,後路再被蜀軍包抄,等到全軍覆沒,恐怕連負責任的命都沒了!”夏侯玄嚇得清醒過來,也勸諫曹爽撤軍,曹爽才很不情願地答應。五月,費禕知魏軍將退,率軍繞道佔據三嶺(即沈嶺、衙嶺、分水嶺。均在今陝西周至縣西南之駱谷中),斷其歸路。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費禕因此戰進封成鄉侯,並在漢中逗留到244年9月才返回成都。
此戰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王平本傳説得很簡單,後世卻津津樂道於此戰。在劉伯温所著的《百戰奇略》中,此役被歸類為“退戰”,説兩軍作戰,如果敵軍佔據險地,戰局陷入困境,就應早早退兵,以保全軍。

興勢之戰地理位置

從漢中到關中的三條通道都是秦嶺中的峽谷。
東路是最長的,總長超過330km,北端直達長安以南,南段稱為“子谷”,北段稱為“午谷”。子午谷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谷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是最危險的。如果蜀漢發動攻勢,經此道路可以輕易威脅長安,這也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所建議走的路。
西路是長235km的褒斜道,在三條峽谷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為“斜谷”,南段稱為“褒谷”,其南端在漢中北約25km處,北端在今陝西眉縣南15km處。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條峽谷箕谷向西延伸,然後轉而向北,最終止於當時蜀漢進攻受到威脅的戰略要地陳倉附近。如魏採取攻勢主動出擊迎敵,良好的路況意味着蜀軍能更快地聚集守軍並在魏軍出谷前阻止其進攻。
中路是210km長的儻駱道,它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陝西洋縣的儻水河,北端在今陝西周至縣西面的駱峪。因此,其南段叫“儻谷”,北段叫“駱谷”。此路雖然最短,但路況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儻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因此,攻蜀軍隊必為後勤所羈絆。曹爽選擇從中路攻蜀,即犯了這樣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魏軍出谷前,大量負責運輸的牛、馬、騾、驢等馱運牲畜因缺水而渴死。曹爽只得徵調數萬役夫為苦力運輸糧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軍士氣驟降,曹魏不滿曹爽主政的情緒迅速蔓延。

興勢之戰事件經過

244年3月,曹爽提拔夏侯玄徵西將軍,任命雍州刺史郭淮為前鋒,他們合兵經儻駱道進軍漢中。曹爽門生鄧颺、李勝作為謀士隨軍參戰。魏軍的基礎目標是陽平關
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禦漢中,但總兵力不足3萬。面對數量上的絕對劣勢,一些蜀軍將帥建議集中兵力防禦漢城樂城。王平拒絕了,他認為援軍路途遙遠,到達需要時間,一旦敵軍暢通無阻地通過了陽平關,蜀漢就大禍臨頭了,故只能利用崎嶇地貌的地形優勢阻擋敵軍。護軍將軍劉敏奉命在興勢山中安營,多樹旗幟,綿延百餘里,製造守軍比實際更多的假象。王平親自率軍在後,以防魏軍經興勢山東的黃金谷分兵來襲。正如王平所料,4月,魏軍在興勢山受阻。因補給線過長,牛、馬、騾、驢等馱運牲畜幾乎全部死亡,補給耗盡。而時任蜀漢大司馬、益州刺史的蔣琬和監軍姜維率領的涪軍及時趕至漢中進行增援【 (延熙)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諮論事計,歲盡還。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住涪——《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大將軍費禕隨後又自成都督軍趕到,反攻了不堪重負的入侵魏軍。
曹爽的參軍楊偉意識到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但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楊偉未能説服他們,憤然説:“鄧颺、李勝敗壞國家,可以處斬。”曹爽不悦,拒絕了兩人的建議。太傅司馬懿最初就反對此戰,他認為此時再不能忽視如此危險的境況,寫信給夏侯玄以示即將到來的災禍,並警告對方應該注意到當年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幾乎遭劉備完敗的教訓。蜀軍牢牢控制着興勢山,阻止魏軍前進。一旦另一支蜀軍斷其退路,曹爽和夏侯玄就沒命負這個責任了。夏侯玄讀信,意識到處境危險,就去説服曹爽,曹爽終不情願地下令撤軍。郭淮估計形勢不利,率本部先撤,免於大敗。
費禕卻不願讓曹爽輕易撤軍,率軍攻魏軍側翼,斷其退路。蜀軍在對魏軍享有絕對地理優勢的駱谷三嶺(沈嶺、衙嶺和分水嶺)安營。曹爽及其軍隊在行軍中因飢渴和疾病付出慘重傷亡代價後勉強逃回關中。

興勢之戰最終結果

費禕因此勝獲封成鄉侯,留守漢中直至244年9月返回成都。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響力驟跌,為他以後在與司馬懿的權力爭鬥中最終倒台埋下了伏筆。

興勢之戰指揮官員

雙方主要指揮官員
曹魏
曹爽
夏侯玄
郭淮
鄧颺
李勝
楊偉
蜀漢
王平
蔣琬
費禕
劉敏
姜維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