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至縣

鎖定
周至縣,隸屬陝西省西安市,地處關中西部,東依白馬河中心線與鄠邑區為鄰;南依秦嶺主脈與佛坪縣、寧陝縣交界;西有界碑與寶雞市眉縣、太白縣接壤;北憑渭河與武功縣、興平市和楊凌區、寶雞市扶風縣相鄰。介於東經107°39′—108°37′,北緯33°42′—34°14′之間,總面積2945.32平方千米 [61]  。截至2022年10月,周至縣下轄1個街道、19個鎮 [62]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常住人口55.96萬人。 [63] 
周至建縣兩千餘年,因“山曲為盩,水曲為厔”而得名。周至自然生態良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全國首批最具魅力生態旅遊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縣,境內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 [9-10]  。周至文化底藴深厚,境內有道教文化發祥地“天下第一福地”老子講授《道德經》的樓觀台 [3-4]  ,白居易創作《長恨歌》和隋代佛舍利而揚名海內外的仙遊寺 [5-8]  ,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故里,大儒李二曲等人文史蹟。周至是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榮獲“中國獼猴桃之都”“中國綠色生態農業先進縣”稱號,周至獼猴桃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被列為中國獼猴桃區域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一位,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和西安主要的蔬菜供應地。 [2] 
2022年,周至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6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89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73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0.08億元。三次產業構成為27.31:16.63:56.06。人均GDP28709元。 [63] 
中文名
周至縣
外文名
Zhouzhi
行政區劃代碼
6101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
地理位置
渭河平原中部、秦嶺北麓
面    積
2974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19個鎮
政府駐地
二曲街道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04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5.96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樓觀台
仙遊寺
財神廟
車牌代碼
陝A、陝U [65] 
地區生產總值
160.7 億元(2022年)

周至縣歷史沿革

上古
堯舜時代(約前24世紀),傳説周至地屬駱國
屬京畿地。
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前350年),周至地為秦國管轄。
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前222年),周至地屬武功。
周至
周至(8張)
周至屬內史。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屬雍國。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屬中地郡。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屬左內史。
建元之中(前140—前138年),置盩厔縣,治所在今終南鎮,屬雍州。 [66] 
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屬右內史。
建武三年(27年),盩厔縣併入武功縣,隸扶風郡。
建興元年(313年),復置盩厔縣,隸扶風郡。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功縣併入盩厔縣,隸扶風郡。
太和十一年(487年),復從盩厔縣析出原武功縣,盩厔縣仍屬扶風郡。
仍依北魏舊制。
明帝二年(558年),盩厔屬終南郡。郡址在今終南鎮。
天和二年(567年),析終南郡,於故址置恆州,盩厔屬其治。又從盩厔分出倉城、温湯縣,盩厔縣治所遷至今户縣甘河鄉附近,倉城縣治所設在今竹峪鄉倉峪村附近,温湯縣治所設在今廣濟鄉暖泉村,3縣均隸恆州。
建德三年(574年),盩厔縣遷治所於今址。於恆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鎮,轄周至、倉城、温湯縣。
大象二年(580年),倉城、温湯縣併入盩厔縣。
周至縣在中國陝西省的位置 周至縣在中國陝西省的位置
開皇三年(583年),廢周南郡,盩厔縣改隸京兆郡。
武德三年(620年),廢恆州,盩厔縣改隸稷州。析出盩厔縣東部地域置終南縣,治所在今終南鎮,隸雍州。
貞觀元年(627年),廢稷州,盩厔、終南縣同隸雍州。
貞觀八年(634年),廢終南縣,仍歸盩厔,隸雍州。
天授二年(691年),置稷州,盩厔縣屬之。
大足元年(701年),廢稷州,盩厔縣改隸雍州。
天寶元年(742年),盩厔縣改名宜壽縣,隸雍州。
至德二年(757年),撤銷宜壽縣,恢復盩厔縣,改隸京兆府。
乾寧二年(895年),屬京兆府乾州管轄。
天覆元年(901年),盩厔縣改隸鳳翔府。
五代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京兆府為大安府,盩厔縣屬之。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隸鳳翔府。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改隸鳳翔府
後晉後漢、後周均依後唐舊制。
大觀元年(1107年),於終南鎮設清平軍,並劃出盩厔東部設終南縣,軍、縣治所均在終南鎮,隸京兆府,盩厔縣仍隸鳳翔府。
貞祐四年(1216年),於縣城東辛家寨村置恆州,轄盩厔、終南、郿縣,隸鳳翔府。
至元初年(1264—1278年),廢恆州,終南縣併入盩厔縣,屬鳳翔府。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為安西路,盩厔屬之。
皇慶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為奉元路,盩厔屬之。
周至縣城平面圖 周至縣城平面圖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屬之。
順治元年(1644年),盩厔屬西安府治。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設道,周至屬關中道
民國十一年(1922年),盩厔縣由陝西省直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盩厔屬第九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隸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盩厔縣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周至歸咸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下簡稱咸陽專署)管轄。
1953年,咸陽專署撤銷,周至縣改由寶雞專署管轄。
1956年,撤銷專署,周至由陝西省直轄。
1958年,郿縣併入周至縣。
1961年,復設咸陽專署,從周至析出郿縣,周至歸咸陽市轄。不久又改隸咸陽專署。
1964年9月,依據國務院《漢字簡化方案》和上級通知,將“盩厔縣”改為“周至縣”。
1968年,咸陽專署改為咸陽地區革命委員會,周至歸其管轄。
1984年,周至縣改屬西安市管轄。 [11] 

周至縣行政區劃

周至縣區劃沿革

唐代周至劃為17鄉,鄉名不詳。
北宋熙寧年檢(1068—1077年),周至縣基本沿襲唐制,全縣劃為17鄉321社。
明,周至編户40裏(據《一統志》),里名不詳。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縣分為4鄉39裏:西溝鄉、仙金鄉、六渠鄉、臨川鄉。各鄉所轄裏數不詳。
清末,將全縣40裏劃為36所。
民國初年,全縣劃為5區,新增渭河南岸劃成的河灘所,共37所。
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1934—1940年),國民黨政府在轄區內強化保甲制,周至縣劃分為23個聯保,下轄173保2457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冬,國民黨政府推行新縣制,將23個聯保改編成13鄉和1個鄉級鎮,轄124保。縣城劃為鄉級鎮,轄4保。馬召鄉駐地遷往南神寨。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周至縣解放,全縣設15區,轄123鄉。
1950年5月,將原15區劃為10區,轄101鄉。
1956年3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25鄉。為加強對山區的領導,保留了集賢區、竹峪區。
1958年3月,將白馬河以東的12個自然村劃入户縣。
1958年9月,撤銷澗河鄉,所轄地域分別劃歸赤峪、尚村鄉。
1958年11月,周至、眉縣合縣,將岐山縣渭河南岸的高店、安樂區;興平縣渭河以南的富仁、宋灘鄉及佛坪縣的高炳區(轄6鄉)亦劃入周至,全縣劃為12個公社,公社下設58個管區。
1960年5月,全縣劃為32個公社和1個縣轄園藝場(富仁園藝場),471個生產大隊,2676個生產隊。
1960年8月30日,眉縣復設。將尚村公社的9個自然村劃歸户縣;將6個公社復歸佛坪;將岐山縣渭河以南的地區復歸岐山縣。
1962年6月,又將劃歸佛坪縣的6個公社復歸周至。
1962年11月10日,全縣行政區劃重新調整為24個公社401個大隊2245個生產隊。
1980年,劃出廣濟公社一部分設駱峪公社,將原城關公社分四屯、辛家寨、侯家村、城關公社和城關鎮。全縣有29個公社,1個社級鎮,共30個行政單位。
1984年,將原公社改稱鄉,大隊改稱村,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另將啞柏、終南、樓觀公社改稱鎮;將原城關公社與城關鎮合併為二曲鎮。
1985年,周至縣有鄉、鎮政府29個,轄363個行政村,4個居民社區,2489個村民小組。
1989年,全縣區劃為25個鄉、4個鎮,2個農村工作委員會。4個居民社區,369個行政村,2557個村民小組。

周至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周至縣下轄1個街道、19個鎮 [62]  。周至縣人民政府駐二曲街道 [12]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124001000
二曲街道
610124101000
610124102000
610124103000
610124104000
610124105000
610124106000
610124107000
610124108000
610124109000
青化鎮
610124110000
610124111000
610124112000
610124115000
610124116000
610124117000
610124118000
610124119000
610124120000
610124121000

周至縣地理環境

周至縣位置境域

周至縣,隸屬陝西省西安市,地處關中西部,東依白馬河中心線與鄠邑區為鄰;南依秦嶺主脈與佛坪縣、寧陝縣交界;西有界碑與寶雞市眉縣、太白縣接壤;北憑渭河與武功縣、興平市和楊凌區、寶雞市扶風縣相鄰。介於東經107°39′—108°37′,北緯33°42′—34°14′之間,總面積2945.32平方千米 [61]  。最東部與鄠邑區交界的是尚村鄉的宋灘村;最南部與寧陝縣交界的是板房子鄉的光禿山、與佛坪縣接壤的是厚畛子鄉的光頭山;最西部與眉縣交界的是竹峪鄉境內的鷹咀石;最北部是與興平市交界的尚村鄉的馬寨灘。 [1] 

周至縣地質構造

周至縣南山北原。山地佔76.4%,處秦嶺中部,為地台;平原佔23.6%,處渭河平原中部偏西,為地塹。 [13] 
地層
周至東起耿峪口,中經黑峪口、西駱峪口,西至泥峪口,是平行於海拔550米、600米、700米等高線走向的坡角線,將周至縣分為南部地台、北部地塹兩部分。
南部山區:屬秦嶺褶皺帶,是長期活動的東西向複雜構造帶,岩石變質作用強烈,岩漿侵入活動頻繁。根據地層的形成時代,可將縣境內褶皺帶分為兩部分:
1.厚畛子-沙樑子-雙廟子一線以北,主要是前震旦系秦嶺羣和長城系寬坪羣,屬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層。
2.厚畛子-沙樑子-雙廟子一線以南,主要為中泥盆統和中石炭統地層分佈區。
秦嶺褶皺帶中侵入岩的種類較齊全。
北部平原:屬渭河地塹,是新生代形成的斷陷盆地。縣境內地塹地區,分佈着老第三紀,新第三紀及第四紀的陸相沉積物。 [14] 
構造
周至縣秦嶺地台和渭河地塹兩大地質構造單元的特徵,差異顯著。
秦嶺褶皺帶,是地史上歷次地殼運動形成的複雜構造帶,在多期南北方向擠壓應力的長期作用下,形成褶皺和斷裂構造,主要呈近東西方向排列。斷裂構造以東西向壓性斷層為主,次為北西向和北東向壓扭性斷層。 [15] 

周至縣地形地貌

周至縣地勢北低南高,跨3個自然地貌單元。依次為渭河平原,黃土台原,秦嶺山地 [16]  。境內西南高,東北低,山區佔76.4%,為千里秦嶺最雄偉且資源豐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無垠的關中平川,南部是重巒疊障的秦嶺山脈。山、川、塬、灘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17] 
平原
平原南界位於廣濟-馬召-集賢一線,北界在渭河南岸,地勢自南西向北東方向緩傾。位於渭河平原中部偏西。東西46千米,南北16千米,海拔399-530米,佔周至縣23.6%。平原區由渭河漫灘、渭河一級階地、渭河二級階地、衝、洪積扇四個微地貌單元組成。 [18] 
台原
黃土台原分佈在秦嶺山前地帶,呈東西向帶狀展布,西寬東窄,枱面受侵蝕切割較為破碎,黑河口以東呈梁、峁狀地形。黃土台原與衝、洪積扇呈陡坎相接,高於衝洪積扇面60-90米。海拔500-600米。地表由第四繫上更新統風積黃土組成。面積18.25萬畝。該區人口較少,地下水資源貧乏,水、土流失嚴重,是周至縣農業水、土保持的重點地區。 [19] 
山地
周至縣境南部為秦嶺中部山地,可分為低山(海拔6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3500米),高山(海拔3500米以上)。佔周至縣總面積的76.4%,西部太白山海拔3762.2米,拔仙台為秦嶺第一高峯。太白山生物系複雜,資源豐富,植物帶垂直分明,高山上有第四紀冰川遺蹟,是旅遊、登山勝地和多種學科研究、教學基地。
秦嶺山地西自拔仙台分岔,北線有東跑馬梁、老君嶺、界石嶺、官城梁、青崗砭,海拔2500—3000米。南線有將軍祠、靈官台、光頭山、秦嶺梁,海拔2500—2900米。山勢南高北低。秦嶺山多由深變質的片岩及火成岩構成,是金屬及非金屬礦藏的重要產地。 [20] 

周至縣氣候特徵

周至縣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寒冷乾燥,氣温低,降水少。春季暖氣團漸強,氣温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天氣炎熱,暖濕氣團凝雲致雨,多雷暴,間有冰雹。秋季連陰多雨。周至縣受地貌影響,山原高差3000餘米,高峯低谷,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南北差異顯著。山區屬濕潤地區,四季中,夏短而炎熱,冬長而寒冷,夏秋低温多雨,春冬雪掩青山。平原屬半濕潤地區,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稍短,日照充足,氣温、降水年際變化大。春季多風,夏季多伏旱,秋季多陰雨,冬季乾冷少雨雪。 [21] 
光照
太陽輻射總量(光量)平原:109.68千卡/平方釐米。年際變化,5—8月較大;季節變化夏季最強。6、7月太陽總輻射每日430卡/平方釐米以上;9、10月温度高,雲雨多,日照少,總輻射鋭減。 [22] 
氣温
周至縣平原年平均氣温13.2℃,1月最冷,月平均氣温-1.2℃;7月最熱,月平均氣温26.5℃。
深山區年平均温度:雙廟為6.4℃,厚畛子8.4℃。
山區年平均氣温:在海拔576米的低山區木匠河口為12℃,在海拔1109米的中山區板房子為10℃,在海拔1500米的中山區黑河上源釣魚台為8.4℃,在海拔1975.8米的四方台雙廟氣象站處為6.4℃。年平均氣温與平原僅差1.1℃。 [23] 
降水
周至縣降水量趨勢是由南向北遞減,山區由低向高遞增。表現為地區差異大,年內變化大,年際變化亦大的規律。地區差異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山區為850.52毫米,平原為699.98毫米。從降雨特點上看,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現,雨日少,雨勢猛,強度大,往往出現洪災或伏旱,秋季常出現連陰雨,雨日多,強度小,雨勢緩。據記載最大30日降水量為563.9毫米,佔多年平均雨量的66.26,因之洪澇災害比較頻繁。冬春季節,雨雪稀少,多出現春旱。 [24] 
周至縣在6、7月內幾乎天天都有,一般風速8—15米/秒。平原大風除1月和12月未有外,其餘各月都有發生。山區大風1—12月均有發生,平原以6、7月最多,山區以3、4月最多。 [25] 

周至縣水系水文

周至縣秦嶺北屬黃河流域,1千米以上的峪溝52條,形成河流15條,其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2條,50-100平方千米6條,50平方千米以下7條。河流特點為山區部分河牀陡峻,山谷高深,水流急湍;出峪後河牀比降變緩,水面擴散,流向呈東北方向,匯入渭河。縣內秦嶺南渭水河屬長江流域。
周至河流密佈,河流名稱古今變異不大。但水系組合與河道平面形態變化較大。從水系組合來看,古代黑河、田峪河、沙河、就峪河、仰天河、陽化河、乾乾河、赤峪河等單獨入渭,為渭河支流,而後仰天河、陽化河、乾乾河成為清水河的支流;田峪河、沙河、就峪河、赤峪河等成為黑河的支流。從河道的平面形態來看,平原各河,是河流的下游段,兩岸地勢平坦,橫向擺動幅度較大,具有遊蕩河流的特徵。
周至的湖泊、陂塘、水庫亦不少。分佈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三清池等,是華中地區最高的湖泊羣。 [26] 

周至縣土壤類型

周至縣土壤分為潮土、水稻土、淤土、黃土、土、褐土、山地石渣土壤和山地草甸土等類型。周至縣土壤普查出9類土壤,24個亞類,44個土屬。平原區有81個種。 [27] 

周至縣自然災害

周至縣主要自然災害是乾旱,涉及面廣而且重。時有水、旱災交替或其他自然災害相繼發生,使災害加重。 [28] 

周至縣自然資源

周至縣水資源

周至縣境內秦嶺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52條峪溝,形成平原15條河流,年徑流量9.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藴藏量45萬千瓦,地下水補給量充足,總量達3.2億立方米。 [29] 

周至縣植物資源

周至縣農作物中,糧食作物30餘屬種,120個品種;經濟作物20餘屬種,140餘個品種;蔬菜79屬種,220餘個品種;果品作物10科17屬170個品種 [30]  。森林植物種類繁多,有喬木100餘種,灌木360種,木本油料植物10餘種 [31]  。野生植物有種子植物121科640屬1550種;苔鮮植物63科142屬302種;此外,還有大量的蕨類、地衣和菌類植物。太白山區域及厚畛子鄉的光頭山還生長着特有種植物,計有29個單屬和1個特有屬,150個特有種。水域中有浮游植物8藻門100屬種。 [32] 

周至縣動物資源

周至縣林區為野生動物棲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林中動物270餘種。其中獸類有黑熊、金錢豹、青羊、黃羊、鹿、麝、狐狸、野豬、獾等達40餘種;鳥類有錦雞、環頸雉、白臉山雀、斑啄木、松花雞、長尾蘭鵲、黃鵲、麻鵲、喜鵲等230餘種。珍貴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金毛扭角羚等,二類保護動物大鯢、金錢豹、斑羚、小熊貓、錦雞等,三類保護動物林麝、豹貓等。 [64] 

周至縣礦產資源

周至縣藴藏着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已發現約40餘處16個礦種。金屬礦產有鐵礦、銅礦、鋅礦鈷礦金礦、銀礦、鎘礦等,非金屬礦產有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白雲岩礦花崗石、大理石、建築用沙、礫石、粘土、蛇紋岩硫礦等。 [33] 

周至縣地熱資源

周至縣境內分佈着秦嶺山前斷裂帶、渭河斷陷盆地中的近東西向斷裂帶及北西向的啞柏——馬召斷裂帶,這三大斷裂帶控制着地層地熱的分佈,並起主要的導熱的儲熱作用,區域地熱水儲存量相當大,且補給來源充足。在樓觀台、鎮豐、啞柏成井3處,馬召、西樓及鎮東井溝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熱開發前景。 [29] 
黃羊 黃羊

周至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户籍總人口69.8388萬人,其中男性36.8235萬人,女性33.0153萬人,分別佔52.73%和47.27%。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户籍總户數194392户,户均人口3.6人。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常住人口55.96萬人,比上年減少0.03萬人;2022年,周至縣人口出生率9.98‰,死亡率10.02‰;2022年,周至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0.43%,比上年提高0.19個百分點。 [63] 

周至縣經濟

周至縣綜述

2022年,周至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60.7億元,較上年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89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73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0.08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構成為27.31:16.63:56.06。人均GDP28709元,較上年增加2495元。2022年,周至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80.53億元,佔生產總值(GDP)比重為50.1%,較2021年提高3.3個百分點。 [63]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周至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3%。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66.7%;工業技改投資下降37.6%;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3%。縣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9%。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11.9%;工業技改投資下降24.7%;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7.5%。 [63] 
財税收支
2022年,周至縣地方財政總收入53169萬元,較上年增長7%。2022年,周至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899萬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後增長15.1%。其中:税收收入15579萬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後下降13.7%;非税收入1332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6.2%。2022年,周至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08794萬元,增長16.8%。其中:用於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126242萬元,增長5.1%,佔支出的24.8%;用於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4479萬元,增長16.0%,佔支出的16.6%;衞生健康支出39260萬元,增長27.8%,佔支出的7.7%;農林水支出118643萬元,增長71.4%,佔支出的23.3%;節能環保支出16862萬元,增長0.4%,佔支出的3.3%。 [63] 
人民生活
2022年,周至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0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7元,比上年增長6.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9元,比上年增長5.0%。 [63] 

周至縣第一產業

2022年,周至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66億元,較上年可比增長5.8%。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55.56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0.63%;畜牧業產值9.74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2.3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8.35億元,可比增長5.6%。縣屬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47億元,較上年可比增長5.8%。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51.51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1.08%;畜牧業產值8.77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2.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4.49億元,可比增長5.5%。 [63] 
農業
2022年,周至縣糧食播種面積30.29萬畝,比上年減少1.1萬畝,下降3.5%。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6.49萬畝,下降8.24%;秋糧播種面積13.8萬畝,增長2.83%。2022年,周至縣糧食產量10.55萬噸,較上年下降2.13%。其中夏糧5.66萬噸,下降4.39%;秋糧4.89萬噸,增長0.62%。縣屬糧食播種面積27.76萬畝,比上年減少1.32萬畝,下降4.5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5.27萬畝,下降8.89%;秋糧播種面積12.49萬畝,增長1.38%。2022年,周至縣糧食產量9.64萬噸,較上年下降3.21%。其中夏糧5.24萬噸,下降5.24%;秋糧4.4萬噸,下降0.68%。
2022年,周至縣蔬菜收穫面積8.61萬畝,比上年增長0.70%;產量23.51萬噸,增長3.11%;產值13.02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6.55%,較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縣屬蔬菜收穫面積8.25萬畝,比上年增長0.41%;產量23.01萬噸,增長2.95%;產值12.70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7.52%,較上年提高0.88個百分點。 [63] 
林業
2022年,周至縣水果面積34.31萬畝,較上年增長0.47%,其中獼猴桃面積31.28萬畝,較上年增長0.35%,佔水果總面積的91.17%。水果產量52.54萬噸,增長6.49%,其中獼猴桃產量49.05萬噸,增長6.84%;其它水果產量3.49萬噸,增長2.05%。2022年,周至縣獼猴桃產值33.58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2.69%,較上年提高1.62個百分點。縣屬水果面積30.36萬畝,較上年增長0.50%,其中獼猴桃面積28.67萬畝,較上年增長0.32%,佔水果總面積的94.43%。水果產量47.03萬噸,增長6.66%,其中獼猴桃產量45.03萬噸,增長6.90%;其它水果產量2萬噸,增長1.52%。2022年,周至縣獼猴桃產值31.85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3.95%,較上年提高1.69個百分點。 [63] 
畜牧業
2022年,周至縣肉、奶產量分別為9374噸和5442噸,較上年分別增長10.97%和3.28%。蛋產量4991噸,較上年增長0.14%。縣屬肉、奶產量分別為7738噸和2575噸,肉產量較上年增長13.33%,奶產量較上年下降1.88%。蛋產量4235噸,較上年增長0.62%。 [63] 

周至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周至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2022年,周至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33.3%,食品製造業增長4.0%,造紙和紙製品業下降29.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9.4%,醫藥製造業下降20.4%,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87.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5.9%,金屬製品業增長6.5%,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51.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1.5%,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2.9%。縣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6%。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下降19.4%,2022年,周至縣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總產值增長1.6%,食品製造業增長4.0%,造紙和紙製品業下降29.3%,醫藥製造業下降19.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99.6%,金屬製品業下降0.2%,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2.9%。2022年,周至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化學藥品原藥824.24噸,下降27.75%;瓦楞紙箱5788噸,增長0.82%;商品混凝土132.92萬立方米,增長100.19%;水泥26.02萬噸,增長64.02%。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672台,增長23.08%。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瓦楞紙箱5788噸,增長0.82%;商品混凝土132.92萬立方米,增長100.19%;水泥26.02萬噸,增長64.02%。 [63] 
建築業
2022年,周至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57億元,比上年增長22.0%。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8户,實現產值7.45億元,增長52.98%。簽訂合同額11.58億元,增長16.62%。 [63] 

周至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周至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63億元,比上年下降1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23億元,增長1.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67億元,下降1.7%;金融業增加值10.33億元,增長3.4%;房地產業增加值15.13億元,增長4.5%;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3.61億元,增長4.5%。2022年,周至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8户,營業收入為19018.8萬元,比上年增長32.3%。 [63] 
國內貿易
2022年,周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8億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38户,消費品零售額5.22億元,增長0.9%。縣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0億元,比上年下降14.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38户,消費品零售額4.99億元,增長0.6%。 [63] 
房地產業
2022年,周至縣房地產開發企業16户,完成投資8.84億元,較上年增長4.7%。其中住宅投資8.0億元,增長8.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62億元,下降26.2%。商品房銷售面積16.9萬平方米,增長32.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6.7萬平方米,增長3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21萬平方米,下降81.4%。 [63] 
郵電通信
2022年,周至縣郵政業務總收入10738.76萬元,比上年增長15.18%;電信業務收入3.66億元,增長3.98%。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固定電話用户41009户;移動電話用户52.53萬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203692户。 [63] 
旅遊業
2022年,周至縣共接待遊客1016.5萬人次,同比增長26.6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54億元,同比增長30.68%。 [63]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95.63億元,比上年增長10.77%,其中住户存款餘額241.94億元,增長15.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46.21億元,增長3.75%。其中:住户貸款餘額43.68億元,增長22.8%;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02.53億元,下降2.68%。 [63] 

周至縣交通運輸

周至縣交通

周至縣地理位置優越,東鄰西安,西結寶雞,南連漢中,北通楊凌。310國道橫貫東西,穿境而過,與近在咫尺的隴海鐵路並駕齊驅;108國道縱貫南北,將西寶南線、隴海鐵路與西寶高速公路緊密相連;北通咸陽國際機場,僅50千米之遙。 [2]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境內公路里程2259.49千米,其中國道136.74千米、省道46.22千米、縣道301.62千米、鄉道353.22千米、村道1421.69千米。 [63] 

周至縣運輸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開通城鄉班線29條,營運客車131輛。 [63] 

周至縣社會事業

周至縣科技事業

2022年,周至縣共實施科技項目4個,其中:市級農業科技項目2個、區域科技創新環境建設項目1個,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獎補項目1個。2022年,周至縣共創建市級科技示範村2個,省級科技示範村1個。縣屬高新技術企業新增5家,累計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家。 [63] 

周至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共有幼兒園112所,其中公辦65所,民辦47所。在園兒童17167人,比上年下降4.45%。2022年,周至縣各類中小學145所,其中普通初中25所,高中7所,小學111所,教學點11所(不計校數),特殊教育學校2所。中小學在校學生60421人,比上年下降3.65%;其中小學在校學生34979人,比上年下降1.73%;初中在校學生13935人,比上年下降3.56%;高中在校學生11396人,比上年增長1.38%;特教學校在校學生111人,比上年下降9.76%。中小學專任教師4341人,比上年下降1.18%,其中中學專任教師1985人,比上年下降9.32%。2022年,周至縣初中畢業生人數(含職業初中)5099人,初中畢業升學率84.32%,較上年提高2.26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100%。 [63] 

周至縣文化事業

2022年,周至縣縣圖書館總館藏書量為紙質圖書19萬冊,電子圖書10萬冊,18個圖書館分館總藏書量為9萬冊。2022年度,文藝演出221場,其中線下活動163場,線上58場。 [63] 

周至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共有健身路徑480套,實現了全民健身路徑全覆蓋。2022年度,新建多功能運動場3個,新建籠式籃球場1個。 [63] 

周至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531個,其中醫院18個、衞生院24個。衞生機構牀位0.28萬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357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36人。嬰兒死亡率1.9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36‰。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100%。 [63] 

周至縣社會保障

2022年,周至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066人,2022年,周至縣脱貧人口及監測對象轉移就業人數45567人。
2022年,周至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7657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0019人。參加失業保險4735人。參加工傷保險19794人。2022年,周至縣已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560677人。已參加職工醫療保險31398人。已參加生育保險19944人。
截至2022年末,周至縣共有養老機構7個,在院入住365人,共有牀位990張。年末城鎮低保對象194户、347人,發放低保金336.11萬元;農村低保對象7901户、21546人,發放低保金1.67億元。1669户、1690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發放供養金2872.65萬元。 [63] 

周至縣環境保護

2022年,周至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47天,比上年減少13天。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SO₂)年平均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年平均濃度為1.8毫克/立方米,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臭氧(O3)最大八小時平均濃度為171微克/立方米。1類功能區晝間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為48.7分貝,1類功能區夜間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為39.3分貝,2類功能區晝間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為48.5分貝,2類功能區夜間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為44.9分貝,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為67.2分貝,交通噪聲夜間平均等效連續A聲級為48.2分貝。單位GDP能耗0.364噸標準煤/萬元,增長0.5%。
2022年,周至縣生活垃圾處理站2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2%,其中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92.01%。 [63] 

周至縣安全生產

2022年,周至縣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事故起數較上年持平;死亡1人,較上年持平。其中建築施工行業1起。 [63] 

周至縣平安建設

2022年,周至縣平安建設滿意度96.77%,較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 [63] 

周至縣歷史文化

周至縣地名由來

周至縣原名盩厔縣,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義。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説:“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縣名”。盩厔(周至)縣名沿用2000餘年,是陝西省最悠久的縣名之一。1964年國務院頒佈的《簡化漢字總表·附表》規定,改為周至縣。

周至縣民間藝術

周至民間藝術源於圖騰崇拜、祭祀慶祝。集賢古樂、軍寨道情被譽為音樂化石;牛鬥虎、夾板舞曾在全國、省、市獲獎;秦腔源於明末,盛於當代,曲詞會、自樂班、皮影、木偶常演常新;民間謠諺、傳説、工藝品獨具異彩;書法、體育歷史悠久。這是歷代人民精神文化的結晶。 [34] 
周至民間文藝——牛虎鬥 周至民間文藝——牛虎鬥
周至漢代以來,在較發達的農業沃土上,產生了優秀的民間文藝,農民在祈福祛兇,迎新送舊,豐收喜慶,節令民俗中,用多姿多采的民間藝術抒發情懷,特點有:
多樣——民間藝術有近百種,村村有特色,甚至村中的兩個街巷也不雷同。民間歌舞有牛鬥虎、夾板舞、竹馬、明馬鑽蔑、旱船等;社火有青器焰光、車社火、燈社火、芯子等;民間文學有民間故事、歌謠、曲藝、風俗傳説等;民間工藝有刺繡、蠟製品、漆製品、泥塑、麪塑、雕刻、紙紮,布製品香包、花卉、老虎枕、貓頭鞋、等;民間繪畫有壁畫、國畫、漆畫、粉畫等。
獨創——有的民間藝術是他處無,此處有。如牛鬥虎,表演集擬人、擬動物、誇張、舞蹈、音樂為一體,維妙維肖,形神兼備。集賢古樂、青器焰光、明馬鑽蔑等也屬於此。有的是他處有,此處特。如跑旱船,分有站人船、轉船、對船等。周至豆村的皮影、大蜡、剪紙多次在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古典——如集賢古樂,源於秦漢和唐代宮廷音樂,秦昭王、漢武帝、唐明皇等,曾帶着宮廷樂隊在長楊宮、集賢殿、五柞宮、玉真觀、樓觀台等地演奏,至今遺韻獨存,被中外譽為音樂文物。周至道情源於樓觀道教的通俗演唱,演變為宣傳各種道教故事為主的音樂的藝術,現存的古香古色的大量手抄本,被譽為音樂化石。民間鑼鼓源於漢唐行軍作戰的鼓吹。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周至縣令率本縣樂隊參加長安音樂比賽。
鑼鼓
周至村村有鑼鼓隊,鼓譜各不同,鼓樂東雅西雄。鑼鼓隊出行時由儀仗引導,數十杆彩色牙旗,獵獵飄舞。黑河以東鑼鼓配置繁,有大鼓(牛拉鼓)、中鼓、堂鼓、藥鼓、小鼓、勾鼓、板鑼、銀鑼、大釵、鐃釵、中釵、鉸子、京釵等,襯以碰鈴和梆子。演奏鼓點稀、節奏緩、釵鑼響亮變化多,緊敲慢打,平雅雍和。流行《十番鼓》、《往裏滾》、《三觀宮》、《鼓拍》等譜。黑河以西配器簡,有中鼓、手鼓、板鑼、馬鑼、小鑼、大釵、京釵、蘇鉸等,演奏鼓點稠、節奏緊、速度快,釵鑼烘托鼓聲,雄渾壯烈。鼓譜以《蠍子尾》、《風攪雪》、《老鴉拌嘴》、《蛟龍出海》、《老虎磨牙》、《黃鶴陣》、《龍虎鬥》、《十樣景》較流行。 [35] 
集賢古樂
流行於集賢一帶的古樂。可上溯秦漢,盛於唐、宋。又吸收元、明、清代姊妹藝術和民間音樂精華。演奏風姿瑰麗,韻律古樸天成,氣質典雅莊嚴,程式結構嚴謹而富有變化。得到中外音樂家的高度評價。在本縣南集賢一帶,經古樂老藝人身傳口授,一代一代繼承下來。常在慶典或社會、廟會上演奏。分行樂坐樂。行樂是行進或站立時演奏的短小散曲,節奏整齊,所用樂器以笛為主。坐樂是大型套曲,音調高亢嘹亮,也有委婉抒情者。結構複雜,前後兩部,分為幾段樂曲,各以散板引子起,以退鼓快板收。曲目豐富,有清代手抄工尺譜,已整理出套曲、散曲百餘首。其結構、曲牌、音節基本屬於唐代燕樂譜式體系。 [35] 
竹馬
是周至常見的民間舞蹈之一。但樓觀鹿馬村的竹馬明馬鑽篾卻與眾不同。舞時,上場8匹馬,每匹馬前胸和臀部點有蠟燭,馬跑起來蠟燭不滅不倒。所跑的隊形有:白馬分鬃、老龍纏樹、4盞燈、釣花、長蟲蜕殼、裏摞城、外摞城等。當跑裏摞城、外摞城時,領隊者手中持8根2丈長的細竹篾。竹篾的一端分別發給騎馬者手中,4馬順時針跑,4馬逆時針跑,不管跑多少圈,8根竹篾不亂不散,觀者無不驚奇。 [35] 
牛鬥虎
又名虎牛鬥。清乾隆年間產生於樓觀八家莊。共有6人表演(2人扮虎、2人扮牛,1牧童,1土地神)表演時,牧童先上場説反話逗樂,接着土地神上場,2人對話,詼諧幽默。此間,老虎上場撲牧童,牛頂倒老虎,牛虎相鬥。八家莊的老虎有4大勢、8小勢、24個平陽勢。舞時,老虎的撲、搜、望、趔、立、卧、坐、縮、滾、跳等虎虎有勢;牛的望月、舔背、吃草、縮叉、挖耳等動作頑皮可愛。整個表演緊張激烈,虎有虎威,牛有牛勁,表現了正義和邪惡的鬥爭。1959年八家莊的牛鬥虎參加寶雞地區文藝調演獲一等獎;1986年經過加工改編,赴京演出,獲全國民間音樂、舞蹈賽2等獎。 [35] 
夾板舞
是啞柏等地農民為增加社火色彩、烘托社火氣勢的舞蹈表演。舞時熱情奔放、詼諧活潑,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夾板舞一般是雙人打,在鑼鼓的襯托下,隨鼓點表演。其打法有:前後打,上下打,翻腕交叉打,互相戲逗打。花樣有蜻蜓點水,鳳凰展翅,金線纏腕,蘇秦背劍,單手抱月等。夾板舞的長板2尺多,短板4、8寸各2塊,長板兩側貼有黃色扇形的錢糧碼;夾板舞者或猴子妝扮,有時猴臉小丑妝扮。1989年獲全國民間音樂舞蹈賽豐收獎。 [35] 
吹龜茲
周至民間遇紅白喜事,為隆重氣氛,一般使用龜茲,俗稱叫樂(“文化大革命”期間禁用)。龜茲即嗩吶,配以鼓、釵子、鉸子,由3、5個樂人(龜茲家)演奏即成。亦有5至10餘人組合的嗩吶唱戲,俗稱咪咪戲,或民間戲曲演唱。一般樂段有百鳥朝鳳、雁落平沙、普天樂、祭靈、壽宴開等,亦演奏民歌等曲目。 [35] 
社火
盛於清代至今。縣內鄉鎮和大村幾乎年年上演。上陽化村演出兩班社火,鎮東村演三四班社火,傳為盛舉。社火有單馬社火、對馬社火、車社火、高台社火等,扮演歷史神話戲劇人物。終南甘溝村燈社火晚間表演,表演者身跨竹馬,馬頭、馬身、馬尾點燃蠟燭,頭戴蠟燈,手持刀槍等道具上亦挑燭燈。燈火燦爛中,表演動作,變換隊形,似古戰場兩軍挑燈夜戰。 [35] 
芯子
是節慶日表演的立體驚險高空社火節目。在木平台裝上三四米的鐵柱,將演員固定在鐵柱骨架上,用雜技造型扮成故事細節,用紙、布等物塑上背景。如刀尖站人,髮絲系人,棒頭倒立,擔挑雙人等,神奇驚險而巧妙。令人身臨其境。大型帶背景的芯子稱焰光。清末,啞柏仰天村與鄰村競賽社火芯子,從靈泉寺佛象後的彩繪佛光上得到啓示,芯子襯以巨大的焰光背景,平面上用大小不同的青瓷,粘結成變化的圖案組合,有的還可轉動,既富麗而又光彩照人,使木平台上裝飾的山亭突出,人物生動。 [35] 
剪紙
本縣豆村的剪紙最為有名,現存有清代精品百餘件。它吸收了剪綵、刺繡和皮影藝術的特點,構圖豐滿完整,佈局講究,變化多端,有主有從。貼在窗紙上的暮窗花,單色彩線窗花,精巧細膩似白描;點色窗花則簡練概括、色彩豐富,是剪紙、繪畫的有機結合。內容有走獸、花鳥、社火芯子、戲劇人物、吉祥字樣等。50年代後,周至婦女的剪紙,創作出不少精美的作品。劉阿麗等4位女青年創作的花卉剪紙組畫,1984年曾作為陝西民間美術精品在香港展出;呂孔雀等6位女青年創作的280幅剪紙,1986年作為西安文化藝術精品赴法國巴黎展出。 [35] 

周至縣風景名勝

周至縣共有國家級4A級景區2處(道文化展示區、黑河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周至自然保護區和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2處(樓觀台森林公園和黑河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1處(翠峯山森林公園),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大秦寺塔、法王塔、瑞光寺塔、西域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個。
道教文化發祥地之一的樓觀台老子講授《道德經》之地,曾任周至縣尉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絕唱《長恨歌》誕生於此,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揚名海內外。屹立於縣城西的“八雲塔”為唐代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積雪六月天”的秦嶺主峯太白山,海拔3767米,也留傳着神奇美妙的美麗傳説,吸引着大批中外賓客觀光旅遊,縣城所在地二曲鎮則是因明清哲學家、與孫奇逢、黃宗羲並稱三大儒的李顒(號二曲)而得名。 [36] 
規劃面積33.04平方千米,規劃建設12.04平方千米生態保護區、11平方千米道文化展示區、10平方千米現代農業觀光區三大板塊,打造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國家5A級景區。財神文化區、農業博覽園、田峪河水景區2011年7月19日建成開放;道教文化區、化女泉景區、延生觀景區2012年3月1日建成開放;百萬葵園、玫瑰莊園、薰衣草莊園2012年建成開放。
規劃面積63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植物園,其中植物遷地保護區10平方千米,珍稀動物遷地保護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16平方千米,生物就地保護區575.31平方千米,複合生態功能區37.69平方千米。發展S107省道旅遊專線和田峪河遊覽區兩個主軸,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與科普、歷史遺蹟和現代文化展示、自然生態和生物科技旅遊三大基地,突出山野園林景觀、生物保護示範、道文化聖地、現代文化展示和著名綠色品牌五大特色。 [37] 
中國第一水街——周至沙河濕地公園,位於周至縣城南2千米,環山路馬召轉盤北約6千米,是在原沙河基礎上改造的水景街景。這是一個集市民休閒、親水體驗、兒童娛樂、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類主題公園,也是國內首家立體水景、互動式濱河生態主題公園。
周至水街內的建築風格是以仿古為特色,很聚關中淳樸、粗獷等特點。而且水街水上竹船是水街的一大亮點。
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坐落於財神趙公明故里,陝西周至縣集賢鎮趙代村,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建設有核心建築院落三進財神殿,包括賜福殿、財神殿和三霄殿。在財神殿東西南北都建有趙公明統帥的四路財神偏殿,四周的偏殿和小廟供奉有媽祖、黃大仙關羽文財神武財神,華夏眾多的財神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眾神體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綜合展示園區。 [38] 

周至縣地方特產

周至獼猴桃是產於陝西周至的獼猴桃,周至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味道有時被描述為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因獼猴喜食,故名獼猴桃;亦有説法是因為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品種多樣,其鮮果及加工品獲得國際國內多項大獎,遠銷26個國家和地區。2004年,周至獼猴桃取得了歐盟有機食品認證。
周至獼猴桃榮獲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國家質檢總局認定周至縣為全國唯一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範縣,全國60%獼猴桃鮮果產自周至,在全國80%的獼猴桃果乾產自周至,2013年陝西周至獼猴桃獲“中國航天事業支持商”冠名權,並藉助航空技術優勢,開展獼猴桃太空育種實驗。 [39-41] 
周至山茱萸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具有色鮮、個大、皮厚、藥用成分高等特點,被中醫藥學界譽為藥用植物中的“活化石”。
周至山茱萸產地範圍為陝西省周至縣陳河鎮王家河鎮板房子鎮厚畛子鎮共4個鎮。截至2014年,周至山茱萸現已形成2萬餘畝的種植基地,種植農户達1200户,年產優質山茱萸近400噸,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 [42] 
老堡子鮮
早在二千多年的漢朝,終南山下,渭河南岸就已有桃樹栽培的歷史,詩經中《秦風》裏就有關桃的美麗詩篇,周至縣終南鎮東部是漢上林苑所在地,溪流遍佈,草木茂盛,桃李爭春。唐詩中曾有“種桃道士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等膾炙人口的詩句。明崇禎年間,老堡子村修建關帝廟,帝廟建成後,有主持吳長昭,在黑河搗衣欲回,忽見黑水飄流而下鮮桃三枚,道士下河撈取回廟中,供於關帝神前,後將桃核種植於廟前東邊土中,經幾年培育,枝繁葉茂,因在關帝廟前,人皆仰慕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美談,遂命其三棵大桃樹為“三義桃園”。
周至地處秦嶺北麓腹地,花草資源豐富,土蜂養殖歷史悠久。所產土蜂蜜色澤金黃、品質地道、口味獨特,且純淨無雜,屬營養保健佳品。
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經過充分釀造而儲藏在脾內的甜物質。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75%以上),以及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酶類、芳香物質等。具有極高的保健及藥用價值,自古以來被稱為自然界的珍品。《神農本草經》一書中記載:蜂蜜“治邪氣,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老延年。”

周至縣特色飲食

漿水面
漿水面是陝西關中一道獨特的夏令食品,幾乎家家會做,人人都吃。漿水面美味可口,而且製作簡單。麪條的種類撈、壓、拉的均可,漚製漿水是做面的關鍵。製作漿水,即將新鮮芹菜、白菜等蔬菜的葉子在開水中燙過後,浸入盛有涼開水的罐中,加少量舊漿水作“引子”,封好罐口,一週左右經乳酸菌的作用即有濃酸味,並有淡淡的清香,這時漿水即可取用。做面時,將漿水舀入鍋中,根據酸味的濃度酌量加入適量的清水,待煮沸後,放入葱花、香菜、鹽、辣椒等調味品,若能放在冰箱中冷藏待涼,效果最佳。食用時,只需將煮熟的麪條調入清涼的漿水即可。漿水面吃起來開胃去膩、清熱解暑,是盛夏絕好的風味小吃。漿水還可作為夏季飲料,清腸利尿,有助於消化。 [43] 
牛羊肉泡饃
是西安、周至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吃時將白麪烤餅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裏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葱末、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 [43] 
飥飥面
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點享譽三秦,它的兩大要素是湯和麪。湯的主要佐料是翠峯鄉地產的辣子和醋烹製而成的,相當考究,還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選用紅蘿蔔、蒜苗、黃花、黑木耳、鮮豆腐,取紅、黃、綠、黑、白之五色。它的關鍵之處是將醒好的面搓成條狀,再掐成核桃大小的麪糰,放在清水中浸泡。等到要食用時用手在水中捏成一飥一飥的麪糰,然後隨手扔進沸騰的湯鍋中,煮熟即可。這種在水中用手捏成飥飥的工藝,就是它的獨特之處。它食之不脹胃,易消化,卻又很耐飽,很受當地人喜歡。 [44] 
肉夾饃
得名古漢語“肉夾於饃”,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餘香久不散。”基本製作工藝是:將肥瘦適度的鮮豬肉,用涼水洗於淨,切成1—2公斤的長條,放入陳年老湯鍋內,加入適量的涼水、食鹽、料灑、糖色,含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餘種香料的調味包,壓上鐵篦子,先用大火燒開,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湯鍋小開,煮約2小時後改用微火燜3—4小時,此時肉已完全酥爛,即可撈出拆去骨頭。吃時切臘汁肉少量,夾人剛出爐的白吉饃中,饃香肉酥,回味無窮。 [43] 

周至縣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周至縣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脱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 [45]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周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46]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47]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48]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49-50]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51]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49位。 [52]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53]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54] 
2020年10月,榮獲“2020年陝西省脱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55]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56] 
2021年8月,被陝西省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重 [57]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58] 
2021年11月,入選陝西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範縣(市、區)名單。 [59] 
2021年11月25日,入選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擬保持稱號地區公示名單。 [6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