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然保護地

(中國自然保護體系總稱)

鎖定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 [1]  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徵,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 [8] 
中國自然保護地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3種類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處,佔國土陸域面積的18%、領海面積的4.6%,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6] 
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七)》規定了破壞自然保護地罪罪名。
截至2023年5月,中國已有34個自然保護地被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9] 
中文名
自然保護地 [1] 
保護區級別
國家級

自然保護地概念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建立自然保護地目的是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地質地貌景觀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服務社會,為人民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為全社會提供科研、教育、體驗、遊憩等公共服務;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永續發展。要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環境敏感脆弱以及其他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1] 

自然保護地類型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依據管理目標與效能並借鑑國際經驗,將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3類。
國家公園是指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範圍大,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國民認同度高。如今已開展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自然保護區是指保護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佈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的區域。具有較大面積,確保主要保護對象安全,維持和恢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羣數量及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自然公園是指保護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和自然景觀,具有生態、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可持續利用的區域。確保森林、海洋、濕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貴自然資源,以及所承載的景觀、地質地貌和文化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包括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草原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 [1] 

自然保護地目標

總體目標。建成中國特色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科學設置,建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建設健康穩定高效的自然生態系統,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築牢基石,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生態根基。
到2020年,提出國家公園及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體佈局和發展規劃,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完成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並與生態保護紅線銜接,制定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負面清單,構建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到2025年,健全國家公園體制,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歸併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法律法規、管理和監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態空間承載力,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自然保護地規模和管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建成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佔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 [1] 

自然保護地世界層面

建立保護地是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的通行做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保護地有明確的定義:它是一個明確界定的地理空間,通過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獲得認可、得到承諾和進行管理,以實現對自然及其所擁有的生態系統服務和文化價值的長期保護。設立自然保護地是為了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為物種生存提供庇護所,具有保存物種和遺傳多樣性,保持特殊自然和文化特徵,科學研究,提供教育、旅遊和娛樂機會,持續利用自然生態系統內的資源等多重目的。
1864年,美國的約瑟米蒂谷被列入受保護的地區,成為世界上首個現代自然保護地,此後,各種自然保護地在全球相繼建立起來。根據IUCN世界自然保護地數據庫的統計,全球已經設立包括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在內的約22萬個自然保護地,其中陸地類型的就超過20萬個,覆蓋了全球陸地面積的12%。 [2] 

自然保護地存在問題

中國經過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疊設置、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權責不明、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
2019年6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意見》指出,要建成中國特色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科學設置,建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建設健康穩定高效的自然生態系統,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築牢基石,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生態根基。 [1]  [3] 

自然保護地相關政策

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提出國家公園及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體佈局和發展規劃,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完成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並與生態保護紅線銜接,制定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負面清單,構建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到2025年,健全國家公園體制,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歸併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法律法規、管理和監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態空間承載力,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自然保護地規模和管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建成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佔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 [4] 

自然保護地法律保護

2021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32次會議、202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六十三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七)》規定了破壞自然保護地罪罪名。 [7] 

自然保護地國家標準

國家公園建,設所涉國家標準一覽表: [5] 
國家公園建設所涉國家標準一覽表
序號
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
代替標準號
實施日期
1
GB/T 39736-2020
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範
-
2021-07-01
2
GB/T 39737-2020
國家公園設立規範
2020-12-22
3
GB/T 39738-2020
國家公園監測規範
2021-07-01
4
GB/T 39739-2020
國家公園考核評價規範
2021-07-01
5
GB/T 39740-2020
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規範
2020-12-22
參考資料